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烟花易冷”和方文山,可以从以下方面介绍:
• 《烟花易冷》是周杰伦演唱的一首歌曲,由方文山填词,周杰伦谱曲。该曲歌词源于一个虚构的故事,背景是北魏时期杨炫之所著《洛阳伽蓝记》中描述的盛极繁华后倾塌颓圮的千年古都洛阳城。
• 方文山是《烟花易冷》这首歌曲的填词者,他与周杰伦合作,以洛阳城的故事为素材,创作了这首古典意味浓郁、旋律优美动听的歌曲。
总之,《烟花易冷》这首歌曲展现了方文山出色的歌词创作才华。
《烟花易冷》的歌词如下:
• 繁华声遁入空门折煞了世人
• 梦偏冷辗转一生情债又几本
• 如你默认生死枯等枯等一圈又一圈的年轮
• 浮屠塔断了几层断了谁的魂
• 痛直奔一盏残灯倾塌的山门
• 容我再等历史转身等酒香醇等你弹一曲古筝
• 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我听闻你始终一个人
• 斑驳的城门盘踞着老树根石板上回荡的是再等
• 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我听闻你仍守着孤城
• 城郊牧笛声落在那座野村缘份落地生根是我们
• 听青春迎来笑声羡煞许多人
• 那史册温柔不肯下笔都太狠
• 烟花易冷人事易分而你在问我是否还认真
• 千年后累世情深还有谁在等
• 而青史岂能不真魏书洛阳城
• 如你在跟前世过门跟着红尘跟随我浪迹一生
• 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我听闻你始终一个人
• 斑驳的城门盘踞着老树根石板上回荡的是再等
• 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我听闻你仍守着孤城
• 城郊牧笛声落在那座野村缘份落地生根是我们
• 伽蓝寺听雨声盼永恒
这些歌词意境深远,表达了对逝去爱情的追忆和感慨。
《洛阳伽蓝记》是中国古代佛教史籍,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
一、基本信息
书名:《洛阳伽蓝记》
简称:《伽蓝记》
作者:杨衒之(学界尚有阳炫之、羊炫之等说法,尚待争议)
创作年代:北朝,成书于公元547年(东魏武定五年)
文学体裁:笔记
二、内容概述
《洛阳伽蓝记》是东魏迁都邺城十余年后,抚军司马杨衒之重游洛阳,追记劫前城郊佛寺之盛,概况历史变迁写作的一部集历史、地理、佛教、文学于一身的历史和人物故事类笔记。书中历数北魏洛阳城的伽蓝(佛寺),分城内、城东、城西、城南、城北五卷叙述,对寺院的缘起变迁、庙宇的建制规模及与之有关的名人轶事、奇谈异闻都记载详核。
三、艺术特色
文体:接近骈俪,但不流于浮靡雕琢。
语言:精雅洁净,繁简得宜的记叙笔法,表现了纯熟的艺术技巧。
内容:在对诸多佛寺形制规模的描摹和始末兴废的勾勒中,反映了广阔的政治经济背景和社会风俗人情,如皇室诸王的奢侈贪婪、南北朝间的交往、北魏全盛时期洛阳手工业和商业的繁盛、民间艺人的卓越技艺和演出盛况等。
风格:叙事主要用散文,形容描写则往往夹用骈偶,条理清晰,洁净秀丽。其中有不少历史故事和神怪传闻的记述,情节虽不复杂,文字也颇简练,但写得生动具体,形象鲜明,与南朝的志怪小说和《世说新语》内容相近。
四、版本与流传
版本:《洛阳伽蓝记》的祖本早已佚失,现所见的《洛阳伽蓝记》都以宋刻本为祖本,源流颇杂。重要的校注本有张宗祥的《洛阳伽蓝记合校》、周祖谟的《洛阳伽蓝记校释》、范祥雍的《洛阳伽蓝记校注》等。
流传:《洛阳伽蓝记》在历代正史的“艺文志”中皆有著录,且在传播影响上,早有日、韩、英等若干语种译本,在国际汉学界有一定的地位。
五、价值与意义
史学价值:为研究者提供了研究南北朝史的丰富资料,尤其在北魏都城洛阳的建制、佛寺建筑、历史古迹等方面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文学价值:以其独特的文学笔触,将朝代历史、地理、人文融入其中,与《水经注》《齐民要术》合称北魏三大奇书。
文化价值:反映了北魏时期的社会风俗、宗教信仰、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特点,对研究北魏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六、创作背景
《洛阳伽蓝记》作于北魏灭亡、东西魏分裂(公元534年)后。当时南方是梁朝,北方是东魏、西魏分立,正是天下纷争的时代。洛阳作为北魏的都城,在孝文帝推行改革后达到空前的繁荣,一时文物典章都极为可观。其间因为天子后妃带头佞佛,王公士庶竞相舍宅施僧,上起太和(公元477~499年)末,下至永熙(公元532~534年),四十年间修建寺宇达到1300余所。寺院见证了北魏京城洛阳的兴废,不少大伽蓝(如胡太后建造的永宁寺)还成为重大历史事件的舞台。杨衒之重游洛阳后,借佛寺盛衰反映国家兴亡,其中既寄托了故国哀思,又寓含着治乱训鉴。
综上所述,《洛阳伽蓝记》是一部集历史、地理、佛教、文学于一身的珍贵文献,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