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基础
1.SQL分类
(1)DDL(Data Definition Language)数据库定义语言:create drop alter,对表结构的增删改
(2)DML(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数据库操作语言:用来对数据库表中的数据进行增删改。
关键字:insert,delete,update等
(3)DQL(Data Query Language)数据查询语言:用来查询数据表中的记录(数据) ,关键字:select,where等
(4)DCL(Data Control Language)数据控制语言:grant授权、revoke撤销权限等。
(5)TCL(事务控制语言):commit提交事务,rollback回滚事务(TCL中的T是Transaction)
2.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的区别
(1)关系型数据库都是用表来进行维护,所以格式一致,可以统一用SQL语言来进行操作
(2)关系型数据库都是表结构,所以灵活度不够,操作复杂的海量数据性能比较差
(3)虽然性能可能会比较慢,但是能做复杂的关联查询操作。比如一对一、一对多等。
CHAR 和 VARCHAR 区别?
1)首先可以明确的是 CHAR 是定长的,而 VARCHAR 是可以变长。
CHAR 会根据声明的字符串长度分配空间,并会使用空格对字符串右边进行尾部填充。所以在检索 CHAR 类型数据时尾部空格会被删除,如保存的是字符串 'char ',但最后查询到的是 ‘char’。又因为长度固定,所以存储效率高于 VARCHAR 类型。
VARCHAR 在 MySQL 5.0 之后长度支持到 65535 字节,但会在数据开头使用额外 1~2 个字节存储字符串长度(列长度小于 255 字节时使用 1 字节表示,否则 2 字节),在结尾使用 1 字节表示字符串结束。
2)再者,在存储方式上,CHAR 对英文字符(ASCII)占用 1 字节,对一个汉字使用用 2 字节。而 VARCHAR 对每个字符均使用 2 字节。
虽然 VARCHAR 是根据字符串长度分配存储空间的,但在内存中依旧使用声明长度进行排序等作业,故在使用时仍需综合考量字段长度。
CHAR 和 VARCHAR 如何选择?
(1)从原则上来讲,将来字符串长度不固定的话,选择varchar类型,字符串长度固定不变则选择char类型
(2)实际上我们生产中在考虑性能问题的方面,
需要有大量插入(insert)操作的应用中,我们可以考虑使用char去代替varchar。
(3)如果我们业务中,大量是查询类操作的应用中,,数据量级又比较大情况下,变长长度数据类型,可以考虑采用varchar,
可以节省空间,并有效的减少索引树的高度,
CHAR,VARCHAR 和 Text 的区别?
(1)长度区别
①Char 范围是 0~255。
②Varchar 最长是 64k(注意这里的 64k 是整个 row 的长度,要考虑到其它的 column,还有如果存在 not null 的时候也会占用一位,对不同的字符集,有效长度还不一样,比如 utf-8 的,最多 21845,还要除去别的column),但 Varchar 在一般情况下存储都够用了。
③如果遇到了大文本,考虑使用 Text,最大能到 4G
(2)效率区别
效率来说基本是 Char > Varchar > Text
(3)默认值区别
Char 和 Varchar 支持设置默认值,而 Text 不能指定默认值。
MySQL中union all和union的区别
(1)union和union all关键字都是将两个select语句的结果作为一个整体显示出来
(2)Union:对两个结果集进行并集操作,不包括重复行,同时进行默认规则的排序。
(3)Union All:对两个结果集进行并集操作,包括重复行,不进行排序。
limit后面可以跟几个参数,代表什么含义?
(1)跟两个参数:
limit 开始的索引,每页查询的条数
(1)跟一个参数
limit 5:检索前5条数据
什么是内连接、左外链接和右外链接?
(1)内连接:
①假设A和B表进行连接,使用内连接的话,凡是A表和B表能够匹配上的记录就会查询出来,这就是内连接。
②AB两张表没有主副之分,两张表是平等的。
(2)外连接:
①假设A和B表进行连接,使用外连接的话,AB两张表中有一张表是主表,一张表是副表
②主要查询主表中的数据,捎带着查询副表,当副表中的数据没有和主表中的数据匹配上,副表自动模拟出NULL与之匹配。
(3)外连接的分类?
①左外连接(左连接):表示左边的这张表是主表。
②右外连接(右连接):表示右边的这张表是主表。
drop、delete与truncate的区别
(1)SQL中的drop、delete、truncate都表示删除,但是三者有一些差别
(2)delete和truncate只删除表的数据不删除表的结构; 速度,一般来说: drop> truncate >delete
(3)delete语句是dml,这个操作会放到rollback segement中,事务提交之后才生效; 如果有相应的trigger,执行
的时候将被触发
(4) truncate,drop是ddl, 操作立即生效,原数据不放到rollback segment中,不能回滚,操作不触发trigger
Mysql中in和exists的区别?
(1)MySQL中的in语句是把外表和内表作hash连接,而exists语句是对外表做loop循环,每次loop循环再对内表进行查询
(2)如果查询的两个表大小相当,那么用in和exists差别不大
(3)如果两个表中一个是小表,一个是大表,则子查询表大的用exists,子查询表小的用in
①exist是先查外表,再查内表。
②in是先执行in中的子句查出来内表的结果,然后外表针对内表查出来的结果一个个遍历匹配。即先查内表,再查外表。
(4)not in 和 not exists:
①如果查询语句使用了not in,那么内外表都进行全表扫描,没有用到索引
②而not exists的子查询依然能用到表上的索引。所以无论哪个表大,用not exists都比not in要快
获取当前日期及格式化输出
(1)获取系统日期:now()
(2)格式化日期:date_format(date,format)
binlog、redolog、undolog 分别有什么作用和区别?
binlog(二进制日志)
(1)binlog 用于记录数据库执行的写入性操作信息,以二进制的形式保存在磁盘中。
(3)binlog 是 mysql的逻辑日志,并且由 Server 层进行记录
(4)使用任何存储引擎的 mysql 数据库都会记录 binlog 日志。
(5)补充:
①逻辑日志:可以简单理解为记录的就是sql语句 。
②物理日志:mysql 数据最终是保存在数据页中的,物理日志记录的就是数据页变更 。
(6)binlog使用场景
①主从复制 :在 Master 端开启 binlog ,然后将 binlog发送到各个 Slave 端, Slave 端重放 binlog 从而达到主从数据一致。
②数据恢复 :通过使用 mysqlbinlog 工具来恢复数据。
(7)binlog刷盘时机
对于 InnoDB 存储引擎而言,只有在事务提交时才会记录biglog ,此时记录还在内存中,那么 biglog是什么时候刷到磁盘中的呢?mysql 通过 sync_binlog 参数控制 biglog 的刷盘时机,取值范围是 0-N:
①0:由系统自行判断何时写入磁盘;
②1:每次 commit 的时候将 binlog 写入磁盘;
③N:每N个事务,才会将 binlog 写入磁盘。
从上面可以看出, sync_binlog 最安全的是设置是 1 ,这也是MySQL 5.7.7之后版本的默认值。但是设置一个大一些的值可以提升数据库性能,因此实际情况下也可以将值适当调大,牺牲一定的一致性来获取更好的性能。
(8)binlog 日志有三种格式,分别为 STATMENT 、 ROW 和 MIXED。
在 MySQL 5.7.7 之前,默认的格式是 STATEMENT , MySQL 5.7.7 之后,默认值是 ROW。日志格式通过 binlog-format 指定。
①STATMENT:基于SQL 语句的复制( statement-based replication, SBR ),每一条会修改数据的sql语句会记录到binlog 中 。
优点:不需要记录每一行的变化,减少了 binlog 日志量,节约了 IO , 从而提高了性能;
缺点:在某些情况下会导致主从数据不一致,比如执行sysdate() 、 slepp() 等 。
②ROW:基于行的复制(row-based replication, RBR ),不记录每条sql语句的上下文信息,仅需记录哪条数据被修改了 。
优点:不会出现某些特定情况下的存储过程、或function、或trigger的调用和触发无法被正确复制的问题 ;
缺点:会产生大量的日志,尤其是alter table
的时候会让日志暴涨
③MIXED:基于STATMENT 和 ROW 两种模式的混合复制(mixed-based replication, MBR ),一般的复制使用STATEMENT 模式保存 binlog ,对于 STATEMENT 模式无法复制的操作使用 ROW 模式保存 binlog
Redo Log(重做日志)
(1)为什么需要redolog日志
为了保证mysql的持久性,最简单的做法是在每次事务提交的时候,将该事务涉及到的修改的数据页全部刷新到磁盘中。但是这么做会有严重的性能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①Innodb 是以 页 为单位进行磁盘交互的,而一个事务很可能只修改一个数据页里面的几个字节,这个时候将完整的数据页刷到磁盘的话,就太浪费资源了!
②一个事务如果涉及修改多个数据页,并且这些数据页在物理上并不连续,使用随机IO写入性能太差!
(2)因此 mysql 设计了 redo log , 具体来说就是只记录事务对数据页做了哪些修改,这样就能完美地解决性能问题了(相对而言文件更小并且是顺序IO)。redo log 包括两部分:一个是内存中的日志缓冲( redo log buffer ),另一个是磁盘上的日志文件( redo logfile)。mysql 每执行一条 DML 语句,先将记录写入 redo log buffer,后续某个时间点再一次性将多个操作记录写到 redo log file。这种 先写日志,再写磁盘 的技术就是 MySQL里经常说到的 WAL(Write-Ahead Logging) 技术。
Undo Log(撤销日志)
①原子性 底层就是通过 undo log 实现的。
②undo log主要记录了数据的逻辑变化,比如一条 INSERT 语句,对应一条DELETE 的 undo log ,对于每个 UPDATE 语句,对应一条相反的 UPDATE 的 undo log ,这样在发生错误时,就能回滚到事务之前的数据状态。
③同时, undo log 也是 MVCC(多版本并发控制)实现的关键。
(4)区别:
①Redo Log和Undo Log都是在数据库引擎层面实现的,而Binlog是在服务器层面实现的。
②Redo Log主要用于崩溃恢复,记录了对数据库的物理修改操作;Undo Log主要用于回滚和事务隔离,记录了事务的逻辑修改操作。
③Redo Log是顺序写入磁盘的,而Undo Log通常是随机写入磁盘的。
④Binlog用于主从复制,记录了所有的数据库修改操作,以便在从服务器上复制主服务器的操作并保持数据一致性。
2.事务
什么是事务?
多条sql语句,要么全部成功,要么全部失败。
事务的四大特性(ACID)
(1)原子性(Atomicity):指事务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工作单位,事务中的操作要么全部成功,要么全部失败。
(2)一致性(Consistency):数据不会被破坏。即事务操作成功后,数据库所处的状态和它的业务规则是一致的。
如A转账100元给B,不管操作是否成功,A和B的账户总额是不变的。
(3)隔离性(Isolation):在并发操作时,不同的事务拥有各自的数据空间,它们的操作不会对彼此产生干扰
(4)持久性(Durability):事务被提交后,它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改变就是永久性的,接下来即使数据库发生故障也不应该对其有任何影响。
并发事务带来的问题(脏读、不可重复读以及幻读),怎么解决?
(1)并发事务的问题
①脏读,一个事务读取到另一个事务尚未提交的改变(update,insert,delete),叫做脏读
②不可重复读,是指在事务1内,读取了一个数据,事务1还没有结束时,事务2也访问了这个数据,修改或删除了这个数据,并提交。紧接着,事务1又读取这个数据。由于事务2的修改,那么事务1两次读到的数据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称为是不可重复读。
(事务1想读取开启事务那一刻的数据,结果却读到了修改或删除后的数据)
③幻读,是指在事务1内,读取了一个数据,事务1还没有结束时,事务2也访问了这个数据,添加了这个数据,并提交。紧接着,事务1又读取这个数据。由于事务2的添加,那么事务1两次读到的数据可能是不一样的,因此称为是幻读。
(事务1想读取事务开启那一刻的数据,结果却读到了添加后的数据)
(2)解决并发事务带来的问题的方案是对事务进行隔离,SQL标准定义的四个隔离级别为:
①读未提交: 最低的隔离级别,允许Transaction1读取Transaction2尚未提交的数据变更,可能会导致脏读、幻读以及不可重复读。
②读已提交: 要求Transaction1只能读取Transaction2已提交的修改。可以解决脏读,但是幻读或不可重复读仍有可能发生。
③可重复读: 确保Transaction1可以多次从一个字段中读取到相同的值,即Transaction1执行期间禁止
其它事务对这个字段进行更新。可以解决脏读和不可重复读,但幻读仍有可能发生。
④可串行化: 最高的隔离级别,完全服从 ACID 的隔离级别。所有的事
务依次逐 个执行,这样事务之间就完全不可能产生干扰,也就是说,该级别可以解决脏读、不可重复读以及幻读。
注意:Oracle默认为读已提交,MySQL默认为可重复读
数据库的事务
3.索引
3.1 什么是索引?
索引是一种能够提高查询效率的提前排好序的数据结构。
MySQL 索引类型有哪些?
(1)主键索引
索引列中的值必须是唯一的,不允许有空值。
(2)唯一索引
索引列中的值必须是唯一的,但是允许有空值。
(3)普通索引
普通索引是MySQL中的基本索引类型,没有什么限制,允许在定义索引的列中插入重复值和空值。
(4)全文索引
只能在文本类型CHAR,VARCHAR,TEXT的字段上创建。当字段长度比较大时,如果创建普通索引,在进行like模糊查询时效率比较低,可以使用全文索引。MyISAM和InnoDB中都可以使用全文索引。
主键与索引有什么区别?
(1)主键一定会创建一个唯一索引,但是有唯一索引的列不一定是主键
(2)主键不允许有空值,唯一索引允许有空值
(3)一个表只能有一个主键,但是可以有多个唯一索引
(4)主键可以被其他表引用为外键,唯一索引列不可以
(5)主键是一种约束,而唯一索引是一种索引,是表的冗余数据结构
什么时候不要使用索引?
(1)经常增删改的列不要建立索引
(2)有大量重复的列不要建立索引
(3)表记录太少不要建立索引
索引的优缺点
(1)优点:
①提高数据的检索速度,降低数据库IO成本;使用索引的意义就是通过缩小表中需要查询的记录数目,从而加快搜索的速度
②降低数据排序的成本,降低CPU消耗,索引之所以查的快,是因为先将数据排好序,若该字段正好需要排序,则降低了排序的成本
(2)缺点:
①占用存储空间:索引实际上也是一张表,记录了主键与索引字段,一般以索引文件的形式存储在磁盘上
②降低更新表的速度:若表的数据发生了变化,对应的索引也要一起变更,从而降低更新速度。否则索引指向的物理数据可能不对,这也是索引失效的原因之一。
索引在什么情况下会失效?
(1)条件中有or,例如select * from table_name where a = 1 or b = 3
(2)在索引上进行计算会导致索引失效,例如select * from table_name where a + 1 = 2
(3) 在索引的类型上进行数据类型的隐形转换,会导致索引失效,例如字符串一定要加引号,假设 select * from table_name where a = '1'
会使用到索引,如果写成select * from table_name where a = 1则会导致索引失效。
(4)在索引中使用函数会导致索引失效,例如select * from table_name where abs(a) = 1
(5)在使用like查询时以%开头会导致索引失效
(6)复合索引未使用左列字段
(7)索引字段上使用 is null/is not null判断时会导致索引失效,例如select * from table_name where a is null
3.2 B+tree索引跟Hash索引的区别
(1)B+tree 支持范围,但是Hash是k-v的形式,所以不支持范围查询
(2)查询性能方面,如果等值查询,hash比tree要快很多,因为它是k-v的hash结构。
为何使用 B+ 树而非二叉查找树做索引?
(1)我们知道二叉树的查找效率为 O(logn),当树过高时,查找效率会下降。另外由于我们的索引文件并不小,所以是存储在磁盘上的。
(2)文件系统需要从磁盘读取数据时,一般以页为单位进行读取,假设一个页内的数据过少,那么操作系统就需要读取更多的页,涉及磁盘随机 I/O 访问的次数就更多。将数据从磁盘读入内存涉及随机 I/O 的访问,是数据库里面成本最高的操作之一。
(3)因而这种树高会随数据量增多急剧增加,每次更新数据又需要通过左旋和右旋维护平衡的二叉树,不太适合用于存储在磁盘上的索引文件。
为何使用 B+ 树而非 B 树做索引?
(1)B+ 树和 B 树的区别:
①B 树:非叶子结点和叶子结点都存储数据,因此查询数据时,时间复杂度最好为 O(1),最坏为 O(log n)。
②而 B+ 树只在叶子结点存储数据,非叶子结点存储关键字,且不同非叶子结点的关键字可能重复,因此查询数据时,时间复杂度固定为 O(log n)。B+ 树叶子结点之间用链表相互连接,因而只需扫描叶子结点的链表就可以完成一次遍历操作,B 树只能通过中序遍历。
(2)为什么 B+ 树比 B 树更适合应用于数据库索引?
①B+ 树减少了 IO 次数。
由于索引文件很大,因此索引文件存储在磁盘上,B+ 树的非叶子结点只存关键字不存数据,因而单个页可以存储更多的关键字,即一次性读入内存的需要查找的关键字也就越多,磁盘的随机 I/O 读取次数相对就减少了。
②B+ 树查询效率更稳定
由于数据只存在在叶子结点上,所以查找效率固定为 O(log n),所以 B+ 树的查询效率相比B树更加稳定。
③B+ 树更加适合范围查找
B+ 树叶子结点之间用链表有序连接,所以扫描全部数据只需扫描一遍叶子结点,利于扫库和范围查询;B 树由于非叶子结点也存数据,所以只能通过中序遍历按序来扫。也就是说,对于范围查询和有序遍历而言,B+ 树的效率更高。
4.存储
存储引擎有哪些?
InnoDB是如何解决幻读的?
Innodb使用MVCC和next-key locks解决幻读,MVCC解决的是普通读(快照读)的幻读,next-key locks解决的是当前读情况下的幻读。
sql优化以及慢查询排查
MySQL查看SQL语句执行效率的SQL语句
(1)Explain语法:explain select … from … [where …]
(2)type:这列最重要,显示了连接使用了哪种类别,有无使用索引,是使用Explain命令分析性能瓶颈的关键项之一。
一般来说,得保证查询至少达到range级别,最好能达到ref,否则就可能会出现性能问题。
项目中遇到慢SQL查询,你是怎么排查和解决的?
(1)如果大多数情况都正常,偶尔很慢,则可能是:数据库在刷新脏页,例如redo log写满了需要同步到磁盘;或者执行的时候遇到锁,如:表锁、行锁;又或许写的SQL有问题,由于真实业务数据量大就导致速度极慢。当然,这是我们主要考虑的原因。另外,也有可能是当时网络不好,内存不足,I/O吞吐量小,形成了瓶颈效应,不过一般公司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用的设施都很好的。如果这条SQL一直执行的很慢,可能是没有用上索引或者索引失效
(2)慢查询日志文件可以将查询较慢的DQL语句记录下来,便于我们定位需要调优的select语句。通过以下命令查看慢查询日志功能是否开启:show variables like 'slow_query_log';
(2)设置慢查询:慢查询日志功能默认是关闭的。修改my.ini文件来开启慢查询日志功能,在my.ini的[mysqld]后面添加如下配置:
注意:slow_query_log=1表示开启慢查询日志功能,long_query_time=3表示:只要SELECT语句的执行耗时超过3秒则将其记录到慢查询日志中。
(3)分析慢查询日志
①可以通过show processlist;命令定位低效率执行sql
②可以用 explain 分析SQL的执行计划。大多数都是看possible_keys、key、key_len,这三个一般套起来分析,还有就是Extra、type(看全表扫面还是索引、还是索引范围扫描)等等。
a:possible_keys:表示查询可能使用的索引
b:key 实际使用的索引
c.key_len:使用索引字段的长度
d.Extra:给出了与查询相关的额外信息和说明。这些额外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查询执行的过程。
e.type:反映了查询表中数据时的访问类型,常见的值:
- NULL:效率最高,一般不可能优化到这个级别,只有查询时没有查询表的时候,访问类型是NULL。例如:select 1;
- system:通常访问系统表的时候,访问类型是system。一般也很难优化到这个程序。
- const:根据主键或者唯一性索引查询,索引值是常量值时。explain select * from emp where empno=7369;
- eq_ref:根据主键或者唯一性索引查询。索引值不是常量值。
- ref:使用了非唯一的索引进行查询。
- range:使用了索引,扫描了索引树的一部分。
- index:表示用了索引,但是也需要遍历整个索引树。
- all:全表扫描
效率最高的是NULL,效率最低的是all,从上到下,从高到低
结合起来可以看出索引使用情况
(4)优化(索引+sql语句+数据库结构优化+优化器优化+架构优化)
- 索引
①索引一般建在where和order by,基数要大,区分度要高,不要过度索引
①尽量覆盖索引,MySQL 5.6引入了索引下推优化,允许在索引搜索过程中对部分条件进行下推,从而减少回表次数。
②组合索引符合最左匹配原则(即:在MySQL建立联合索引时会遵守最左前缀匹配原则)
③避免索引失效
④再写多读少的场景下,可以选择普通索引而不要唯一索引。因为更新时,普通索引可以使用change buffer进行优化,减少磁盘IO,将更新操作记录到change bufer,等查询来了将数据读到内存再进行修改. - sql语句
①分页查询优化
该方案适用于主键自增的表,可以把Limit查询转换成某个位置的查询。
select * from tb_sku where id>20000 limit 10;
②优化insert语句
a.多条插入语句写成一条
b.利用主键索引特性让数据有序插入 - 数据库结构优化
①将字段多的表分解成多个表
有些字段使用频率高,有些低,数据量大时,会由于使用频率低的存在而变慢,可以考虑分开。
②对于经常联合查询的表,可以考虑建立中间表 - 优化器优化:
优化器使用MRR
原理:MRR 【Multi-Range Read】将ID或键值读到buffer排序,通过把「随机磁盘读」,转化为「顺序磁盘读」,减少磁盘IO,从而提高了索引查询的性能。 - 架构优化
读/写分离(主库写,从库读)
慢sql如何优化
(1)避免使用select *
①查询时需要先将星号解析成表的所有字段然后再查询,增加查询解析器的成本
②select *
查询一般不走覆盖索引会产生大量的回表查询
③不需要的字段也查出来浪费CPU、内存资源
④文本数据、大字段数据传输增加网络消耗
(2)小表驱动大表
小表驱动大表就是指用数据量较小、索引比较完备的表,然后使用其索引和条件对大表进行数据筛选,从而减少数据计算量,提高查询效率。
(3)用连接查询代替子查询
①因为子查询需要执行两次数据库查询,一次是外部查询,一次是嵌套子查询。
②连接查询可以更好的利用数据库索引,提高查询的性能。子查询通常会使用临时表或内存表,而连接查询可以直接利用表上的索引。
(4)提升group by的效率:
①如果你使用group by的列没有索引,那么查询可能会变得很慢。因此,可以创建一个或多个适当的索引来加速查询
②调整查询:查询的写法也会影响group by的效率。可以尝试不使用子查询或临时表,或者可以使用join或exists来代替in子查询
③限制结果集的数量:如果你只需要查看一小部分结果,可以在查询中添加limit子句,以便只返回一定数量的结果
(5)使用批量操作,逐个处理会频繁的与数据库交互,损耗性能
(6)使用limit
(7)使用union all代替union:
union去重数据需要遍历、排序和比较,它更耗时、更消耗CPU资源
(8)join的表不易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