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控制层与表现层
在Android应用程序中,逻辑控制层与表现层是分开的设计的。逻辑控制层由Java应用程序实现,表现层由XML文档描述,如图所示。
.xml属于布局文件,最开始只有一个页面的布局文件就是最初的,叫做activity_main.xml。
注意: 布局文件的组件顺序和对应页面的显示内容是一一对应的,所以要按照要求的页面中组件顺序来写布局文件的内容。
.java属于控制文件,叫做MainActivity.java,要用java语言编写。控制文件会用到布局文件的组件进行显示。
二、Android程序的组成结构
(1)第1行是包声明语句,这个名字是在建立应用程序的时候指定。在这里设定为:
~~~~~~~~~~~~~~~~~~~~~~~~~~~~~~~~~~~~~~~~~
package com.HelloAndroid。
这一行的作用是指出这个文档所在的名称空间。“package”(包)是其关键字。使用名称空间的原因是程序一旦扩展到某个大小,程序中的变量名称、方法名称、类名等难免重复,这时就可以通过定义名称空间,将定义的名称区隔,以避免相互冲突的情形发生。
(2)第2、3行是导入包的声明语句。这二条语句的作用是告诉系统编译器,编译程序时要导入“android.app.Activity”和“android.os.Bundle”二个包。“import”(导入)是其关键字。在Java语言中,使用任何API都要事先导入相对应的包。
(3)第4~11行是类的定义,这是应用程序的主体部分。Android应用程序是由类组成的,类的一般结构为:
public class MainAndroid extends Activity{ //类声明
~~~~~~
… ; // 类体
}
(4)第6~10行是在MainAndroid类的类体中定义一个方法。
三、Android语法基础
数据类型与转换
Android系统所使用的数据类型可以分为两大类:基本数据类型和引用数据类型。
Android系统有8个基本数据类型:
字节型(byte), 字符型(char), 短整型(short),整型(int),长整型(long),
浮点型(float),双精度型(double), 布尔型(boolean)。
数据类型的转化分为:自动类型转换 和 强制类型转换
自动类型转换的原因主要是:转化后的数据类型能表示的范围比原本数据类型表示的范围大,所以可以直接转换。那么强制类型转换就是把表示范围大的数赋值到表示范围小的数上,比如double类型转为int类型,这种就属于强制类型转换,转换格式为:(类型名)要转换的值或变量。
例:
int a;
double b = 3.14;
将b强制类型转换为int类型后,再赋值给a
则 a = (int)b;
结果 a = 3,b仍然是double类型,b的值仍然是3.14
转义字符
在Android系统中有一些特殊的字符常量,这些特殊字符称为转义符。
通过转义符可以在字符串中插入一些无法直接键入的字符,如换行符、引号等。每个转义符都以反斜杠(\)为标志。例如,‘\n’代表一个换行符,这里的‘n’不再代表字母n而作为‘换行’符号。
再比如说,如果想输出单引号( ’ ),需要在println中将单引号引起来,那么这时候就不能直接在双引号中写一个单引号,否则你会发现它不能识别这3个引号分别都是干嘛的,需要在单引号前加\,这样表示输出的是一个单引号。
类与对象
1.类的一般形式
2.类的继承
(1)类的关键字class
按习惯类名要用大写字母开头,且类名不能用阿拉伯数字开头。给类命名时最好取一个容易识别且有意义的名字。
(2)声明父类extends
extends为声明该类的父类,一个子类可以从它的父类继承变量和方法。
(3)实现接口implements
一个类只可以继承一个父类,但可实现多个接口。
在类声明中实现接口,使用关键字implements,后面跟接口名。
接口是一种特殊的抽象类,这种抽象类中只包含方法的定义,而没有方法的实现。
抽象类:声明方法的存在而不去实现它的类叫抽象类,它用于要创建一个体现某些基本行为的类,并为该类声明方法,但不能在该类中实现该类的情况。
只要类里面有一个方法是抽象的,它就是抽象类。
抽象类与接口的区别: 抽象类中可以有非抽象的方法;接口中的方法都是抽象的。
3.对象的创建
声明一个类只是定义了一种数据类型,类通过实例化创建对象,才真正创建了这种数据类型的物理实体。
创建格式:类名 对象名 = new 类名([参数列表]);
例:TextView txt = new TextView(this);
分别是对象声明和实例化,为对象内存空间和进行初始化。
接口
接口是类的一种(抽象类),只包含常量和方法的定义,而没有变量和具体方法的实现,且其方法都是抽象方法。
接口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