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设计UML建模

架构图

业务架构图

系统架构图

流程图

  1. 业务流程图
泳道图形式,展现整个业务线功能。
面向领导,对外宣传,对外交流。
  1. 实现流程图
即任务流程图,有入出口、判断分支等。
面向程序员,实现某个需求功能的流程设计。
  1. 页面流图
页面之间的跳转关系, 用户交互的页面实现的流程设计。
面向UI和前端开发人员。
  1. 数据流图
即数据流向图, 数据的处理流程设计。
拥有解决方案设计。

建模

4+1视图模型:
[4]

  • 逻辑视图:描述需求功能,包括哪些功能模块,各功能模块包括哪些组件,组件包含哪些类,及组件间的依赖关系。
  • 开发视图:描述系统架构层面的层次划分,对包的管理,依赖的系统和第三方的程序包。一般来说,开发视图的一个程序包可能对应逻辑视图的一个功能模块。
  • 过程视图:程序运行期内的进程、线程、对象实例,及与此相关的并发、同步、通信实现等问题。
  • 物理视图:系统软件如何安装部署到物理机上,以及物理机之间的通信、关联如何实现。

[1]

  • 场景视图
    结合具体的用例场景,将逻辑视图、开发视图、过程视图、物理视图结合起来,从业务功能流程、软件系统两个方面,描述相关部分的依赖、调用关系。

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统一建模语言
所谓统一,即在UML之前,软件建模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的;为什么叫语言,因为UML可以用于交流沟通。

5类图:

图类说明
用例图描述用户角色与软件系统功能,如何操作系统实现需求功能
静态图包括类图和对象图
行为图包括活动图和状态图
交互图包括序列图和协作图
实现图包括组件图和部署图

9种图例:

图例说明使用阶段和场景
用例图角色、系统功能、用例边界,在用例场景下角色与功能模块的交互, 角色可以是用户,也可以是子系统需求分析时
类图领域模型的抽象, 包括属性和方法, 以及类之间的关系需求分析使用粗粒度的类图描述类之间的依赖和调用;详细设计阶段使用类图
时序图(序列图)虚线代表生命线, 表示对象之间的调用关系,对象可以是系统,组件,类在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均可使用
组件图组件之间的静态关系,依赖关系概要设计时使用
部署图需要几台物理机、重要组件部署在哪台机上概要设计使用
活动图类似于流程图,有泳道,表示流程关系可用在需求分析(业务流程)、概要设计(子系统和组件间的交互)、详细设计时方法内部的实现流程
状态图对象生命周期中各个状态的描述和变化在需求分析时有状态说明的、详细设计时说明各个状态
对象图类的对象详细设计使用
协作图

设计步骤
1. 需求分析:
用例图配合文字说明形成需求文档;
粗粒度类图来说明领域抽象模型间的依赖关系;
序列图来说明新老系统之间调用关系;
活动图(流程图)用来描述业务流程;
状态图用来描述有状态变化的领域模型;

2. 概要设计:
组件图用来描述组件间的依赖关系;
部署图用来标书物理机和系统重要组件的部署情况;
序列图用来描述各个组件间的调用关系;
流程图(活动图)用来描述组件和子系统之间的调用关系;

3. 详细设计:
类图来描述领域模型的详细表示;
类的序列图用来表示程序中类之间的调用关系;
活动图用来表示某个复杂方法的内部实现流程;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 回答1: Kruchten提出的"4+1"视图模型是一种软件开发中的设计方案。这个模型包含四个视图和一个场景视图。 第一个视图是逻辑视图,用于描述软件系统的结构和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它主要关注软件的模型、类和对象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如何一起工作以实现系统的功能。 第二个视图是开发视图,用于描述软件的开发过程和工具。它主要关注软件的架构、代码、测试和部署过程,以及开发过程中使用的工具和方法。 第三个视图是物理视图,用于描述如何将软件系统部署到物理环境中,包括硬件、网络和操作系统配置。它主要关注软件系统如何以最优的性能和可靠性来运行。 第四个视图是用户视图,用于描述用户如何使用软件系统,并获得系统的功能和业务价值。它主要关注用户需求、用户界面和交互设计。 最后,场景视图是一个描述软件系统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和功能的视图。它主要关注软件系统如何在不同的场景下工作,如何满足不同的需求,包括性能要求、数据安全要求等。 总的来说,Kruchten的"4+1"视图模型是一种全面的软件设计方案,它可以帮助软件开发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开发复杂的软件系统。 ### 回答2: Kruchten的"4+1"视图模型指的是软件系统开发中的一个设计框架,它把系统设计分为五个视图:逻辑视图、过程视图、开发视图、物理视图和场景视图,其中逻辑视图、过程视图和开发视图合称为“三个+1”,而场景视图则是辅助三个视图的一个视图。 逻辑视图主要描述了系统的静态结构,包括系统中的对象、类、接口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过程视图主要描述了系统中各组件的相互作用、运行过程和并发控制等,用于分析和评估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开发视图主要是为了满足软件开发人员的需求,对系统进行分层、组件化和工件化等,强调系统的可维护性和扩展性。物理视图主要描述系统在硬件平台上的分布情况和部署方案等,包括网络拓扑、服务器配置、数据库分布等。场景视图则是为了指导用户对系统的实际使用情景进行建模和分析,包括用户需求、用户界面、使用案例等。 总的来说,Kruchten的"4+1"视图模型是一种帮助软件系统开发团队进行综合性的系统设计和分析的框架,它能够帮助团队在不同的视角下进行分析,以提高系统的质量和可靠性。 ### 回答3: “4+1”视图模型是一种软件设计和架构方法,由Philippe Kruchten于1995年提出。该模型由4个逻辑视图和1个物理视图组成。其中4个逻辑视图是用来描述系统的功能、开发过程、用户视角和部署视角,而物理视图则描述系统的部署和实现。 第一个逻辑视图是“逻辑视图”,用于描述系统的逻辑架构,包括不同的模块、类和子系统。第二个逻辑视图是“过程视图”,用于描述软件系统的过程和动态活动,包括用例场景、流程图和状态图等。第三个逻辑视图是“物理视图”,用于描述物理架构和划分软件组件的方式,包括硬件、网络、软件和安装等方面。第四个逻辑视图是“开发视图”,用于描述软件开发的方法和技术,包括版本控制、测试、部署和集成等方面。 最后一个物理视图是“部署视图”,用于描述如何将系统部署在实际硬件和网络环境中。该视图包括硬件和网络拓扑图、部署架构、配置管理和监测,它对系统的高可靠和高性能性有着重要作用。 通过“4+1”视图模型,软件设计人员可以更容易地理解和描述复杂的软件系统,各个逻辑视图和物理视图之间的关系和依赖关系也更加清晰。该模型可以帮助软件设计人员更好地组织和管理软件开发过程,提高系统可靠性和性能水平。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