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职责链模式

使多个对象都有机会处理请求,从而避免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的耦合关系。将这些对象连成一条链,并沿着这条链传递该请求,直到有一个对象处理它为止。

适用场景:

  1. 有多个的对象可以处理一个请求,哪个对象处理该请求运行时刻自动确定

  2. 在不明确指定接收者的情况下,向多个对象中的一个提交一个请求;

  3. 处理一个请求的对象集合应被动态指定。

通用类图

这里写图片描述

职责链模式说明

避免请求发送者与接收者耦合在一起,让多个对象都有可能接收请求,将这些对象连接成一条链,并且沿着这条链传递请求,直到有对象处理它为止。

  1. 客户端发送一个请求,有多个对象都有机会来处理这个请求,但客户端不知道究竟谁来处理。

  2. 客户端只知道他提交请求的第一个对象,从第一个对象开始处理,整个职责链中的对象要么处理请求,要么转发给下一个接受者。
    在标准的职责链模式中,只要有对象处理了请求,这个请求就到此为止,不再被传递和处理了。

  3. 在职责链模式中,请求不一定会被处理,因为可能没有合适的处理者。请求在职责链中从头到尾,每个处理对象都判断不属于自己处理,最后请求就没有对象来处理。

  4. 在实际开发中,经常会遇到把职责链稍稍变形的用法。一个请求在职责链中传递,每个对象处理完后不是停止,而是继续向下传递请求,当请求通过所有对象处理后,功能也就处理完成了,这样的职责链称为功能链。

场景分析

在大学里面当班干部,时常要向上级申请各方面的东西。譬如申请全班外出秋游,普通同学将申请表交给班长,班长签字之后交给辅导员,辅导员批准之后上交到主任办公室…就是这样,一个请求(这里是一份申请表)有时候需要经过好几个级别的处理者(这里是辅导员、主任)的审查才能够最终被确定可行与否。

在这里表现出来的是一个职责链,即不同的处理者对同一个请求可能担负着不同的处理方式、权限,但是我们希望这个请求必须到达最终拍板的处理者(否则秋游就没戏了)。这种关系就很适合使用职责链模式了。

这里写图片描述

代码实现

设置处理级别

/**
 * Created by yangtianrui on 16-12-20.
 * 处理级别
 */
public interface Level {
    int LEVEL1 = 1;
    int LEVEL2 = 2;
    int LEVEL3 = 3;
}

封装各种请求


/**
 * Created by yangtianrui on 16-12-20.
 * 模拟各种请求
 */
public abstract class BaseRequest {

    private String content; // 要传递修改的内容

    public BaseRequest(String content) {
        this.content = content;
    }

    public String getContent() {
        return content;
    }

    public void setContent(String content) {
        this.content = content;
    }

    // 根据级别进行判断
    abstract public int getLevel();
}

public class Request1 extends BaseRequest {


    public Request1(String content) {
        super(content);
    }

    @Override
    public int getLevel() {
        return Level.LEVEL1;
    }
}


public class Request2 extends BaseRequest {


    public Request2(String content) {
        super(content);
    }

    @Override
    public int getLevel() {
        return Level.LEVEL2;
    }
}


public class Request3 extends BaseRequest {


    public Request3(String content) {
        super(content);
    }

    @Override
    public int getLevel() {
        return Level.LEVEL3;
    }
}

请求处理类


/**
 * Created by yangtianrui on 16-12-20.
 * 请求处理类
 */
public abstract class AbsHandler {
    // 指向职责链的下一个引用
    private AbsHandler mNextHandler;

    public final void handleRequest(BaseRequest request) {
        // 可以处理
        if (getHandleLevel() >= request.getLevel()) {
            // 在当前处理
            handle(request);
        } else {
            System.out.println(getClass().getSimpleName() + " can 't handle this request!");
            // 无法处理时
            // 向下传递处理
            mNextHandler.handleRequest(request);
        }
    }

    public void setNextHandler(AbsHandler nextHandler) {
        mNextHandler = nextHandler;
    }

    abstract public int getHandleLevel();

    abstract protected void handle(BaseRequest request);
}

具体的一些处理

public class ContreteHandler1 extends AbsHandler {
    @Override
    public int getHandleLevel() {
        return Level.LEVEL2;
    }

    @Override
    public void handle(BaseRequest request) {
        System.out.println("ContreteHandler1 #handle()");
    }
}


public class ContreteHandler2 extends AbsHandler {
    @Override
    public int getHandleLevel() {
        return Level.LEVEL3;
    }

    @Override
    public void handle(BaseRequest request) {
        String content = request.getContent();
    }
}

代码测试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bsHandler handler = new ContreteHandler1();
        AbsHandler handler2 = new ContreteHandler2();

        Request1 request1 = new Request1("request1 ");
        Request2 request2 = new Request2("request2 ");
        Request3 request3 = new Request3("request3 ");

        handler.setNextHandler(handler2);

        handler.handleRequest(request1);
        handler.handleRequest(request2);
        // 让下级进行处理
        handler.handleRequest(request3);

        /*
            结果
            ContreteHandler1 #handle()
            ContreteHandler1 #handle()
            ContreteHandler1 can 't handle this request!
            ContreteHandler2 #handle()
        */
    }
}

职责链模式优缺点

请求者和接收者松耦合

在职责链模式中,请求者并不知道接收者是谁,也不知道具体如何处理,请求者只是负责向职责链发送请求就可以了。而每个职责对象也不用管请求者或者是其他的职责对象,只负责处理自己的部分,其他的就交给其他的职责对象去处理。也就是说,请求者和接受者是完全解耦的。

动态组合职责

职责链模式会把功能处理分散到单独的职责对象中,然后再使用的时候,可以动态组合职责形成职责链,从而可以灵活地给对象分配职责,也可以灵活地实现和改变对象的职责。

产生很多细粒度对象

职责链模式会把功能处理分散到单独的职责对象中,也就是每个职责对象只处理一个方面的功能,要把整个业务处理完,需要很多职责对象的组合,这样会产生大量的细粒度职责对象。

不一定能被处理

职责链模式的每个职责对象只负责自己处理的那一部分,因此可能会出现某个请求把整个链传递完了都没有职责对象处理它。这就需要使用职责链模式的时候,需要提供默认的处理,并且注意构造的链的有效性。

代码下载

https://github.com/yangtianrui95/Design-Patterns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