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觉醒的老实人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29147855/answer/342715730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女性向上择偶的慕强思维导致择偶范围缩小+男性向下兼容的择偶思维+图钉型社会结构+自身原因,注定了社会各阶层都会出现雌竞失败的大龄剩女。
1、女性择偶慕强思维
女性择偶慕强很正常,只是当前国内版本的主流慕强思维有点过了。
有车有房、体面工作、当地人均收入两倍以上收入,这是很标准的男性婚恋市场经济门槛。
除经济门槛外,往往还要求男性身高颜值等性吸引力和情绪价值等形象门槛。
这就注定了大部分大龄剩女的择偶范围只能局限在几乎全方面比自己优秀的男性群体中。
2、男性向下兼容择偶思维
而男性则相反,只要女性能够满足他的核心诉求,往往不会介意向下兼容。
男性典型择偶要求年轻貌美,只要满足这个要求,他们不会介意女方其他条件比他低1-2档。
3、图钉型社会结构
我国在分配问题上存在巨大的优化空间,这意味着层级越往上人越少。
这一点再结合男女的择偶要求,这就注定了会存在:
- 各阶层雌竞失败的大龄剩女,以及;
- 底层找不到对象的大龄剩男
这是社会结构和男女择偶要求共同作用的产物,各阶层女性群体都盯着人数远比自身阶层少的优秀男性导致雌竞失败,而社会底层男性无法再向下兼容导致只能打光棍。
4、自身原因
只要不是条件极差的,剩女在年轻貌美时往往都会有追求者或脱单机会,但她们总是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将脱单机会搞砸。
当她们年龄大了,认清现实准备屈尊找同等档次的男性时,不仅需要跟部分同等档次女性的竞争,也面临着基数极为庞大的低一档次女性的竞争。竞争过于残酷总会有一部分女孩脱不了单。
好追的优秀女孩早就脱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