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前言
本文介绍接口PCI-E、Mini PCI-E、M.2和USB异同点。
一、核心特征对比
从物理形态,协议支持,速率,常见应用场景4个方向对比这几种接口。
1、PCI-E
- 物理形态:标准扩展插槽(常见x1/x4/x8/x16规格)
- 协议支持:仅支持PCI-E总线协议,采用串行点对点传输
- 速率:最高支持PCI-E 5.0协议,单通道带宽可达3.94 GB/s(x16理论带宽约63 GB/s)
- 应用场景:显卡、高速固态硬盘(NVMe)、专业扩展卡等
PCI-E:高性能需求场景(如游戏显卡、NVMe SSD阵列),传输速度极快
2、Mini PCI-E
- 物理形态:紧凑型52针接口(尺寸约27mm×30mm)
- 协议支持:基于PCI-E总线,但部分引脚复用支持USB/SATA(如mSATA)
- 速率:受限于PCI-E x1带宽(典型版本约250 MB/s)
- 应用场景:老旧笔记本的无线网卡、早期SSD等移动设备
Mini PCI-E:已被M.2逐步替代,仅见于老旧设备升级
3、M.2
更详细的介绍可参考 1
- 物理形态:模块化插槽(常见2230/2242/2280等尺寸)
- 协议支持:多协议兼容(PCI-E、SATA、USB、NVMe等),通过不同Key定义接口功能(如B Key支持SATA,M Key支持PCI-E x4)
- 速率:PCI-E 4.0 x4可达7.88 GB/s(NVMe协议)
- 应用场景:现代固态硬盘(SSD)、WiFi 6/6E网卡等
M.2:现代PC核心存储/WiFi模块(支持NVMe协议提升性能)应用最多,最主流,支持各种主流协议,万金油接口。
4、USB
严格说,把USB放在与前面3中接口对比并不合适,USB属于外部接口,前三种都是内部插槽。
- 物理形态:标准外部接口(Type-A/C/Micro等)
- 协议支持:仅USB协议,支持热插拔
- 速率:USB 4.0可达40 Gbps(约5 GB/s)
- 应用场景:外接存储、外设(键盘/鼠标)、低速扩展设备
USB:即插即用外设,但对高速存储有延迟劣势
现阶段各种接口主要
PCI-E:高性能需求场景(如游戏显卡、NVMe SSD阵列)
Mini PCI-E:已被M.2逐步替代,仅见于老旧设备升级
M.2:现代PC核心存储/WiFi模块(支持NVMe协议提升性能)
二、技术演变趋势
1、PCI-E演进时间表
PCI-E 1.0(2003年)
初始版本,单通道传输速率2.5 GT/s,带宽250 MB/s(x16约4 GB/s);采用8b/10b编码,效率仅80%
PCI-E 2.0(2007年)
速率翻倍至5.0 GT/s,带宽500 MB/s(x16约8 GB/s);保持向下兼容性,新增动态链路速度切换
PCI-E 3.0(2010年)
引入128b/130b编码,效率提升至98.5%;单通道速率8 GT/s,带宽约1 GB/s(x16约16 GB/s)
PCI-E 4.0(2017年)
单通道速率16 GT/s,带宽约2 GB/s(x16约32 GB/s);支持更高密度NVMe SSD及GPU加速卡
PCI-E 5.0(2019年)
速率再翻倍至32 GT/s,带宽约4 GB/s(x16约64 GB/s);面向AI计算、超高速存储等场景
2、M.2协议演进
NGFF阶段(2012年)
Intel提出下一代接口标准(原名NGFF),目标取代mSATA,支持PCIe/SATA双协议。
M.2标准化(2013年)
正式更名为M.2接口,支持PCIe 3.0 x4通道;引入Key ID机制区分功能(如B Key兼容SATA,M Key支持NVMe)。
NVMe整合(2014年)
M.2与NVMe协议结合,释放PCIe通道性能;理论速率突破3.5 GB/s(PCIe 3.0 x4)。
PCIe 4.0适配(2019年)
支持PCIe 4.0 x4通道,带宽翻倍至7.88 GB/s;推动高端SSD进入7000 MB/s时代。
3、Mini PCI-E历史节点
早期应用(2005-2012年)
基于PCIe 1.0/2.0的单通道设计(x1带宽250-500 MB/s);用于笔记本无线网卡、早期固态硬盘(mSATA模式)
功能复用(2010年代)
部分设备通过引脚复用兼容USB/SATA协议;在工控机、医疗设备中延续使用
逐步淘汰(2020年后)
被M.2接口全面取代,仅存于老旧设备维护场景
4、USB协议里程碑
USB 1.0(1996年)
低速模式1.5 Mbps,全速模式12 Mbps。
USB 2.0(2000年)
高速模式480 Mbps,成为主流外设接口标准。
USB 3.0(2008年)
理论速率5 Gbps(实际约400 MB/s);引入双总线架构,兼容旧设备。
USB 3.2(2017年)
整合USB 3.1/3.2命名,最高速率20 Gbps(双通道模式)。
USB4(2019年)
基于雷电3协议,速率提升至40 Gbps;支持PCIe隧道技术,可外接显卡等高速设备。
三、技术代际对比
接口/协议 | 关键代际 | 最大速率 | 技术转折点 |
---|---|---|---|
PCI-E | 2003-2019年 5代更迭 | 64 GB/s(5.0 x16) | 编码优化与通道倍增。高性能高速率方向进发。 |
mini PCI-E | 将逐渐被淘汰。 | ||
M.2 | 2012-2019年标准化 | 7.88 GB/s(4.0 x4) | 兼容多协议与NVMe整合。多兼容方向进发。 |
USB | 1996-2019年跨度 | 40 Gbps(USB4 | )融合雷电协议与高速隧道技术。外部接口,多功能高速率方向进发。 |
四、未来趋势
PCI-E 6.0(预计2025年商用):速率提升至64 GT/s,带宽翻倍
M.2扩展性增强:支持更多设备类型(如AI加速模块)
USB无线化:WiGig技术可能融入USB标准,实现高速无线传输。
总结
本文简单介绍常见的几种接口,以及他们支持的协议,所处地位,发展方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