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原理_第7章 应用层 IP地址与域名

     IP 地址由32位(即4字节)二进制组成,为书写方便起见,常将每个字节作为一段并且以十进制表示,每段间用. 分隔。

 

 一.    IP地址由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两部分组成. 常用的IP地址有A, B,C三类, 每类均规定了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在 32 位中所占的位数。 这三类IP地址的格式如下

A类地址: 0.0.0.0 ~ 127.255.255.255            计2的31次方,  21亿多

B类地址: 128.0.0.0 ~ 191.255.255.255        计2的30次方, 10亿多

C类地址:192.0.0.0 ~ 223.255.255.255       计2的29次方,  5亿多

注意:  

 

  ,所以

A类 前8位的第一位总是0,B类 前8位的前两位总是10, C类 前8位的前三位总是110

记住IP地址   A类: 0.0.0.0      ~ 127.255.255.255

                          B类: 128.0.0.0 ~ 191.255.255.255

                         C类: 192.0.0.0  ~ 223.255.255.255

二.    将主机标识域 进一步划分为子网标识和子网主机标识, 通过灵活定义子网标识域的位数, 可以控制每个子网的规模。

利用子网掩码可以判断 两台主机是否在同一子网中, 子网掩码与IP地址一样也是32位二进制数,不同的是它的子网主机标识部分为全 “0”,  若 两台主机的IP地址 分别与它们的子网掩码相 “与”  后的结果相同,则说明这两台主机在同一子网中。

强调指出: 要理解子网掩码的含义,子网掩码就是掩去相同位数, 剩余的位数可灵活变化,从0到1。

                例如 子网掩码的位数为22 , 表示第一段的8位, 第二段的8位,第三段的8位的前6位都相同,都固定不变了, 只有最后10位可以变化, 由此可得出该子网的IP地址总数为2的10次方 = 1024

 

三.   IPV4 是20世纪70年代设计的,主要的问题是32bit的IP地址无法满足因特网规模。为此, IETF在1992年6月提出要制订下一代IP,  由于此前推出IPV5未获广泛认同, 因此最后正式定名为IPV6.

IPV6所引进的主要变化如下:

1   IPV6 把IP地址增加到128bit, 使地址空间增大了296倍。 即2的128次方,也就是42亿的4次方。

2   灵活的IP报文头部格式。

3  简化协议, 加快报文转发。

4  提高了安全性。

5  支持更多的服务类型

6  允许协议继续演变, 增加新的功能,使之适应未来技术的发展。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