BFU-计算机网络全书笔记 BFU-CS 2021-2022 期末总结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全书笔记 BFU-CS 2021-2022 期末总结

全文PDF版本下载链接

这里是引用
全文来自笔者自己总结,若有错误请批评指正,笔记将实时更新,感谢大家!

CH1 计算机网路和因特网

因特网 - 网络的网络

第一章,老师大概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part 1 definition

不同设备通过不同协议进行资源共享(resoure share)
由一些通用的、可编程的硬件互连而成的,用于资源共享。

分类

按照规模分类:PAN个人局域网\LAN局域网\MAN城域网\WAN广域网
按照传输方式分类:点到点、广播
按照功能分类:通讯子网、资源子网
按照网络服务模式:C/S服务器模式 P2P
按照使用者分类:专用网、公用网

拓扑

(1)环型:环型网络中的信息传送是单向的。由于信息按固定方向单向流动,两个结点之间仅有一条通路,系统中无信道选择的问题。
优点:结构简单,由此使得路径选择、通信接口、软件管理都比较简单,所以实现起来比较容易。
缺点:当结点过多时,影响传输效率,使网络响应时间变长;另外,在加入新的工作站时必须使环路暂时中断,故不利于系统扩充。

(2)总线型:网络中所有的结点都通过总线进行信息传输,任何一个结点的信息都可以沿着总线向两个方向传输,并被总线中任何一个结点所接收。
优点:结构简单灵活,对结点设备的装、卸非常方便,可扩充性好;某个工作结点出现故障时不会造成整个网络的故障,可靠性高。
缺点:对通信线路(总线)的故障敏感。任何通信线路的故障都会使得整个网络不能正常运行。

(3)星型:如果一个工作站需要传输数据,它首先必须通过中央结点,中央结点接收各分散结点的信息再转发给相应结点,因此中央结点相当复杂,负担比其他结点重得多。
优点:结构简单,建网容易,便于控制和管理。
缺点:中央结点负担重,故容易在中央给点上形成系统的“瓶颈口”。

(4)网状:
在网状拓扑结构(mesh topology) 中,各台设备之间都有一条专用的点到点链路。
优点:其特点为有较高的可靠性,当一条线路有故障时,不会影响整个系统工作;资源共享方便,网络响应时间短。
缺点:由于结点也多个结点连接,故结点的路由选择由选择和流量控制难度大,管理软件复杂,硬件成本高。

part 2 type/category

边缘edge 资源子网& 核心core通讯子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网络边缘:

端系统(end)通过因特网服务提供商(ISP)接入因特网。

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 ISP为内容提供者提供因特网接入服务。
  • 每个ISP自身就是一个由多台分组交换机和多段通信链路组成的网络。
  • 低层的ISP通过国家、国际高层ISP互联起来。
  • 每一层ISP独立管理,运行着IP协议。

习题:
1、某些内容提供商(如谷歌)构建自己的网络的动机是什么?
谷歌的私有网络连接了它大大小小的所有的数据中心。谷歌数据中心的流量通过它的私有网络而不是公共网络来传输。大多数的数据中心位于或靠近低级的ISP。因此,当谷歌向用户分发数据时,可以跳过高级的ISP。

  • 首先,如果内容提供商使用更少的中间的ISP,它可以更容易控制用户体验。
  • 其次,通过减少到提供商的网络流量来节省成本。
  • 第三,如果ISP向利润率高的内容提供商收取高费用(在网络中立状态不适用的国家或地区),内容提供商可以避免额外成本。

2、为什么等级结构中级别相同的两个ISP通常相互对等?某IXP是如何挣钱的?
如果两个ISP不对等,那么当他们给对方发送流量时他们需要通过一个付费流量ISP提供商(中间商)来发送数据。通过直接对等传输,两个ISP可以减少给其他ISP提供商的费用
可以通过网络交换点(IXP)(通常由它自己的交换机单独构建)作为汇合点来直接对等传输。ISP通过对连接至IXP的每一个ISP收取少量费用来盈利,当然利润取决于IXP发送或接收的流量数。

协议protocol :定义了在两个或多个通信实体之间交换的报文的格式和顺序,以及报文发送/接收一条报文或其他事件所采取的动作。

  • 端系统、分组交换机、其他因特网部件需要运行一系列协议protocol,这些协议控制着因特网中信息的接收和发送。
  •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 IP:Internet Protocol

套接字接口: 规定了运行在一个端系统上的程序请求因特网基础设施向运行在另一个端系统上特定目的地程序交付数据的方式。

网络核心:

分组交换:为了从源端系统向目的端系统发送一个报文,源将长报文划分为较小的数据块,称之为分组(packet)

  • 源和目的地之间,每个分组都通过通信链路分组交换机(packet switch) 传送。
  • 交换机主要两类:路由器(router)链路层交换机(link-layer switch)
  • 分组以等于该链路最大传输速率传输。一个分组L bite,链路传输速率R bite/s,则传输该分组时间 L/R s

因特网中,每个端系统都有一个称为IP地址的地址,一个分组的首部包含了目的地的IP地址,每台路由器都有一个转发表。因特网有特殊的路由选择协议(routing protocol),用于自动设置转发表。

网络的网络,接入ISP视为客户,全球传输ISP视为提供商。

part 3 metric

吞吐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通道或者某个网络的实际数据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处理时延(包括排队时延)
排队时延:取决于正在排队等待向链路传输的分组数量。
传输时延(发送时延,transmission):分组长度(数据帧长度)L(bit)/ 链路传输速率R(b/s)
传播时延(propagation):AB间距离d(m)/ 链路传播速率s s一般为210

时延带宽积(媒体中正在传播的比特数)=传播时延x带宽
传播时延=信道长度(m)/传播速率(m/s)
带宽:指单位时间内某信道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

一个bit的宽度: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传播速率s,带宽R,链路长度m

传输与传播的区别:
传输时延:路由器推出分组所需要的的时间,与分组长度、链路传输速率有关,与两台路由器之间距离无关。
传播时延:两台路由器之间距离决定。

part 4 protocol

协议(三要素?)
语法:用来规定信息格式;
语义:用来说明通信双方应当怎么做;
时序:详细说明事件的先后顺序。

分为五层:
应用层:提供一些网络应用程序以及应用层协议
文件传输
●FTP、TFTP、NFS
电子邮件
●SMTP、POP3
WWW
●HTTP
远程登录
●Telnet、rlogin
网络管理
●SNMP
名字管理
●DNS

传输层:在应用程序端点之间传送应用层报文(TCP协议、UDP协议)
网络层:负责将称为数据报的网络层分组从一台主机移到另一台主机(IP协议、ICMP协议、ARP协议、RARP协议)
数据链路层:将分组从一个节点移动到路径上的下一个节点(Ethernet)
物理层:将来自数据链路层的帧中的一个个比特从一个节点移动到下一个节点

封装和拆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CH2 应用层

FTP文件传输协议

RFC 959,最古老的TCP/IP服务
C/S模式 (Client/Server)
端口号
【默认】
数据端口(20) 负责传输文件等,对应数据连接;
控制端口(21) 负责传输控制信息,诸如文件传输命令等,ASCII码,对应控制连接。
【非默认】
控制端口号由外界配置,数据端口号跟工作方式相关

两种工作模式:
主动模式
服务器主动与客户端建立数据连接
客户端:从任意端口N( > 1023)连入服务器的21端口,并在N+1(N+1 >= 1024)端口监听。
服务器:连接客户的N+1端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存在的问题:
第3个会话将被客户端的防火墙过滤
补充【防火墙的工作机制】只允许防火墙内部主动连接外部,外部的信息可以顺着这个连接进来。但是,不允许外部先连接内部。

被动模式
服务器被动与客户端建立数据连接
客户端:打开两个任意端口(N >1023和N+1),并且把端口N连接到服务器的21端口;
客户端向服务器提交PASV命令;服务器接收PASV命令后,开启一任意端口( >1023);发送PORT P给客户端。
客户端发起从本地端口N+1到服务器的端口P 的数据连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www(World Wide Web)

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
Uniform Resource Location,统一资源定位符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域名:
主机名.机构名.网络名.最高层域名
www.microsoft.com

按机构划分的顶层域名
COM, EDU, NET, ORG, INT, GOV, MIL

按地理划分的顶层域名
cn 中国 jp 日本 ca 加拿大
fr 法国 uk 英国 ru 俄罗斯
sg 新加坡 au 澳大利亚 hk 香港

命名机制——分层的域名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一个根域,表示为“.”,是最高级别

顶级域TLD(Top-Level Domains)

  • 国家顶级域Countries ccTLD
  • 通用顶级域Generic gTLD

二级顶级域 、子域

DNS:domain name system 域名系统
功能:translate names into IP addresses
dns查询方式:
递归:把查询任务全部交给域名服务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迭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件传输协议

HTTP运行在客户网页浏览器和Web服务器之间,负责数据交互
HTTP是互联网上最为广泛的网络应用层协议。
TCP port 80 (443 secure)
RFC 2616 (ver 1.1)
HTTP方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常用HTTP状态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web服务器:相应客户端的请求
工作过程:

  1. Web服务器程序在传输层打开一个门(端口号为80),然后让这个门处于”listening”状态。

  2. 客户端程序连接这个”门”

  3. 然后客户端通过http协议向服务器申请某个Web页面(HTML),下载到浏览器上,浏览器解析HTML,显示页面给用户

email

发送电子邮件
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简单邮件传送协议,port 25

接收电子邮件
POP3(Post Office Protocol)汇接点. port 110.
IMAP(Internet Message Access Protocol). 因特网报文存取协议 port 143.

SMTP, POP3 and IMAP are TCP/IP protocols used for mail delivery.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UDP Port 67 (server) and 68 (host)
工作过程
(1) 客户机没有IP地址时,将自己的IP地址设置为0.0.0.0,在网络内部发送广播(DHCP Discover),其目标地址为255.255.255.255
(2) DHCP服务器 收到广播包后,响应DHCP Offer报文
(3) 当网络中有多个DHCP服务器时,客户机可能收到多个DHCP Offer报文,客户端挑选一个,然后广播DHCP Request报文
(4) 被选中的DHCP服务发送DHCP ACK报文给客户机
(5) 客户机进行网络配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CH3 运输层

传输层端口port

16位,范围0-65535
0-1023 保留的
1024 - 5000 临时的

通用端口号
范围 0-255,RFC 1700
FTP 21 / TCP
SMTP 25 / TCP
DNS 53 / UDP
HTTP 80 / TCP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Protocols of Transport layer

数据单位:报文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 用户数据报协议
特点

  • 非面向连接
  • 首部短小
  • 不可靠
    • 接收方不需要发送确认信息
    • 不保证数据完整到达目的地
    • 减轻网络的通信负担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端口号

  • 16 位,允许有65,535个不同的端口号。

检验和

  • 校验范围:UDP首部+数据+伪首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消息长度

  • 以字节为单位
  • UDP首部+数据,最大长度65535字节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
特点

  • 面向连接

  • 三次握手协议建立连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可靠

    • 反馈重发机制:三种策略

      • 停止等待方式
      • 连续工作方式
        • 拉回方式
        • 选择重发方式
    • 自动重发请求ARQ机制:
      当接收方收到某个数据报文后,接收方发送ACK。
      发送方等待ACK;如果没有按规定时间收到ACK,则认为超时并且重新发送该数据包。
      但是还存在一个问题:收到重复报文

  • 面向字节流

    • 滑动窗口
  • 流量控制

一般说来,我们总是希望数据传输得更快一些。但如果发送方把数据发送得过快,接收方就可能来不及接收,这就会造成数据的丢失。

流量控制 (flow control) 就是让发送方的发送速率不要太快,既要让接收方来得及接收,也不要使网络发生拥塞。

利用滑动窗口机制可以很方便地在 TCP 连接上实现流量控制。
收发双按照一致的速度发送数据。

  • 拥塞控制 congestion control
    TCP 的拥塞控制方法:基于窗口的方法
    发送方维持一个拥塞窗口 cwnd (Congestion Window),发送方利用cwnd,根据网络的拥塞情况,调整发送的数据量
    发送窗口大小不仅取决于接收方窗口,还取决于网络的拥塞状况,所以真正的发送窗口值为:真正的发送窗口值 = Min (接收方窗口值,拥塞窗口值)

四种拥塞控制算法( RFC 5681) :
慢开始 (slow-start)
拥塞避免 (congestion avoidance)
快重传 (fast retransmit)
快恢复 (fast recovery)

TCP首部格式

最小长度20字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源端口和目的端口字段——各占 2 字节。端口是运输层与应用层的服务接口。运输层的复用和分用功能都要通过端口才能实现。
序号字段——占 4 字节。TCP 连接中传送的数据流中的每一个字节都编上一个序号。序号字段的值则指的是本报文段所发送的数据的第一个字节的序号
确认号字段——占 4 字节,是期望收到对方的下一个报文段的数据的第一个字节的序号
数据偏移(即首部长度)——占 4 位,它指出 TCP 报文段的数据起始处距离 TCP 报文段的起始处有多远。“数据偏移”的单位是 32 位字(以 4 字节为计算单位)。
保留字段——占 6 位,保留为今后使用,但目前应置为 0。
紧急 URG —— 当 URG = 1 时,表明紧急指针字段有效。它告诉系统此报文段中有紧急数据,应尽快传送(相当于高优先级的数据)。
确认 ACK —— 只有当 ACK =1 时确认号字段才有效。当 ACK =0 时,确认号无效。
推送 PSH (PuSH) —— 接收 TCP 收到 PSH = 1 的报文段,就尽快地交付接收应用进程,而不再等到整个缓存都填满了后再向上交付。
复位 RST (ReSeT) —— 当 RST=1 时,表明 TCP 连接中出现严重差错(如由于主机崩溃或其他原因),必须释放连接,然后再重新建立运输连接。
同步 SYN —— 同步 SYN = 1 表示这是一个连接请求或连接接受报文
终止 FIN (FINish) —— 用来释放一个连接。FIN=1 表明此报文段的发送端的数据已发送完毕,并要求释放运输连接。
窗口字段 —— 占 2 字节,用来让对方设置发送窗口的依据,单位为字节。
检验和 —— 占 2 字节。检验和字段检验的范围包括首部和数据这两部分。在计算检验和时,要在 TCP 报文段的前面加上 12 字节的伪首部。
紧急指针字段 —— 占 16 位,指出在本报文段中紧急数据共有多少个字节(紧急数据放在本报文段数据的最前面)。
选项字段 —— 长度可变。TCP 最初只规定了一种选项,即最大报文段长度 MSS。MSS 告诉对方 TCP:“我的缓存所能接收的报文段的数据字段的最大长度是 MSS 个字节。”
填充字段 —— 这是为了使整个首部长度是 4 字节的整数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CH4 网络层数据平面

电路交换和存储转发

电路交换
又称“线路交换”
面向连接
数据传输前需要建立一条端到端的通路 。
传输数据时,可以直接沿着建立好的路径传送,需要的控制信息较少。

存储转发
非面向连接
传输数据之前,不建立端到端的连接;仅在传输数据时,建立相邻结点之间的连接。
存储转发的工作流程
在转发过程中,转发设备将接收到的数据包先存储,根据数据包中的某些信息确定转发方向,待相关信道空闲时再转发出去。如此一级一级中转,直到目的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组交换
以大小相等的分组进行传送
优点

  • 对转发结点的存储能力的要求较低;
  • 转发延时小,速度快;
  • 不依赖某一条路径:各分组可通过不同的路径完成传输;

缺点

  • 需要分割和重组报文,增加端主机的负担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网络层概述

核心网络(路由器,网络层的重要设备)提供简单灵活、无连接、尽力而为的IP分组传输服务

网络层虽然尽力而为传输IP分组,但是不提供服务质量的承诺。

  1. IP分组会丢失、重复和乱序

    • 不确认,不提供端到端的可靠传输服务
      如果主机(即端系统)中的应用层进程之间的通信需要是可靠的数据,那么就由网络层的上层(传输层或者应用层本身)负责可靠传输。
    • 不编号
  2. 不保证分组传送的时间

  3. IP分组可能出错

IP协议(Internet protocol)

IP 是 TCP/IP 体系中最主要的协议之一。

与 IP 协议配套使用的还有三个协议:
地址解析协议 ARP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 ICMP (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互联网组管理协议 IGMP (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

IP地址

IP 地址用于标识每个连接在互联网上的主机(或路由器、打印机等设备)
IPv4地址是一个 32 位的标识符。
IP地址现在由互联网名字和数字分配机构 ICANN (Internet Corporation for Assigned Names and Numbers)进行分配。
ICANN在分配 IP 地址时只分配网络号,而剩下的主机号则由得到该网络号的单位自行分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网络号、主机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版本——占 4 位,指 IP 协议的版本。目前的 IP 协议版本号为 4 (即 IPv4)

首部长度——占 4 位,可表示的最大数值是 15 (一个单位为 4 B),因此 IP 的首部长度的最大值是 60 B,可变部分最大长度( ) B ?
如果只有固定部分的首部,那么首部长度这个域的值是( )

区分服务——占 8 位,用来获得更好的服务,不同的类型,路由器采用不同的策略。
在一般的情况下都不使用这个字段

总长度——占 16 位,指首部和数据之和的长度
单位为字节,因此IP分组的最大长度为 65535 字节。

总长度必须不超过最大传送单元MTU
在Ethernet中,MTU为1500字节;
在FDDI中,MTU为4352字节

标识(identification) ——占 16 位
它是一个计数器,标识IP分组,用于IP分片重组

标志(flag) ——占 3 位,目前只有前两位有意义。
MF (More Fragment) MF=1 表示后面“还有分片”;MF=0 表示最后一个分片。
DF (Don’t Fragment) DF=0 允许分片

片偏移——占13 位
当前片在原(未分片)分组中的相对位置。
片偏移以 8 个字节为偏移单位

生存时间——占8 位,记为 TTL (Time To Live),
指示IP分组 在网络中可通过的路由器数的最大值
IP分组每经过一个路由器,该值减1,
当该值为0时,路由器丢弃该分组

协议——占8 位,指出此IP分组携带的数据部分所使用的协议,以便目的主机的 IP 层将数据部分上交给那个部分的相关对等实体进行处理

首部检验和——占16 位
只检验IP分组的首部,不检验数据部分
这里不采用 CRC 检验码,而采用简单的计算方法——采用 16 位二进制反码求和算法

IP 首部的可变部分就是一个选项字段,用来支持排错、测量以及安全等措施,内容很丰富。
选项字段的长度可变,从 1 个字节到 40 个字节不等,取决于所选择的项目。

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

ARP 用于解决同一个局域网上的 IP 地址和硬件地址的映射问题。

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网络地址转换

所有使用私有地址的主机在和外界通信时,都要在 NAT 路由器上将其私有地址转换成全球 IP 地址,才能和互联网连接。

使用端口号的 NAT 叫做网络地址与端口号转换NAPT (Network Address and Port Translation),而不使用端口号的 NAT 就叫做传统的 NAT (traditional NAT)。

网络划分
子网掩码 subnet mask

功能:用于把大网络分为多个中小网络,或者把小网络合并为一个大网络

组成:32 位

子网掩码左边部分的一连串 1,对应于“广义” 网络号(不考虑ABC分类)
子网掩码右边部分的一连串 0,对应于主机号

Classless InterDomain Routing 无类别域间路由选择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网络划分

见习题

路由器

CH5 数据链路层和局域网

功能:在两个相邻节点间可靠地传输数据帧,使之对网络层呈现为一条无错的链路。

协议

以太网相关技术:

  1. 物理地址
    MAC 地址(Media Access Control address媒体访问控制地址)
    MAC 地址已被固化在适配器的 ROM,因此,也叫做硬件地址或物理地址。

如果一个设备有多个网卡,那么就会有多个物理地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种类:
单播地址(可以定位一个特定的设备)
组播地址(可以定位一组设备)
广播地址:所有 48 位都为 1 时(FF-FF-FF-FF-FF-FF),为广播地址。(可以定位所有设备)

对应三种帧:
单播 (unicast) 帧(一对一,一个发送方一个接收方)
多播 (multicast) 帧(一对多,一个发送方,多个组内设备都是接收方,相当于组序号)
广播 (broadcast) 帧(一对全体,一个发送方,全体设备都是接收方)

  1. 以太网帧格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IFG (inter Frame Gap) 帧间距,以太网相邻两帧之间的时间断
Preamble + SOF (Start of Frame),一个帧开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目的MAC地址: 这个帧发给哪个设备(网卡),可以是单播物理地址,也可以是广播物理地址
源MAC地址:这个帧由哪个设备(网卡)产生,必须是单播物理地址( Source Address is always an individual address (Unicast))
类型:This field stores information about the protocol of the upper layer (network layer).
载荷Payload:This field stores the encapsulated data of the upper layer.
FCS,采用CRC(链路层尾部
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 This field is generated over the Destination Address, Source Address, Length, and Data field(including padding).

  1. 差错控制CRC冗余码计算

  2. 共享广播介质方案
    静态划分多个信道
    频分复用
    时分复用
    波分复用
    码分复用

对于一个信道,需要接入控制(动态)
随机接入
受控接入 ,如多点线路探询 (polling),或轮询。

CSMA/CD 协议
为了实现一对一通信,将接收站的硬件地址写入帧首部中的目的地址字段中。仅当数据帧中的目的地址与适配器的硬件地址一致时,才能接收这个数据帧。

CSMA/CD解决冲突的办法
发送方工作流程

  1. 先听后发
    CSMA/CD 载波监听多点接入 / 碰撞检测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
    多点接入表示许多计算机以多点接入的方式连接在一根总线上。
    载波监听是指每一个站在发送数据之前先要检测一下总线上是否有其他计算机在发送数据,如果有,则暂时不要发送数据,以免发生碰撞。 实际上,总线上并没有什么“载波”,“载波监听”只是用电子技术检测总线上有没有其他计算机发送的数据信号。

  2. 边听边发
    “碰撞检测”就是计算机边发送数据边检测信道上的信号电压大小。
    当几个站同时在总线上发送数据时,总线上的信号电压摆动值将会增大(互相叠加)。
    当一个站检测到的信号电压摆动值超过一定的门限值时,就认为总线上至少有两个站同时在发送数据,表明产生了碰撞。
    所谓“碰撞”就是发生了冲突。因此“碰撞检测”也称为“冲突检测”。

  3. 冲突停止

  4. 延迟重发
    在发生碰撞时,总线上传输的信号产生了严重的失真,无法从中恢复出有用的信息来。
    每一个正在发送数据的站,一旦发现总线上出现了碰撞,就要立即停止发送,然后等待一段随机时间(二进制指数退避)后再次发送。

最小帧长
以太网规定了最短有效帧长为 64 字节(从目标地址到校验和)
接收方:凡长度小于 64 字节的帧,都是由于冲突而异常0中止的无效帧。

点对点协议PPP
Point to Point Protocol
目前使用得最广泛的数据链路层协议是点对点协议
帧格式:
标志字段 F = 0x7E (0x表示十六进制, 01111110)
地址字段 A: 只置为 0xFF,实际上并不起作用
控制字段 C :通常置为 0x03
协议字段:表明信息部分是什么类型
FCS字段:校验和(差错检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PPP工作流程
当PC拨号接入 ISP 时,PC 向ISP路由器发送一系列 PPP (控制)帧,其中包括一些 PPP 参数和网络层配置
ISP给该 PC 分配一个临时 IP 地址,使其成为一个Internet主机。
通信完毕时,ISP释放网络层连接,收回 IP 地址。接着释放数据链路层连接。最后释放物理层连接。

可见,PPP 协议已不是纯粹的数据链路层的协议,它还包含了物理层和网络层的内容
面向连接通讯(PPP是一个例子)

设备

交换机
多接口的设备
通常都有十几个或更多的接口。

每个接口都直接与一个单台主机、另一个以太网交换机相连或其他设备,并且一般都工作在全双工方式。

以太网交换机具有并行性。
能同时连通多对接口,使多对主机能同时通信。

特点
以太网交换机的接口有存储器,能在输出端口繁忙时把到来的帧进行缓存。
以太网交换机是一种即插即用设备,其内部的帧交换表(又称为地址表)是通过自学习算法自动地逐渐建立起来的。
以太网交换机使用了专用的交换结构芯片,用硬件转发,其转发速率快。
以太网交换机的性能远远超过普通的集线器,而且价格并不贵。

广播域&冲突域

广播域(broadcast domain)
在一个广播域中,任何一台设备发出的(广播)通信都能被该网络中的所有其他设备所接收。

总线以太网 和 使用集线器的星形以太网中,所有计算机都处于同一个碰撞域(或冲突域)中和同一个广播域中。

与以太网交换机连接的所有计算机都处于同一个广播域中。
以太网交换机的每个接口的网络是一个碰撞域

ch6 物理层

功能:高效地传输比特流
主要编码方法
不归零码 Nonreturn to Zero
曼彻斯特 Manchester
差分曼彻斯特 Differential Manchester
其他:Bipolar –AMI,Pseudoternary,B8ZS,HDB3等
传输介质
有线
无线
多路复用
频分复用FDM (按频率划分不同的信道)
波分复用WDM (按波长划分不同的信道)
时分复用TDM (应用最广泛)
码分复用CDM (按地址码划分)

设备
tradition Hub 集线器
广播域(broadcast domain)
在一个广播域中,任何一台设备发出的(广播)通信都能被该网络中的所有其他设备所接收。

Hub连接的网络是一个广播网络
未来将会学一些其他设备,不具有物理层广播属性,例如路由器

  • 7
    点赞
  • 3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bfucs泽泽泽泽泽泽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