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开始手撸红黑树(二)

作者 | 曹金霖

杏仁Java工程师,正在锻炼自制力的朴素程序猿。

上节回顾

上一章我们介绍了二叉树,二叉搜索树相关的一些知识。

当一个二叉搜索树是一个满二叉树,或者是完美二叉树的时候可以计算一下二叉搜索树的查找,插入,删除的时间复杂度。从代码来看它们的时间复杂度都是和树的高度相关的。

满二叉树的高度是$log_2(n + 1)$,完美二叉树的高度是$floor(log_2n) +1$,所以当二叉树是满二叉树或者是完美二叉树的时候,树的高度接近 $logn$,所以插入、删除、查找操作的时间复杂度也比较稳定,是 $O(logn)$。

这是在满二叉树或者是完美二叉树的情况下,当插入、或者删除操作一些节点后,二叉搜索树可能会变成链表,也就是高度是 $n$的情况,这个时候插入,删除,查找的时间复杂度就变成了$O(n)$。

所以可以发现当 $n$ 比较大的时候最好和最坏的情况下时间复杂度相差很大。

平衡二叉搜索树

为了更高效的使用二叉搜索树,避免二叉搜索树退化成链表,就需要在二叉搜索树的添加,删除的时候尽量保持二叉搜索树的平衡。

平衡:当节点数固定的时候,左右子树的高度越接近,这颗二叉搜索树越平衡

最理想的情况当然就是满二叉树或者完美二叉树了,在相同节点数的情况下高度最低。

首先添加,删除的节点是随机的,无法控制,可以做的是在添加,或者删除动作后调整节点的位置,使得二叉树尽量保持平衡。

这种在添加,删除节点后仍然保持平衡二叉树叫自平衡二叉树。

经典的自平衡二叉搜索树有:

  1. AVL 树:在Windows NT内核中广泛使用

  2. 红黑树

    1. JAVA 的TreeMap,TreeSet,HashMap,HashSet 中

    2. Linux 的进程调度

    3. Nginx 的timer管理

AVL 树

AVL 树是最早发明的自平衡二叉搜索树,取名于发明者的名字。AVL 引入平衡因子的概念。

某节点的左右子树的高度差

AVL 树的特点就是:

  • 每个节点的平衡因子只能是 1,0,-1,即每个节点的左右子树的高度差不大于 1;

  • 搜索,添加,删除的时间复杂度为$O(logn)$

下面是一组对比:二叉搜索树和 AVL 树插入相同数据后的表现:

数据:35,37,34,56,25,62,57,9,74,32,94,80,75,100,16,82

二叉搜索树

UTOOLS1589715576415.png

AVL 树

UTOOLS1589715522301.png

AVL 树实现

1.添加

首先回忆一下二叉搜索树的添加,我们会从根节点开始一路向下比较,找到新添加节点的位置。所以因为添加而破坏树的平衡的的情况都会发生在叶子节点处,并且失衡只会发生在添加节点的祖先节点上,添加节点的父节点和非祖先节点都不会失衡。

UTOOLS1590324446288.png

如上图,当添加节点 13 后,失衡的节点有 14,15,9这 3 个祖先节点,而父节点 12 和非祖先节点 6,4,8,16 都没有失衡。

因此,对于添加节点导致的失衡可以有如下 4 中情况:

1.1 LL右旋(单旋)
UTOOLS1590323960183.png

当添加节点 N 时,失衡的节点有 n 的祖父节点 g 这个时候是因为是 g 节点的左边的左边的节点使得它失去平衡,所以称这种情况为 LL,这个时候需要进行右旋转使得这个树重新获得平衡。

操作如下:

  • g.left = p.right

  • p.right = g

  • p成为这个子树的根节点

UTOOLS1590325983781.png
UTOOLS1590334921635.gif

操作后如上图所示,这颗子树就恢复平衡了,同时仍然是一棵二叉搜索树:T0 < n < T1 < p < T2 < g < T3,而其他节点因为添加前后子树的高度没有变化,因此往上的祖父节点也还是平衡的。

1.2 RR左旋(单旋)
UTOOLS1590326360263.png

当添加节点 N 时,失衡的节点有 n 的祖父节点 g 这个时候是因为是 g 节点的右边的右边的节点使得它失去平衡,所以称这种情况为 RR,这个时候需要进行右旋转使得这个树重新获得平衡。

  • g.right = p.left

  • p.left = g

  • p 成为这颗子树的根节点

变化后如下图所示:

UTOOLS1590326600279.png
UTOOLS1590335100571.gif

此时同样也是一颗二叉搜索树

1.3 RL – LL右旋转,RR左旋转(双旋)

从上面的 LL,RR 的讲解,应该能猜到,是失衡节点右边的左边的节点的添加导致的。如下图所示:

UTOOLS1590938761375.png

此时 g 的平衡因子是 2 失衡。此时需要做的是将这种情况转变成我们上面讲的 LL 和 RR 的情况,和玩魔方类似。讲复杂问题一步步拆分成熟悉的问题来解决。只看 n 和 p 两个节点,新添加的 N 节点是 p 节点的左边的左边,对 p 进行 LL 情况的转换。也就是对 P 进行右旋转。

转换后如下图所示:

UTOOLS1590938913208.png

这样就变成了我们上面讲的 RR 的情况了,很简单,在对 g 进行左旋转即可。

UTOOLS1590938979100.png
UTOOLS1590335879097.gif
1.4 LR – RR左旋转,LL右旋转(双旋)

有了上面 RL 情况的分析,LR 就很简单了,直接上图

UTOOLS1590328384210.png

节点 g 失衡,因为其左边的右边的节点新增了节点,而单看 p,n 节点,可以简单的看成 RR 的情况,对 p 用左旋处理后

UTOOLS1590328701621.png

LL 的情况就形成了,下面就简单的对 g 进行右旋解决问题

至此添加导致失衡的所有情况都分析完毕,下面就是代码上如何去实现这 4 中情况了。

1.5 代码实现

上面分析了,失衡发现在添加之后,而我们的处理逻辑也都是在添加之后进行的,所以恢复平衡的代码也就是写在二叉搜索树添加节点之后。

在二叉搜索树的添加节点方法中添加方法afterAdd(newNode);参数为新添加的节点。

而上面的分析我们也知道了,失衡只发生在祖先节点上,而处理了最低的失衡节点后,其之上的失衡节点也会因此平衡,所以,只需要从添加节点开始向上查找第一个失衡的节点,将其平衡就可使得整个二叉搜索树平衡。

对于 AVL 树,我们需要知道其每个节点的平衡因子,AVL 树的平衡因子是左子树的高度减右子树的高度,因此我们需要知道每个节点的高度。

修改二叉搜索树中的添加节点,添加高度属性和修改高度的方式。

private static class AVLNode<E> extends Node<E> {
    int height = 1;

    public AVLNode(E element, Node<E> parent) {
        super(element, parent);
    }

    public void updateHeight() {
        int leftHeight = left == null ? 0 : ((AVLNode<E>) left).height;
        int rightHeight = right == null ? 0 : ((AVLNode<E>) right).height;
        height = 1 + Math.max(leftHeight, rightHeight);
    }
}

对 AVL 树添加计算平衡因子的方法,和判断是否平衡的方法。

public int balanceFactor() {
    int leftHeight = left == null ? 0 : ((AVLNode<E>)left).height;
    int rightHeight = right == null ? 0 : ((AVLNode<E>)right).height;
    return leftHeight - rightHeight;
}
private boolean isBalanced(Node<E> node) {
    return Math.abs(((AVLNode<E>)node).balanceFactor()) <= 1;
}

对于添加节点后的操作有重新设置添加节点的祖先节点的高度,找打失衡节点,恢复平衡。

protected void afterAdd(Node<E> node) {
    while ((node = node.parent) != null) {
        if (isBalanced(node)) {
            // 更新高度
            updateHeight(node);
        } else {
            // 恢复平衡,失衡节点高度恢复后,其上节点的高度不变
            rebalance(node);
            // 整棵树恢复平衡
            break;
        }
    }
}

接下来的重点就在rebalance()这个方法上。

首先分析上面的 4 中情况,当 g 是最低失衡节点时

  1. LL:g 的平衡因子 2,p 的平衡因子 1

  2. RR:g 的平衡因子-2,p 的平衡因子 -1

  3. LR:g 的平衡因子 2,p 的平衡因子 -1

  4. RL:g 的平衡因子 -2, p 的平衡因子 1 也就是说 p 是 g 左右子树节点中高度最高的那个,同样 n 也是 p 左右子树中节点最高的那个。

public Node<E> tallerChild() {
    int leftHeight = left == null ? 0 : ((AVLNode<E>)left).height;
    int rightHeight = right == null ? 0 : ((AVLNode<E>)right).height;
    if (leftHeight > rightHeight) {
        return left;
    }
    if (leftHeight < rightHeight) {
        return right;
    }
    return isLeftChild() ? left : right;
}
private void rebalance(Node<E> grand) {
    Node<E> parent = ((AVLNode<E>)grand).tallerChild();
    Node<E> node = ((AVLNode<E>)parent).tallerChild();
    if (parent.isLeftChild()) { // L
        if (node.isLeftChild()) { // LL
            rotateRight(grand);
        } else { // LR
            rotateLeft(parent);
            rotateRight(grand);
        }
    } else { // R
        if (node.isLeftChild()) { // RL
            rotateRight(parent);
            rotateLeft(grand);
        } else { // RR
            rotateLeft(grand);
        }
    }
}

接下来就是左旋转和右旋转的代码实现了,根据上面的分析,和上节的基础,代码其实很简单。

private void rotateLeft(Node<E> grand) {
    Node<E> parent = grand.right;
    Node<E> child = parent.left;
    grand.right = child;
    parent.left = grand;
    afterRotate(grand, parent, child);
}

private void rotateRight(Node<E> grand) {
    Node<E> parent = grand.left;
    Node<E> child = parent.right;
    grand.left = child;
    parent.right = grand;
    afterRotate(grand, parent, child);
}
private void afterRotate(Node<E> grand, Node<E> parent, Node<E> child) {
    // 让parent称为子树的根节点
    parent.parent = grand.parent;
    if (grand.isLeftChild()) {
        grand.parent.left = parent;
    } else if (grand.isRightChild()) {
        grand.parent.right = parent;
    } else { // grand是root节点
        root = parent;
    }
    
    // 更新child的parent
    if (child != null) {
        child.parent = grand;
    }
    
    // 更新grand的parent
    grand.parent = parent;
    
    // 更新高度
    updateHeight(grand);
    updateHeight(parent);
}

至此,添加节点恢复平衡二叉搜索树的代码就完成了。

2. 删除

首先回忆一下上一章,二叉搜索树的删除。当删除叶子节点的时候,直接删除;删除度为 1 的节点的时候,用其子节点代替被删除的节点,然后删除子节点;删除度为 2 的节点时,用其前驱节点或后继节点代替被删除的节点,然后删除其前驱节点或后继节点。所以真正删除的节点一定是叶子节点。

删除叶子节点的时候,当之前是平衡二叉搜索树,这时影响到的高度有其父节点和祖先节点,所以,也只会导致其父节点或祖先节点失衡。

UTOOLS1590933728800.png

如上图所示,当删除节点 16 时,会导致节点 11 失衡。

UTOOLS1590935262283.png

当删除节点 16 时,会造成节点 15 失衡。

对于删除同样也会出现添加那样的 4 中失衡情况。

2.1 LL失衡
UTOOLS1590936260898.png

上图就是一个典型的 LL 情况,当删除 N 节点时,g 节点失衡,进行右旋转,此时整个树平衡,但是当节点 O 不存在是,整个树的高度比之前少 1,也就是说存在可能 p 的父节点失衡。

这个时候就需要继续向上查看失衡节点,同时恢复平衡。

2.2 RR 失衡
UTOOLS1590936594331.png

RR失衡的情况和 LL 一样,当删除节点 N 后,g 节点失衡,当 O 节点不存在时,左旋后的 p 节点的父节点可能失衡。需要继续向上查看失衡节点,并恢复平衡。

2.3 其他情形

RL和 LR 的情况就不去分析了和LL 和 RR 的情形一样,经过旋转调整后,可能会出现整个子树的高度减一,从而影响到祖父节点的高度可能会出现上层节点的失衡。

2.4 代码实现

在二叉搜索树的删除方法中添加恢复平衡的方法 afterRemove(node); 参数为被删除的节点。

具体代码可以查看上一章节的内容。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添加和删除的单次恢复都是 4 中情形,LL,RR,LR,RL。所以,恢复平衡的方法是可以通用的,唯一的不同是,添加后因为子树的高度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一次恢复就可以恢复平衡,而删除可能会引起子树高度的变化,所以需要向上层继续查看是否失衡。因此,afterRemove(node)代码的逻辑就很清楚了。

protected void afterRemove(Node<E> node) {
 while ((node = node.parent) != null) {
  if (isBalanced(node)) {
   // 更新高度
   updateHeight(node);
  } else {
   // 恢复平衡
   rebalance(node);
  }
 }
}

和添加方法的区别在于恢复平衡后去掉了 break;

AVL的总结

添加

  • 可能会导致所有的祖先节点都失衡,父节点不会失衡

  • 只需要让高度最低的失衡节点恢复平衡,整颗树就恢复平衡了

  • 需要$O(1)$次调整

删除

  • 可能会导致父节点或祖先节点失衡

  • 恢复平衡后,可能会导致更高层的祖先节点失衡

  • 最多需要$O(logn)$次调整

全文完


以下文章您可能也会感兴趣:

我们正在招聘 Java 工程师,欢迎有兴趣的同学投递简历到 rd-hr@xingren.com 。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