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人才从这里飞翔——访北京大学软件学院院长陈钟博士

还是春寒料峭的季节,一年一度的研究生招生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从北京大学软件学院传出消息:虽然今年招生人数较多,但生源仍然非常充足。现在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报考人数已经是北京大学最集中报考的几个专业之一。所以,今年报考北大软件学院的难度比去年增加了许多。据该院招生办的一位负责人透露,今年不仅报考人数增多了,而且考生的成绩和素质也比往年有显著提高,录取分数线比去年高出了许多,除去第二志愿和调剂的考生人数,实际上第一志愿报考的考生通过率仅为10%,这是一个比较低的通过率,这也说明软件工程专业对学生的吸引力越来越大,软件学院对人才的挑选也越来越严格。
从其他软件学院也传出类似的消息,可见软件学院“升温”之势已成定局。软件学院的升温只是一种现象,而这现象背后所蕴含的意义是重大的,它表明人们越来越关注中国的软件产业,越来越关注软件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对于软件学院这个新生事物,社会各界都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当然,人们对新生事物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第一批全国示范性软件学院运行至今还不到两年,首批软件工程硕士生还没有毕业离校,社会上对于软件学院的评价尚需一个确凿的依据和衡量的标准,所以关于软件学院的争论目前也还存在,有人寄予厚望,有人则持观望和怀疑态度。
为了进一步了解软件学院的“庐山真面目”,记者走进在同类学院中颇富盛名和特色的北京大学软件学院,采访了北大软件学院院长陈钟博士。
初见陈钟博士,温文尔雅的外表,条理清晰的谈吐,一派学者风范。但随着交谈的深入,我们又发现他不仅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更是一位敢于创新、勇于开拓的创业者。我们从他的简历中了解到,陈钟院长系北大世家,父亲和爱人均北大毕业:本人十六岁高一就跳级考入北京大学计算机系,并幸运地成为著名软件工程专家杨芙清院士的弟子,相继在北京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他曾是北大最年轻的教授和博导;在北大的二十多个春夏秋冬里,教育和科研都获得了令人仰目的成绩:跟随杨芙清院士承担过国家科技攻关重大项目“青鸟工程”;参与创办北大青鸟集团并担任技术总监;担任北大青鸟寰宇公司总裁,成功运作公司香港创业版上市;曾在美国著名大学UCLA学习和工作;1995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1996年荣获第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当年还获得电子部科技进步特等奖……他的经历和他勤奋执着、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个性,使他在国家急需软件人才、北大成立软件学院的历史时刻,接过了软件学院院长这个极具挑战性的繁重工作。

定位准确   面向市场培养软件人才
提起北大软件学院的顺利建立和成功运行,陈钟博士念念不忘自己的恩师——被誉为我国“软件工程铺路人”的杨芙清院士。陈钟谦逊地用行话打了个比方:“杨芙清院士是整个学院的总设计师,她是在设计,而我是在编程。” 在杨芙清院士的教育和创业理念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北大软件学院,定位高,目标明确,面向市场培养高素质软件人才,在同类学院中独领风骚。
陈院长认为,检验一个学校办学成功与否,关键一点是要看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换句话说就是有没有市场需求。就像产品究竟好不好是由消费者说了算一样,软件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不是“人才”,应该由社会和用人单位去评说。对于就读北大软件学院的学生来说,我为什么来这里学习?学什么?学成之后怎样发展?人人都有较为明确的目标和答案,这与当前就业形势严峻,一些院校的学生盲目选择,把握不了自己未来发展方向,就业“乱投医”现象,形成比较鲜明的对比。在培养人才方面,北大软件学院以就业为导向,教育教学与产业互动,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面向领域和产业培养应用型人才,换句话说,就是有目标、有市场的去培养人才。
谈到这里,陈院长特意介绍了现任北大软件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白志强教授。白教授原本是搞地球信息系统研究的,杨芙清院士为了给软件学院引进一位既懂管理又有学术背景的领导,就把白教授从北大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挖”了过来。白教授对于计算机技术在行业当中的运用颇有感触,他认为软件业是目前发展最为迅速的行业之一,也是最需要学科交叉的行业,因为软件编写中需要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知识,也就是说,单单软件本身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应用价值,只有与具体的领域、行业结合才有具体的应用意义。 比如古生物学是研究地质时期地球上生存的生物的科学,研究对象是古生物化石,研究方法以前大多是看图识字的方法,这种方法需要专家学者多年的积累,而运用计算机技术就可以把专家学者多年的经验数字化,这样将大大推动古生物学的研究。现在看来各个学科领域都将或迟或早地运用计算机技术以加快本学科的发展。所以注重学科交叉,是信息时代软件业发展的方向。
当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紧迫,而应聘到一个企业后还需要两到三年的适应期才能独立上手工作,这就相当于有了一个门槛。北大软件学院把这个门槛给削掉了,让学生学习期间就与社会紧密接触,将来走出校门根本不需要适应的过程,可以直接融入社会当中。“电子百强企业”——中软总公司总裁唐敏受邀参加过对示范性软件学院的中期评估,从企业用人的角度,她认为:北大软件学院培养的学生知识结构合理,工业化技术扎实,实际操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既有软件设计与开发能力,又有工程组织与管理能力,同时炼就吃苦耐劳精神和创新创业本领,这些人工作实践一两年后,就可以作为企业的中高级人才使用。

以人为本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提高
报考北大软件学院的学生在入学之前,都要签署一份个人发展方向的声明。为什么要这么做?陈院长说这叫“以人为本”。在我国现有的高等教育体制中,学生大都按照同一种模式来培养,忽略了个人的发展方向,北大软件学院从培养“可造之才”的目的出发,关注个人发展,在教学中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根据学生愿望和条件设计其未来发展方向,学生的目的性越强就越容易培养。北大软件学院在人才培养上树立新的质量观、人才观,以就业为导向,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把北大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育人当中体现出来。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软件学院院长周兴铭教授也参加过对北大软件学院的中期评估,他认为:“北大软件学院的在校生每个人都有自己一份答案,我为什么要来这里,我来干什么,我要学什么,学成以后怎么发展,人人目标明确。从他们的精神面貌看,确实培养得很成功!”
素质教育学苑式是北大软件学院的一大特色,也是培养高质量软件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它的管理模式就是打破班/年级概念,按照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自愿组合成“学苑”,自我管理,自由发展,教师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组织策划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团队意识,北大软件学院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上举办的各种软件竞赛活动,比如目前正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阿拉神灯杯”中国青年实用软件设计大赛(“中国青年软件振兴计划”系列实践活动之一),陈院长还亲自担任了该项赛事的主任评委。对于此类赛事陈院长表示了充分的肯定,他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活动。我认为软件振兴肯定是离不开青年的,它是年轻人的事业。所以,希望此次大赛能够激发创造力,激发起大家的创新意识;从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够对软件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能在这方面起到一个激励和推动的作用。软件是一个个性展示的领域,但另一方面也是专业化的,所以团队精神非常重要。‘中国青年软件振兴计划’真正的价值不在于简简单单的一个活动,而在于这个活动从开始到最后都非常具有创造性,这种创造性可能就是推动软件产业向前发展的东西!

模式创新   实现人才跨越式培养
陈钟院长介绍说,为了达到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的,传授给学生最新的知识,北大软件学院教材的更新频率比计算机系更高,而且选用原版教材,双语教学,同时还采取一些措施包括弹性学分制、三学期制等,这样不仅可以缩短教学时间,而且符合培养人才的需要,减少课堂授课的时间,增加项目实践的时间,增大案例的分析量,这样动手能力相对较弱的问题就解决了。
北大软件学院提出面向领域的人才培养目标,实行专业教育学分制、素质教育学苑式、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模式。课程设置共分为ABCD四个层次,A类课程是基础课,B类课程是专业的基础课,C类课程是专业核心课,D类课程是专业领域课,同时把先进的技术讲座和人文讲座贯穿始终,文理渗透,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学生在这个体系里面有一个更大的灵活度,更有利于因材施教。现在学院已经推出70多门课供学生选择,是学生选课量的5倍。为了实现人才培养和产业的互动,学院还安排学生8到12个月的时间到企业实习,由企业导师和学院导师共同指导。特别是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接触前沿的技术成果,承担企业开发项目。比如夏霁同学是北大软件学院一位硕士生,被选派到摩托罗拉(中国)有限公司实习,他的感受是:传统的研究生培养主要在校园当中,属于研究型人才,不能快速适应企业各种不同的开发需要。比如在摩托罗拉软件中心,大型的项目并不多,几个月完成的中小型项目占大多数。这就要求工程师在项目转变的过程中,能够迅速学习了解新的领域知识,对动手能力的要求很高。而软件学院有别于传统研究生的课程体系,使夏霁同学到摩托罗拉公司后能够很快进入角色,并能找到适合自己发挥作用的岗位。去年,北大软件学院共有120多位学生进入了包括IBM、英特尔、摩托罗拉、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40多家企业实习,这样的人才培养方式已经得到了工业界的认可和接受。
在教师队伍体系里面,北大软件学院采取的是四四二的比例,即40%为本校聘请的国内外专职教师、40%为来自著名企业高层技术管理人员、20%为来自本校计算机系教师。去年光IBM公司就有十多位高层管理和技术人员在北大软件学院做客座教师。这些企业人员作为行业资深的顾问和研发人员,有着丰富的企业从业经验,接触的都是目前前沿技术成果,给学生讲述的是业界最精华的内容,即便是现在在IT领域工作的员工也很难遇到这样的学习机会。
另外,北大软件学院在办学体制的建立和健全方面采取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理事会依法办学,设立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国际顾问委员会,其中国际顾问委员会聘请了国际专家做专业顾问,探讨怎样满足企业和行业的未来发展,这些在国内来说都是走在前列的。
上述独特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体系,凸现了北大软件学院的开拓创新精神,但一向求真务实的陈院长并不因此而沾沾自喜,他诚恳地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毕业生,真正检验是否成功,还是要看毕业生就业后的5到10年的情况,现在说还有些为时过早。”

与产业互动   打造国际竞争力软件人才
软件产业是国际化的产业。北大软件学院从建校伊始就十分强调国际意识,通过交流与合作,汇集各类教育资源,优势互补,与国际知名教育机构和跨国企业共同设计先进、适用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选用原版教材,实行双语制教学。在与国际先进的软件教育体系接轨中,北大软件学院面向全球聘师,现有的7个系中,聘请了6位国际著名大学和知名企业专家担任系主任,其中有微软研究院美国总部软件开发主任、软件工程架构师凌小宁博士、原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气工程系微电子研究院主任、香港科技大学工程院院长高秉强博士、原IBM总部大学合作部高级顾问童缙博士、贝尔实验室(中国)研究与发展执行总监张德昭博士、原摩托罗拉公司科技咨询委员会委员、现新加坡博大软件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系统架构师柳翔博士等。
两年来,北大软件学院已与美国华盛顿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以及IBM、SUN、微软、摩托罗拉、惠普等40多家院校和企业开展了交流合作,建立起8个联合实验室,获得各类捐助价值1200万元。陈钟院长认为“外国留学生来中国学汉语算不了什么,来中国学软件才是我们真正的骄傲!”现在,招收国外留学生已被北大软件学院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
结束了对陈院长的采访,我们心中总有一种莫名的感动,社会上关于中国软件产业的悲观论调在心中留下的阴影已经被冲散,取而代之的是象陈钟院长这样许许多多为培养高素质软件人才而不辞辛劳的身影,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中国软件产业振兴的希望。虽然关于软件学院的争论还没有停止,虽然许多人对于软件学院还在持观望态度,但实事已经证明:作为新生事物的软件学院是应时之需,应运而生的,其发展势头正旺,前景乐观,必将为中国软件产业的振兴带来新的希望和不尽的活力!北大软件学院正肩负着历史的重任,为振兴中国软件产业,探索培养高素质软件人才之路而不懈地努力着。

北京大学软件学院简介
北京大学软件学院(以下简称软件学院)是2001年经国家教育部、国家计委批准成立的示范性软件学院。软件学院将秉承北京大学“民主科学、兼容并蓄”的精神,坚持北大“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以坚持改革开放、面向需求、质量第一为建院宗旨;以培养高层次、实用型、复合型、国际化软件人才为目标。
软件学院按照企业和领域需求确定培养方向,现设七个系:软件技术系、网络与通信技术系、嵌入式系统系、电子服务系、管理与技术系、数字艺术系和集成电路设计系。现有17个专业方向:01.软件开发;02.软件测试;03.项目管理;04.质量保证;05.系统管理与支持;06.嵌入式软件;07.网络通信;08.网络信息安全;09.金融信息化;10.政务信息化;11.企业信息化;12.电子商务;13.IT企业管理;14.IT企业创业;15.IT市场营销;16.数字艺术技术(动画、影视、游戏);17.数字艺术创作(动画、影视、游戏)。
软件学院在教学中形成了灵活的课程体系,动态的教学计划;将人文科学与前沿技术教育贯穿始终,全面加强素质教育,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