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原理及其应用】习题一


前言

参考/参照书籍:
《人工智能原理及其应用(第4版)》,王万森编著,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8.8
ISBN 978-7-121-34443-5


1.1 什么是智能?智能包含哪几种能力?

智能是对自然智能的简称。
按照脑科学和认知科学的现有解释,
从生理角度看,智能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信号加工过程及产物;
从心理角度看,智能是智力和能力的总称,其中智力侧重于认知,能力侧重于活动。

按照认知科学的观点,智能是由中枢神经系统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主要包括以下4方面。

(1)感知能力。感知能力是指人们通过感觉器官感知外部世界的能力,是人类最基本的生理、心理现象,也是人类获取外界信息的基本途径。人类对感知到的外界信息,通常有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对简单或紧急情况,可不经大脑思索,直接由低层智能做出反应;另一种是对复杂情况,一定要经过大脑的思维,然后才能做出反应。

(2)记忆和思维能力。记忆和思维是人脑最重要的功能,也是人类智能最主要的表现形式。记忆是对感知到的外界信息或由思维产生的内部知识的存储过程。思维是对存储的信息或知识的本质属性、内部规律等的认识过程。

(3)学习和自适应能力。学习是一个具有特定目的的知识获取过程。学习和自适应是人类的一种本能,一个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增加知识、提高能力、适应环境。尽管不同人在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等方面有较大差异,但学习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一种基本能力。

(4)行为能力。行为能力是指人们对感知到的外界信息做出动作反应的能力。引起动作反应的信息可以是由感知直接获得的外部信息,也可以是经思维加工后的内部信息。完成动作反应的过程一般通过脊髓来控制,并由语言、表情、体态等实现。

1.2 人类有哪几种思维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人类基本的思维方式有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灵感思维

(1)抽象思维也称为逻辑思维,是一种基于抽象概念,根据逻辑规则对信息或知识进行处理的理性思维形式。

(2)形象思维也称为直感思维,是基于形象概念,根据感性形象认识材料,对客观现象进行处理的一种思维方式。

(3)灵感思维也称为顿悟思维,是一种显意识和潜意识相互作用的思维方式。

1.3 什么是人工智能?它的研究目标是什么?

能力的角度看,人工智能是指用人工的方法在机器(如计算机)上实现的智能;

学科的角度看,人工智能是一门研究如何构造智能机器或智能系统,使它能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智能的学科。

研究主要目标有3个:
①对智能行为有效解释的理论分析;②解释人类智能;③构造具有智能的人工产品

1.4 什么是图灵实验?图灵实验说明了什么?

图灵实验可描述如下,该实验的参加者由一位测试主持人和两个被测试对象组成。其中,两个被测试对象中一个是人,另一个是机器。

测试规则为:测试主持人和每个被测试对象分别位于彼此不能看见的房间中,相互之间只能通过计算机终端进行会话。

测试开始后,由测试主持人向被测试对象提出各种具有智能性的问题,但不能询问测试者的物理特征。被测试对象在回答问题时,都应尽量使测试者相信自己是“人”,而另一位是”机器”。

在这个前提下,要求测试主持人区分这两个被测试对象中哪个是人,哪个是机器。
如果无论如何更换测试主持人和被测试对象的人,都会有超过30%的测试主持人认为与自己对话的机器是人而不是机器,则认为该机器具有了智能。

1.5 人工智能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人工智能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可以分为5个阶段:
①孕育期(1956年之前);
②形成期(1956年到20世纪60年代末);
③知识应用期(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初);
④从学派分立走向综合(20世纪80年代中到21世纪初);
⑤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引领发展(21世纪初至今)。

1.6 人工智能研究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人工智能研究的基本内容主要从智能机理对智能的模拟两方面进行说明。

1.智能的脑与认知机理研究
脑科学认知科学是人工智能的重要理论基础。

脑科学又称为神经科学,其目的是认识脑、保护脑和创造脑。

认知(cognition)可以被认为是与情感、动机、意志相对应的理智或认识过程,或者说是为了一定目的,在一定的心理结构中进行的信息加工过程。

2.智能模拟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
要用机器模拟人类智能,就必须开展对机器感知、思维、学习、行为的研究,以及对于智能系统和智能机器建造技术的研究。

机器感知,就是要让计算机具有类似人的感知能力,如视觉、听觉、触觉等。

机器思维,就是让计算机能够对感知到的外界信息和自己产生的内部信息进行思维性加工。

机器学习,就是让计算机能够像人那样自动地获取新知识,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自我和增强能力。

机器行为,就是让计算机能够具有像人那样的行动和表达能力,如走、跑、拿、说、唱、写、画等。

1.7 人工智能有哪几个主要学派?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人工智能主要学派有3个:符号主义、连接主义和行为主义

符号主义(symbolicism),又称为逻辑主义(logicism)、心理学派(psychlogism)或计算机学派(computerism),是基于物理符号系统假设和有限合理性原理的人工智能学派。
符号主义认为,人工智能起源于数理逻辑,人类认知(智能)的基本元素是符号(symbol),认知过程是符号表示上的一种运算。

连接主义(connectionism),又称为仿生学派(bionicsism)或生理学派(physiologism),是基于神经网络及网络间的连接机制与学习算法的人工智能学派。
连接主义认为,人工智能起源于仿生学,特别是对人脑模型的研究。

行为主义(actionism),又称为进化主义(evolutionism)或控制论学派(cyberneticsism),是基于控制论和“感知—动作”控制系统的人工智能学派。
行为主义认为,人工智能起源于控制论,提出智能取决于感知和行为,取决于对外界复杂环境的适应,而不是表示和推理。

1.8 人工智能有哪些主要研究和应用领域?其中哪些是新的研究热点?

1.机器思维:推理、搜索、规划

2.机器学习:符号主义机器学习、连接主义机器学习、知识发现和数据挖掘。

3.机器感知:机器视觉、模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

4.机器行为:智能控制、智能制造。

5.计算智能:神经计算、进化计算、模糊计算。

6.分布智能:分布式人工智能。

7.智能系统:专家系统、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8.人工心理与人工情感

研究热点:智能机器人、智能检索、智能游戏等

1.9 人工智能的典型应用有哪些?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1.智能机器人
通常情况下,一个真正的智能机器人应该具有以下能力:①环境感知能力;②自学习能力;③思维能力;④行为能力;⑤情感能力。

2.智能教育
(1)教育大脑技术
在大数据支撑下的教育大脑技术主要包括:
①跨媒体感知和理解技术;②机器学习和教育知识库技术;③教育教学专家系统技术;④教育评价和决策系统技术。

(2)智能教育教学活动
在大数据支撑下的智能教育教学活动主要包括智能教学过程、智能教室构建、智能课堂设计,以及智能教学机器人、智能教育管理系统等。

3.智能医疗

在大数据支撑下的智能医疗主要包括:①智能诊断;②智能治疗;③智能诊疗设备;④智能医疗数据管理

4.智能农业

在大数据支撑下的智能农业主要包括:①农业智能感知;②农业智能控制盒田间自主作业;③农业大数据分析与服务;④农业智能技术集成与应用。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