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人觉得产品经理混得不好,是需求分析不行、沟通能力差。
但看完《长安的荔枝》,你会发现其实事实并非如此。
1►越老实越容易被人欺负
李善德一个小官吏,以为接下运送荔枝的活儿是好事,结果却是直接掉进上司挖的坑里。
这和不少老实的产品经理的经历简直如出一辙——接到需求就闷头画原型、写 PRD,觉得只要文档足够详细、设计足够精美,产品就能顺利落地。
有些老实的产品经理一门心思信奉 “用户需求至上”,却忽略了职场里复杂的利益关系。在职场,善良没错,但得带着锋芒🙋🏻。
下次再遇到不合理需求,别自己默默扛💥。
可以直接把工作量、风险和收益整理成文档,丢到工作群里。要是开发说功能做不了,当场问清楚:“按你的方案,上线时间要推迟,这对用户留存率的影响,咱们怎么跟老板汇报?” 把责任和问题摊开,别让自己独自背锅。
日常工作中,记得多和领导同步进度、主动反馈困难,别等到出问题了才被动解释。每周发个简短的工作简报📝,做了什么、卡在哪里也要写得明明白白,提前打好 “预防针”。
2►强者制定规则,弱者遵循规则
杨国忠听李善德汇报方案时,压根不关心技术细节,只琢磨这事儿能不能给自己捞好处。大厂的产品战略、KPI考核看着公平,其实也是领导用来管理员工的手段。
职场规则说到底就是利益分配,产品经理要是觉得完成用户增长指标就能升职加薪,那可就太天真了。老板们真正在意的,是产品能不能帮公司抢占市场、拉高股价,至于产品本身做得好不好,压根不是他们的首要考量。
产品经理要是只会埋头遵循规则,就会像李善德一样,被规则牵着鼻子走,最后成了牺牲品。
🙋🏻所以说,做产品规划,别一门心思扑在用户需求上,得多研究领导的KPI。要是老板想冲营收,就把付费功能优先级拉满,用数据做支撑去说服他,把自己的目标和领导的利益紧紧绑在一起。碰上不合理的规则,千万别硬刚。
要是拿不到资源做新项目,不妨先从边缘业务切入,做出成绩后,再去争取核心资源,慢慢积累话语权。
3►顺势而为,把握时机很重要
荔枝要在七分熟的时候摘,早了不好吃,晚了容易坏,职场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产品经理沉迷打磨细节,把某个功能做到极致,却😲错过了市场风口,那产品做出来也是白费功夫。
真正厉害的产品经理,是能够敏锐捕捉行业趋势,在合适的时机切入赛道。
比如当直播带货火了,马上在产品中加入直播功能;AI浪潮火了,也能迅速接入相关技术提升竞争力。
做一个新项目,产品经理也不是单打独斗,而是拉上运营、市场、设计一起,甚至借助老板的影响力才能更快地推动项目。就像李善德如果没有胡商的商路、峒女的种植经验,根本完不成任务。
所以说,职场里升职快的人,也不是技术最强的,而是最会借势、懂得在关键节点抓住项目的人😎。
往期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