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命之名守护家园: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暨汶川地震17周年纪念日

2025年5月12日

今日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也是5·12汶川特大地震17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以“防范灾害风险,护航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宣传与演练活动,缅怀逝者、致敬重生,更以行动筑牢生命安全防线。

铭记历史:废墟中崛起的防灾觉醒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近7万人遇难、37万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超8400亿元。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的地震,以惨痛代价唤醒了全民防灾意识。2009年,国务院将5月12日设立为全国防灾减灾日,既为悼念逝者,更警示后人“居安思危、防患未然”。

17年后的今天,汶川已从废墟中重生——北川新县城拔地而起,都江堰安龙镇学校重建后成为安全教育基地,绵阳安县桑枣中学“1分36秒全员撤离”的防灾演练经验推广至全国校园。这场灾难留下的不仅是伤痛记忆,更凝聚了“生命至上、科学减灾”的社会共识。

全民行动:从知识普及到实战演练

“防灾减灾,意识先行。”今年全国多地推出创新宣传模式:

校园安全防线:北京市百所中小学开展“地震避险+火灾逃生”双场景演练,模拟突发灾害下师生的应急反应。成都某小学通过VR技术重现地震场景,让学生沉浸式学习“伏地、遮挡、手抓牢”避险口诀。

社区网格化培训:上海组建“社区防灾导师团”,教授居民心肺复苏、灭火器使用等技能;广州推出“家庭应急包”标配清单,涵盖逃生绳、哨子、应急药品等20项物资。

科技赋能预警:国家地震预警系统覆盖率达90%,通过手机、电视等渠道实现秒级预警;AI灾害模拟平台助力城市规划,规避地质风险带。

专家呼吁:防灾需“常态化”,减灾要“全民化”

中国地震局专家指出:“我国自然灾害多发频发,70%以上城市、50%人口分布在气象、地震灾害高风险区。唯有将防灾意识融入日常,才能最大限度减少伤亡。”6 数据显示,2024年因普及应急知识,全国洪涝灾害伤亡人数同比下降23%。

各地政府同步强化应急体系建设:

修订《防灾减灾法》,明确学校、企业等主体责任;

完善“县—乡—村”三级应急响应机制,确保灾害发生2小时内救援力量到位;

推广“保险+减灾”模式,试点巨灾保险为民生兜底。

今日之思:以敬畏之心守护未来

今日上午10时,汶川映秀镇漩口中学遗址前,幸存者、救援队员与青少年共同献花,警报声响彻长空。一位参与当年救援的老兵动容道:“记住灾难不是延续悲伤,而是让生者更懂珍重。”

正如今年防灾减灾日主题所言,“防范灾害风险”需全社会携手——从熟记一份家庭逃生计划,到参与一次社区演练;从关注一则预警信息,到传递一条急救知识。唯有以敬畏之心筑牢防灾之基,方能守护生生不息的家园。

生命无价,安全有备。让我们以记忆照亮前路,用行动兑现承诺。
(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报道)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