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TCP/IP读书笔记(一):网络基础知识

一、计算机与网络发展的七个阶段:
1、批处理:事先准备好要执行的程序和数据,批量处理
2、分时系统(TSS):多终端一个计算机,模拟一人一机
3、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数据共享和分布式处理
4、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基于分组交换技术
5、互联网的普及
6、互联网技术为中心的时代
7、从“单纯建立连接”到“安全建立连接”:信息安全越来越重要
二、协议
计算机之间通过网络通信事先达成的一种约定;
分组交换协议:将大数据分割成一个个叫做包(Packet)的较小单位进行传输的方法;
将源主机地址和目标主机地址以及分组序号写入报文首部;
三、协议分层与OSI参考模型
应用层:针对特定应用的协议
为应用程序提供服务并规定应用程序中通信相关的细节。包括文件传输、电子邮件、远程登录等协议
表示层:设备固有数据格式和网络标准数据格式的转换
将应用处理的信息转换为适合网络传输的格式,并将来自下一层的数据转换为上层能够处理的格式。因此它主要负责数据格式的转换。
会话层:通信管理。负责建立和断开通信连接(数据流动的逻辑通路)。
负责建立和断开通信连接,以及数据的分割等数据传输相关的管理。
传输层:管理两个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负责可靠传输(确保数据被可靠地传送到目标地址)
起着可靠传输的作用。只在通信双方节点上进行处理,而无需再路由器上处理。
网络层:地址管理与路由选择
将数据传到目标地址。目标地址可以使多个网路通过路由器连接而成的某一个地址。因此这一层主要负责寻址和路由选择;
数据链路层:互联设备之间传送和识别数据帧。
负责物理层面上互连的、节点之间的通信传输。数据帧的生成与接受;
物理层:以“0”“1”代表电压的高低、灯光的闪灭。界定连接器和网线的规格;(比特流与电子信号的切换)
这里写图片描述
四、传输方式的分类
(一)面向有连接型与面向无连接型
有连接型:ATM、帧中继、TCP等协议
无连接型:以太网、IP、UDP等协议

有连接型:发送数据前,先建立一条用来通信的线路;
无连接型:发送方随时发数据,接收端不知道何时会收到数据;所以,这种情况下,接收方应时常确认是否收到了数据;(不需要关注接收方存在不存在,不存在也能发出去。)

(二)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

电路交换技术相对久远,主要用于过去的电话网;
分组交换技术较新,TCP/IP就是采用了分组交换技术;

电路交换中,交换机主要负责数据的中转处理。计算机之间在发送数据前要建立通信电路,建立好后一直使用,直到通信结束。这造成了独占电路的情况。因此就想办法将要发送的数据分成多个数据包,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之后分别发送。这就是分组交换。这样所有的计算机都可以一起发送数据,提高了线路的利用率,在数据包的首部写入了发送方和接收方的地址,所以一条线路可为多用户服务,也可以明确区分数据发往的目的地;
在分组交换中,由分组交换机(路由器)连接通信线路。大致过程:发送端计算机将数据分组发送给路由器,路由器收到后,缓存到自己的缓冲区,然后转发给目标计算机(因此分组交换也叫蓄积交换)。路由器接收到数据后按顺序缓存在相应的队列中,然后先进先出的顺序将它们发送出去。
分组交换中计算机和路由器,路由器和路由器之间只有一条通信线路,所以是共享线路。
出现的问题:电路交换中通信线路中速度不变;但是分组交换速度就会不同;网络拥堵的状况、数据到达目标地址的时间长短,另外路由器的缓存饱和或者溢出,甚至可能会发生分组数据的丢失、无法发送到对端的情况;

(三)根据接收端数量分类
单播:一对一
广播:一对多
多播:会限定某组或者某些主机作为接收端
任播:与多播相似,都是面向特定的一群主机,但任播是选择一个最符合网络条件的主机作为目标主机,之后就相当于单播。

五、地址
网络通信中,每一层协议所使用的地址都不尽相同。例如,TCP/IP通信中使用MAC、IP地址、端口号等信息作为地址标识。

(一)地址的唯一性:不允许有相同的通信主体存在
(二)地址的层次性:高效找出通信目标地址
MAC的地址虽然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但是对于寻址没有作用,所以不能算作有层次的地址。虽然MAC地址是真正负责最终通信的地址,但是在实际的寻址过程中,IP地址必不可少;
IP地址:1、IP地址由网络号和主机号两部分组成。网络号判断网段是否相同;
网络传输中,节点会根据分组数据的地址信息,来判断数据包往哪里发送,因此每个节点都会参考一个发出接口列表:MAC寻址中这张表叫做地址转发表,IP寻址中所参考的表叫做路由控制表。MAC地址转发表中所记录的是实际的MAC地址本身,路由表中记录的IP地址则是集中了之后的网络号。

六、网络构成要素
搭建一套网络环境要设计各种各样的电缆和网络设备。此处仅仅是连接计算机与计算机的硬件设备。

(一)通信媒介与数据链路
电缆:双绞线电缆、光纤电缆、同轴电缆、串行电缆等;
(二)网卡:使计算机联网的设备(Network Interface),全程网络接口卡(NIC)、网络适配器、LAN卡
没有配置NIC的计算机如果想上网就得有一个外接扩展槽(就是网线插口)以便插入NIC。无线局域网下,计算机必须具备能够接入到无线网的NIC才可以。
(三)中继器(Repeater):从物理层上延长网络的设备
中继器是对减弱的信号进行放大和发送的设备;即使数据链路层出现了某些错误,中继器仍然转发数据;中继器无法改变传输速度。
一般中继器两端连接相同的通信媒介,但也可以完成不同媒介的转接工作;有些中继器可以提供多个端口的服务。这种中继器被称作中继集线器或者集线器。因此,集线器也就是多口中继器,每个端口可以作为一个中继器。
(四)网桥/2层交换机:从数据链路层上延长网络的设备
网桥根据数据帧的内容转发数据给相邻的其他网络(网段);
网桥没有连接网段的个数限制;
一般连接相同类型的网络,也可以连接不同类型网络;
能够识别数据链路层的数据帧,并将这些数据帧临时存储于内存,再重新生成信号作为一个全新的帧转发给相连的另一个网段。由于可以存储数据帧,所以不限制数据链路的速度和连接网段的个数;
通过检查数据帧中的FCS这个数据位,判断是否正确送达目的地。并且通过这个域的值,将损坏的数据丢弃,从而避免将其发送给其他网段。
网桥通过地址自学机制(记录MAC地址,判断是否转发)和过滤功能控制网络流量;
以太网中常使用交换集线器(Hub),每个端口相当于一个网桥;
(五)路由器/3层交换机:通过网络层转发分组数据的设备
路由器是连接网络和网络的设备;
可以将分组报文发给另一个目标路由器地址
基本可以连接任意两个数据链路;

网桥是针对物理地址(MAC地址)进行处理;
而路由器是根据IP地址进行处理的。由此,TCP/IP中网络层的地址就变成了IP地址;
可以分担网络负荷,也可以具备一定的网络安全功能;
(六)4~7层交换机(负载均衡器):处理传输层以上各层网络传输的设备
负载均衡器是向多个服务器分散压力的4~7层交换机的一种;
在OSI模型中:负责处理传输层至应用层的数据
在TCP/IP模型中:以TCP等协议的传输层及其上面的应用层为基础,分析收发数据,并对其进行特定的处理。
应用场景:广域网加速器、特殊应用访问加速、防火墙(防止互联网上的非法访问)
(七)网关:负责协议的转换和数据的转发,在相同类型的协议之间转发数据叫应用网关;
与4~7层交换机一样处理传输层到应用层的数据,但是网关不仅转发,而且会进行数据转换,在不能直接通信的协议之间进行翻译,事先两者之间的通信。
这里写图片描述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