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中国人民大学(以下简称“人大”)在校园基础设施、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校园管理和服务等教育信息化方面打下了比较完善的建设基础,目前正在开展智慧校园3.0的建设。为进一步夯实网络安全底盘,充分利用“信息化+数字化”的建设成果,蓄力数字化转型,学校建立了信息系统全生命周期备案管理平台,对全校600多个信息系统实现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备案管理。
把握关键节点
管好信息系统
三分技术,七分管理
人大为支撑教学科研,服务师生,提高校园信息化和数字化水平,建设了各级各类的信息系统/网站。这些系统/网站的建设、管理和运维分属于各个业务部门,其建设质量、管理投入和运维技术能力以及经费等参差不齐。
高校信息系统管理,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一方面,人大在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过程中,一直强调技术只是基础支撑,重要的是人的参与和管理工作,核心是数据。只有管好,才能用好,进而才能使其发挥支撑和服务教学科研及校园生活的作用。另一方面,技术带给师生支撑、便利、变革的同时,网络虚拟空间中来自国际国内的恶意攻击,也为师生带来了安全风险和威胁。如果安全管不好,不但不能发挥作用,还会给师生带来损失。
如何才能把全校信息系统管好?一是建立信息系统的全生命周期备案管理机制;二是针对信息系统采用责任、合规、安全、技术、人员、流程、经费及第三方机构等多维度的信息备案管理;三是对全生命周期中的关键节点进行控制审核;四是摸清信息系统建设、投入、管理和运维的家底,汇集信息系统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