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距离2024年初中生古诗文大会初选还有3个多月(11月3日正式开赛),我们继续来看10道选择题真题和详细解析。为帮助孩子自测和练习,题目的答案和解析统一附后。
本专题持续分享,欢迎到我的主页查看和了解更多。
一、上海初中古诗文大会历年真题精选(参考答案和解析见文末)
*1. “臣之来也,固不敢言人事也,固且以鬼事见君“中“固且以鬼事见君“应解释为()。
A.本来就是要用鬼故事来拜见殿下
B.本来将要以鬼的事来拜见殿下
C.一直想要以鬼的事来拜见殿下
D.一直想暂且用鬼的事来拜见殿下
*2. “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其中“成名八阵图中“一语化用了()的名句“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A.白居易
B.李白
C.杜甫
D.苏轼
*3. “鸡鸣狗盗“的故事与哪个人物有关?()
A.信陵君
B.平原君
C.孟尝君
D.春申君
*4. “三年不窥园“的典故与()有关。
A.董仲舒
B.李密
C.匡衡
D.车胤
*5.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句中“作“的意思是()。
A.工作
B.开始,起步
C.做
D.建造
*6. 把自己的诗分为“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的诗人是()。
A.杜甫
B.白居易
C.柳宗元
D.辛弃疾
*7. 曹操《短歌行》中“慨当以慷“前面一句是()。
A.人生几何
B.忧思难忘
C.何以解忧
D.去日苦多
*8. 对“战国四公子“表述有误的是()。
A.赵国的平原君赵胜
B.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
C.楚国的春申君黄歇
D.鲁国的孟尝君田文
*9. 对李贺《南园(其五)》下列理解中错误的一项是()。
A.“何不”和“若个”都表示反问语气,强调了诗人郁郁不平的情感
B.“何不”有势在必行之意,暗示出军情紧急和诗人焦虑不安的心境
C.“若个”是基于现实的反问,衬托了前两句所言投笔从戎的必要性
D.由首句之昂扬激越转入末句之沉郁哀怨,诗人的思想情感非常复杂
*10. 对以下名句解释不正确的是()。
A.蜗牛角上争何事——表示做人要积极进取
B.一语天然万古新——赞许作品真实自然而有新意
C.富贵必从勤苦得——表示人必须要有勤劳刻苦的品德
D.一波才动万波随——比喻跟风者纷纷行动
答案和解析见文末。
二、推荐学习资源:初中古诗文大会配套学习资源
帮助孩子提高备考效率、夯实语文和古诗文知识储备,语文考试和中考也能多得好几分,对将来的学习一直有帮助。
三、本期初中古诗文大会真题的参考答案和解析
1B。意思是:我这次来,本来就没有打算谈人的事情,本来就是打算和您谈论鬼的事情才来见您的。出处:先秦·佚名《战国策·齐三·孟尝君将入秦》。【原文】孟尝君将入秦,止者千数而弗听。苏秦欲止之,孟尝曰:“人事者,吾已尽知之矣;吾所未闻者,独鬼事耳。”苏秦曰:“臣之来也,固不敢言人事也,固且以鬼事见君。”【译文】孟尝君准备到秦国去,前来劝阻他的人非常多,但他一概不听。苏秦也想劝阻他,孟尝君说:“关于人的事情,我已经都知道了;我所没有听说过的,只有鬼的事情了。”苏秦说:“我这次来,本来就没有打算谈人的事情,本来就是打算和您谈论鬼的事情才来见您的。”
2C。杜甫《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知识拓展】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出自元代阿鲁威的《蟾宫曲·问人间谁是英雄》。【全诗】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3C。"鸡鸣狗盗"出自于《史记·孟尝君列传》。该成语原意指学鸡鸣叫以骗人,装成狗的样子盗窃;后来比喻低贱卑下的技能或行为,亦指具有这种技能或行为的人。"鸡鸣狗盗"的故事讲述的是,战国时,齐国的孟尝君被扣留在秦国,孟尝君找到了秦昭王的宠姬,宠姬答应替他求情,但条件是拿那件早已送给秦昭王的狐白球做报酬。他的一个门客知道这个消息后,装狗夜入秦宫,偷出了那件狐球送给了秦王的宠姬,孟尝君于是被释放。孟尝君率领手下人连夜奔逃,到了函谷关,正是半夜,按秦国法规,函谷关每天鸡叫才开门,半夜的时候鸡怎么可能叫呢?正当众人犯愁时,又靠一个门客装鸡叫,骗开了函谷关的城门,才逃回齐国。众人很佩服这两位擅偷盗、会鸡鸣的门客。"鸡鸣狗盗"一词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4A。“三年不窥园”或“目不窥园”最早出自于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目不窥园”,形容学习专心致志,十分刻苦。
5B。“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出处】《道德经》。【释义】天下间的难事一定是由容易的事演变而成,天下所有发生的大事也必定是从细小的方面累积而来。
6B。白居易把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这个分类出自他的《与元九书》,就是他托付元稹替他整理诗作的一封书信。依照白居易在信中的自述:讽谕诗是他“自拾遗来,凡所适、所感,关于美刺兴比者,又自武德讫元和,因事立题,题为新乐府者”;闲适诗是他“或退公独处,或移病闲居,知足保和,吟玩情性者”;感伤诗他是“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者”;杂律诗则是“五言、七言、长句、绝句,自百韵至二韵者”。
7D。【《短歌行》全文】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8D。D孟尝君是齐国人。战国四公子,亦称战国四君,是指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信陵君魏无忌与春申君黄歇。【知识拓展】战国时代末期,秦国越来越强大,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本国的灭亡,竭力网罗人才。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养“士”(包括学士、方士、策士或术士以及食客)之风盛行。当时,以养“士”著称的有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齐国的孟尝君田文。因其四人都是礼贤下士、结交宾客之人(注:除春申君以外,其余三人皆是君王后代),后人称之为“战国四公子”。
9D。《南园十三首·其五》李贺〔唐代〕。D由昂扬激越转入沉郁哀怨,既运用反衬的笔法,又叠加起伏的节奏,峻急中作回荡之姿,加深了语气,更深化了主题。【全诗】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译文】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腰带武器,去收复黄河南北被割据的关塞河山五十州呢?请你暂且登上那凌烟阁去看一看,又有哪一个书生曾被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
10A。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出自唐代白居易的《对酒》。【全诗】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随贫随富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大意是说,人活在世界上,就好像局促在那小小的蜗牛角上,空间是那样的狭窄,还有什么好争的呢?人生短暂,就像石头相撞的那一瞬间所发出的一点火光,人生就这样过去了。人生不论穷富,不必太过于斤斤计较,应该尽量放宽胸怀,随时保持心情的愉快,这才是处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