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

      第一章   绪论

超声波成像是无损的,所以许多医学上均采用超声波成像,例如:CT扫描等。本章主要介绍超声波层析成像的概念及发展历史,并给出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意义和大致结构。

1.1 超声波的用途

    波可以分为三种,即次声波、声波、超声波次声波的频率为20Hz以下;声波的频率为20Hz~20kHz;超声波的频率则为20kHz以上。其中的次声波和超声波一般人耳是听不到的。超声波由于频率高、波长短,因而传播的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

最早的超声技术应用是在1912年的泰坦尼克号的沉没,人们利用发射超声波的回波信号来检测泰坦尼克的沉没位置[Sollie88]。人类真正使用超声波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超声波用于军事,PauLangevin利用超声回波技术来探测水下潜艇,并由此产生了声纳系统(Sonar-sound Navigation and Ranging)的概念。二战期间,人们研制出高频率超声,并将其应用于工业的无损探伤,即用超声波来检测材料或产品的缺陷,以及在清洗,焊接等方面亦开始应用[白净98]。二战结束以后,人们将这些用于军事上的成果公诸于世,很快人们就发现其在医学上的应用,1949年召开的第一次国际医学超声波学术会议上,有了超声治疗方面的论文交流,为超声治疗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56年第二届国际超声医学学术会议上有许多论文发表,超声治疗进入了实用成熟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真正用于医学诊断的超声装置才问世。

人们首次将超声应用于医学领域起源于超声的治疗(1939年),而将超声技术应用于诊断则起源于奥地利科学家Dussik,他在1942年采用透射式一维示波法(后称为A型)探测颅脑,并根据脑室内部几何形状的偏移来检测脑部肿瘤,并于1949年报告了所获得的头部(包括脑室)的超声图像,但随后被Baxlantine等人证实这一图像并非真正反映脑部的图像[Sollie88],这使得利用超声透射成像技术严重受阻。70年代中,超声诊断装置引入了实时和灰阶两大技术,诊断效力大为提高,从而使这一诊断技术的应用达到了普及程度。

超声波在医学方面,除用于诊断,还有两个方面的应用,即用于治疗和手术。

在诊断学方面,现有的医学超声技术主要可分为两大类:即基于回波扫描技术和

基于多普勒原理的超声诊断技术。基于回波扫描技术的超声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

是利用超声波在组织界面处产生的反射回波形成的图像或信号来鉴别和诊断疾

病。基于多普勒原理的超声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运动物体反射声波时造成的频率偏移现象来获取人体的运动信息。这种技术主要用于了解体内器官的功能状况及血液动力学方面的生理病理状况,如用于测定血液流速,心脏运动状况及血管是否存在拴塞等。超声治疗学的起步相对早于诊断学,但其发展却不及诊断学。所谓超声治疗学,即施加超声波于人体病患部位而达到治疗效果的方法。

    超声成像技术之所以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超声成

像与X一射线断层成像相比有以下优点:

(1)超声波无电离辐射,在诊断用功率的范围内对人体无伤害,可反复地

使用。

(2)超声波对生物软组织的鉴别能力较高,尤其是对软组织疾患的诊断具

有一定的优势。

(3)超声成像仪器及附属设备价格便宜,携带和使用都很方便。

目前超声效应已广泛用于实际,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1)超声检验。超声波的波长比一般声波要短,具有较好的方向性,而且能透过不透明物质,这一特性已被广泛用于超声波探伤、测厚、测距、遥控和超声成像技术。超声成像是利用超声波呈现不透明物内部形象的技术 。把从换能器发出的超声波经声透镜聚焦在不透明试样上,从试样透出的超声波携带了被照部位的信息(如对声波的反射、吸收和散射的能力),经声透镜汇聚在压电接收器上,所得电信号输入放大器,利用扫描系统可把不透明试样的形象显示在荧光屏上。上述装置称为超声显微镜。超声成像技术已在医疗检查方面获得普遍应用,在微电子器件制造业中用来对大规模集成电路进行检查,在材料科学中用来显示合金中不同组分的区域和晶粒间界等。声全息术是利用超声波的干涉原理记录和重现不透明物的立体图像的声成像技术,其原理与光波的全息术基本相同,只是记录手段不同而已(见全息术)。用同一超声信号源激励两个放置在液体中的换能器,它们分别发射两束相干的超声波:一束透过被研究的物体后成为物波,另一束作为参考波。物波和参考波在液面上相干叠加形成声全息图,用激光束照射声全息图,利用激光在声全息图上反射时产生的衍射效应而获得物的重现像,通常用摄像机和电视机作实时观察。

(2)超声处理。利用超声的机械作用、空化作用、热效应和化学效应,可进行超声焊接、钻孔、固体的粉碎、乳化 、脱气、除尘、去锅垢、清洗、灭菌、促进化学反应和进行生物学研究等,在工矿业、农业、医疗等各个部门获得了广泛应用。

(3)基础研究。超声波作用于介质后,在介质中产生声弛豫过程,声弛豫过程伴随着能量在分子各自电度间的输运过程,并在宏观上表现出对声波的吸收(见声波)。通过物质对超声的吸收规律可探索物质的特性和结构,这方面的研究构成了分子声学这一声学分支。

    虽然Dussik最初采用的是透射式成像技术,但其发展却被反射成像技术以后发展起来的X一射线层析技术所淹没。下面我们简单介绍透射式成像技术的发展过程。

 1.2超声层析成像的发展

     超声波层析成像技术,是指根据物体外部收集到的物体内部介质对超声波的散射信息,构造物体内部结构图像的技术。超声层析成像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需要各方面的技术予以支持,如超声在复杂介质中传播的波动理论,超声与各种生物组织相互作用的特性,这是超声波层析成像的物理基础。

     层析成像 (Computed tomography 简称CT)技术是指通过从物体外部检测到的数据来重建物体内部(横截面)信息的技术,又称为计算机辅助断层成像技术。它是把不可分割的对象假想切成一系列薄片,分别给出每一薄片上的物体图像,然后再把该系列图像叠加起来,从而得到物体内部图像。它是一种由数据到图像的重建技术,通过伪彩色图像反映被测材料或部件内部质量,定性、定量分析其缺陷,从而提高检测的可靠性。层析成像技术创新了探测物质内部结构。该技术可以应用多种能量波和粒子数:如X射线、电子、质子、超声波等。

     当CT成像应用的能量为超声波时,就称为超声层析成像技术U-CT (Ultrasonic-Computed Tomography)。其基本原理是根据声波通过不均匀物体时,将受到物体的散射,通过收集散射波所携带的信息得出波的对比度,反演物体内部的结构。

     超声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超声CT)起始于70 年代后期,这一技术的早期完全是模仿X 射线CT,即假设超声波和X 射线一样,在物体内部是以直线传播的,然后利用发射器到接收器之间的时间延迟或振幅衰减,来重建物体内部的声速(折射系数)或吸收特性参数。事实上,超声波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会产生散射,即便在纯软组织的生物体内部,其密度也是变化的。用衍射源的超声层析成像是重要超声计算机成像技术之一。由于所使用的衍射源波长与物体尺寸相当,衍射现象不可忽视,因此,无法运用直线层析成像理论解决衍射层析成像问题。在衍射层析成像中,运用傅立叶衍射理论获得取样数据与物体函数的对应关系

    国内,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研究所的兰从庆、许克克、陈彦华等人于1985年开始,相继开展了超声衍射CT成像算法研究及反射式CT成像国家基金研究课题。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开始在水电工程中应用此项技术。重庆交通学院赵明阶博士等人将超声CT成像技术引入到基桩无损检测中,主要解决了缺陷的大小、形状及分布范围的定量化问题。目前,中科院学所和清华大学等单位在STAM(扫描层析超声显微镜)方面研究也取得了进展。

20世纪60年代,Richmond等人给出了微波通过二维物体时散射场的精确描述方法——矩量法。随后,人们将矩量法运用于超声散射场的精确描述中。1978年,Mueller设计了超声衍射CT,1983年,Johnson等人利用这一方法反演物体内部的结构。矩量法大大地拓宽了逆散射成像方法的使用范围,使其不仅适用于强散射物体,同时,成像质量也有了大大的提高。随后,人们不断对矩量法进行改进。英国从事超声成像的专家P.N.T Wells在2000年的论文《超声成像技术的现状与未来》中指出:“在最近的十几年里,有关超声成像技术的研究在医学成像领域至少占25%以上的份额,并且这种趋势还在继续增长。目前成功地应用于医学领域的超声成像设备大都是基于反射波,且其成像也只是定性的。根据超声散射波的信息,定量地生成人体内部的结构图,是超声应用技术的研究者追求的新目标。未来的超声成像技术应该是制造出不需成像专家或医学专家就能识别的反映客观现实真实图像的超声成像设备。超声CT总的发展趋势是向着高速、清晰、可靠方向发展,即数据采集、成像速度更为快捷,重建图像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密度分辨率,图像更为清晰、可靠。

     上世纪60年代,Richmond和Harrington给出了微波通过二维物体时散射场的精确描述方法—矩量法。随后,人们将这一方法运用于超声散射场的精确描述问题中,有了超声散射场的精确描述后,1983年,Johnson和Tracy等人利用这一散射场的精确描述方法,去反演物体内部的结构。由于这一方法基于散射场的精确描述,同时在反演物体内部结构时不再利用某种近似的假设,这就大大地拓宽了这一方法的适用范围,使其不仅适用于较强散射物体,而且对弱散射体的成像质量也有了大大的提高。这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将一个泛函方程转化为代数方程,从而用人们熟知的方法进行求解。本文基于这一方法进行研究,我们将在后续的章节中对这一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

    超声衍射层析成像术(超声衍射CT)是一门交叉学科技术,它将传统的计算方法和计算机视觉等结合在一起。当超声波遇见与波长可比拟的散射源时,衍射现象就会发生,从而导致超声波的传播路径不为直线,这种现象在超声穿过人体组织中经常遇见。超声衍射断层成像就是研究在弱散射的条件下,介质的不均匀性对声场的影响,建立介质的参量与散射声场边界值(即接收数据)之间的关系,来重建介质参量的分布图像。在这一技术中,由于考虑了散射数据,成像质量有了较大的改观。但是,超声逆散射图像重建问题有较强的非线性,这些问题早期的解决办法是对原问题附加一些限制条件,如假设物体内部结构简单、介质之间的声学参数相对变化小,对声波的散射较弱等[1]。由于附加了许多限制条件,使早期基于傅里叶衍射投影定理的算法(Born[2]或Rydov近似方法)其应用范围受到限制。

   1.3本文的意义、目的和结构

1.3.1 本文的意义

  本次课题是基于超声场精确描述的代数迭代方法,由于其散射场是准确描述的,同时反演物体内部结构的时候不再利用某种近似的假设,大大拓展了使用范围,为了解决声波在复杂介质中传播的非线性我们采用迭代算法来逼近物体内部的内部全场和未知函数,因此,所需的计算量和存储量均较大,随着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这一问题剧本解决。另一方面,迭代过程中存在不适定方程的求解问题,较小的误差可能引起解的较大偏离,因此,不适定方程的处理方法是这类成像方法的关键。

    本文采用矩量法将全场和散射场的泛方程化为矩阵方程,对于方程组的非线性采用迭代的方法Born迭代法处理。变形的Born迭代式Born迭代法的改进,由于变形的Born迭代每次迭代过程中修正格林函数,使得散射方程更加接近实际情况。最后对于方程组求解过程中的不适定性选取一定的方法进行正则化[3]。使方程的解更加接近真实解。更好的反应物体的内部结构。

在第一节中介绍了超声波的各种应用,特别是应用于医学各领域。但是所成的图像只有专业技术人员或医师才能识别。而超声波层析成像技术与现有这些成像技术所不同之处也正是在这两方面;首先,超声层析成像技术基于物体周围的散射波,这些散射波携带物体内部的信息更全面,因此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物体内部介质的分布状况;其次,超声层析成像技术是定量的,所成图像真正地反映了物体内部介质的声学特性参数,从而使非专业人员也能从所成图像中获得物体内部结构的信息

    超声层析成像有时也称为逆散射成像(InversescatteringImaging)或背向散射成像(BackwardscatteringImaging),这一名词来源于声学领域中的前向散射(Forwardseartering)问题[Borup92]。所谓前向散射问题是指:已知物体的内部结构,当用超声波照射物体时,研究物体四周散射波的情况。前向散射问题在生物医学领域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如研究不同介质、不同分布状况对声波的散射特性,从而使人们能够根据散射波的情况来反演物体内部介质的状况,也就是所谓的组织定征问题;而逆散射问题(背向散射)则与之相反,即根据物体四周的散射波的情况,研究物体的内部结构。显然,背向散射问题依赖于前向散射问题的发展。

    任何层析成像问题在数学上均可归属于逆问题的范畴,逆问题的一个显著特

点就是其不适定性,超声层析成像技术同样具有不适定性的特点。所谓不适定性问题,起初人们是在连续空间展开讨论的并且没有给出严格的数学定义[Tikhonov77],它的定义是从适定性问题的定义中延伸出来。所谓适定性问题

是指:对于连续算子方程犬尤弓产,如果解x满足:(l).存在;(2).唯一;(3).连续

地依赖于数据y。则称连续算子方程众刁为适定的。否则,即上述三个条件有

一个不满足,则称其为不适定的。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常常将连续算子方程,进行离散化,

即将其转化为有限维的线性方程组Ax=b的形式,继而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处理(求解)。随着人们探索自然的不断深入,该线性方程组的求解规模越来越大,人

们在研究中发现,这种大规模的线性方程组,同样具有不适定性的特征,尤其是

从不适定连续算子方程转化而来的线性方程组,但这时的不适定问题的特征主要

集中在第三个条件的满足上,因为前两个条件对于线性方程组来说,人们总可以

采取适当的手段来解决。而是当数据项b有一个微小的扰动时,方程组的解是否会较大地偏离原问题的真实解。根据这些分析,Hansen等人根据最小二乘问题解的特征,提

出了有限维线性方程组不适定性的概念,Hansen将线性方程组的不适定性问题

归结为仁Hansen94]:

    (1)矩阵A的条件数非常大,或者说矩阵A的最大奇异值和最小奇异值之比非常大;

    (2)矩阵A的奇异值逐渐下降趋于零。

如果方程组的系数矩阵满足上述两条,则称其为不适定的,否则称其为适定的。

为区别起见,Hansen称这种有限维不适定性问题为:离散不适定问题(Discrete

111一Posed Problem)。

    由于不适定性问题是逆问题的显著特征,因此对不适定性问题的研究不仅仅

存在于层析成像问题,它还存在于许多应用物理问题中,如图像恢复、数字信号

处理、大气湍流、射电天文学等[Demoment89」,本文对超声逆散射问题中的算法

进行研究,主要集中在算法的不适定性问题的解决方案,同时考虑计算量和存储

量的改进,这些研究同样适用于其它领域的不适定性问题,因此,从某种意义上

说,本文的研究具有更广泛的意义。

   关于不适定性问题的正则化,目前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应用问题中均

是不完善的。对于不同的不适定性问题,采用什么样的正则化方法进行处理,需

要根据问题的不同特征而定。目前在超声逆散射问题的研究中,大都采用古典的

Tikhonov正则化方法,这一方法对解的先验信息要求较高,而且其正则化参数的确定方法问题一直还没有得到完善的解决。本文采用了四种不同的正则化方法来处理超声逆散射中的不适定性问题,并对其正则化参数的选取问题进行修正,在不需任何先验信息的情况下,成功地应用于较大对比度物体的成像问题,为超声层析成像技术的成功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1.3.2本文的目的

   超声散射波与物体内部介质之间的关系呈非线性性,对于非线性性问题,人

们通常采用迭代方法来求解,也就是说超声逆散射问题的不适定方程存在于迭代

过程中,因此,对于不适定方程的求解是否适当,直接影响着迭代方法的收敛效

果,也即影响着我们最终的成像效果。本文的主要目的是解决超声逆散射问题中

的不适定性问题,

在许多科学计算和工程技术问题中,所得到的线性方程组中的数据项b常常

是不精确的,我们记这个不精确的数据项为,称b-为噪声。在我们的研究问

题中,总是假设噪声是有界的,即存在,使得:

                      

对于实际问题中的线性方程组,可能会存在两个问题:第一,不在A的

值域R内;第二,在A的值域R(A)内,但A的逆算子是无界的。无论上述

那种情况,方程Ax二万都是不适定的。

   为求解上述不适定性问题,我们需要寻找一个近似于算子A的有界算子

将求解Ax=转化为求解五x=的问题,并使得元x=的解较好地逼近原始问题Ax=b的解,用精确的数学语言来表示即为:当噪声占趋于零时,正则化解趋于原问题的真实解。我们将寻找算子五代替原来算子A的过程称为正则化,由方程x=求得的解称为正则化解。

    寻求正则化算子五的通常方法(即正则化方法)是将问题解的已知信息作为约束,加入到原问题中,这就需要在这一约束和数据拟合之间引入一个参数,这个参数称为正则化参数,正则化参数的选取是否适当,直接影响着对原问题的正则化效果。因此对正则化方法的研究是与正则化参数的选取策略分不开的,本文在研究不适定问题的正则化的同时,对正则化参数的选择策略进行了研究。

  • 1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