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复现:新质生产力水平测算与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2012-2022年)

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电力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各省份统计年鉴、上市公司年报以及天眼查。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CEC2008、IFR数据

时间跨度

2012-2022年

数据范围

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

数据指标

本数据集展示了2012-2022年各省新质生产力水平的数据。

下面展示了新质生产力的数据指标以及部分数据:

1、 核心解释变量:新质生产力水平(2012-2022,见前文)

2、被解释变量为经济增长,参考钱海章等(2020)和庄嘉霖等(2022)以各省人均 GDP 作为衡量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

3、控制变量包括产业结构(ind)、外商投资规模(inv)、政府规模(gov)、社会消费水平(con)、地区教育水平(edu)、市场化进程(mar)。

以下展示了关于被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的详细信息。

其中地区教育水平的测算方式如下:

平均受教育年限=(小学学历人数*6+初中学历人数*9+高中和中专学历人数*12+大专及本科以上学历人数*16)/ 6岁以上人口总数

在对外商投资规模进行换算时,所用当年平均汇率来自于广州统计年鉴2023,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

参考文献

韩文龙,张瑞生,赵峰.新质生产力水平测算与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J/OL].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22[2024-04-23].

论文导读

一、文章贡献

1、文章立足新质生产力基本内涵构建了新质生产力的指标体系,对中国 2012~2022 年间的新质生产力水平进行了测算,在测算数据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新质生产力的时间演变趋势和空间分布格局。

2、文章实证分析了新质生产力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检验了要素配置优化和产业竞争力提升两条作用机制,讨论了新质生产力对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为以新质生产力培育增长新动能提供了经验性的证据。文章还讨论了新质生产力的空间溢出效应,发现新质生产力不仅直接推动了本地区的经济增长,而且对临近区域的经济也产生了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

二、新质生产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在进行了新质生产力水平的测算之后,文章又将新质生产力作为一个解释变量对经济增长(各省人均GDP)进行解释。

得到以下结果:

三、进一步讨论:新质生产力增长动能的空间溢出效应

空间杜宾模型结果如下:

四、最终结论

第一,2012~2020 年间中国的新质生产力水平保持快速增长,其构成要素如新型劳动者、新型劳动资料和新型劳动对象等发展水平也呈稳步增长趋势,同时不同地 区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差异,东部地区和长三角地区发展相对较快。

第二,新质生产力的提高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在考虑内生性以及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

第三,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主要有两点,一是促进了资本、劳动力等创新要素的配置效率,二是提高了中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从而为经济增长培育了新动能。

第四,从地区异质性来看,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缩小区域之间经济增长差距。

第五,空间杜宾模型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不仅能够直接促进经济增长,并且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

 

【下载→

方式一(推荐):主页个人简介

方式二:​​​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xiaozhuzhu1995/89922065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