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noDB与MyISAM不同,它实现的是一个行级锁,而非MyISAM的表锁。锁的粒度越大,则发生死锁的概率越小、锁机制开销越小,但并发能力会越低。如果锁的粒度变细,则发生死锁的概率也会增大,锁机制的开销会更大,但是并发能力能提高。表锁是如何实现的呢,以MyISAM为例,是在每个表的结构中加入一个互斥变量记录锁状态,像: struct Table { Row rows[MAXROWS]; pthread_mutex_t lock;//表锁 };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锁非常简单,当操作表的时候,直接锁住整个表就行,锁机制的开销非常小。但是问题也很明显,并发量上不去,因为无论多小的操作,都必须锁整个表,这可能带来其他操作的阻塞。 行锁又是如何实现的呢,Oracle是直接在每个行的block上做标记,而InnoDB则是靠索引来做。InnoDB的主键索引跟一般的索引不太一样,Key后面还跟上了整行的数据,互斥变量也是加载主键索引上的,像 struct PK_Idx { Row row; pthread_mutex_t lock;//行锁 }; multimap pk_idx; 这样的形式。 这样做的好处是锁的粒度小,只锁住需要的数据不被更改,但是问题也很明显,锁的开销很大,每个主键索引上都要加上一个标记,因为锁的粒度很小,可能两个不同的操作各锁住一部分行等待对方释放形成死锁,不过这个是有办法解决的,把上锁的操作封装成原子操作就行,不过并发量会受些影响。 |
InnoDB行锁的实现分析
最新推荐文章于 2024-01-31 17:12:30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