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OSI七层参考模型(开放式系统互联)(Open SystemInterconnect)
结构:
引用层 |
表示层 |
会话层 |
传输层 |
网络层 |
数据链路层 |
物理层 |
1. 物理层:
定义物理接口标准以及电压等以确定数据如何传输。
(1) 传输单位:比特流。
(2) 工作设备:网卡、Hub集线器(中继器,放大信号延长传输)、传输介质。
(3) 传输介质:
传输介质 | 分类 | 有效传输距离 | 备注 | |
光 纤 | 按类型 | 室内(正常的橙黄色) |
1km
| 光纤传输不收任何电子干扰。缺点是不能弯,弯曲半径不能小于30cm |
室外(橙色偏红) | ||||
按功能 | 单模(只有镜面反射)传输距离长 | |||
多模(有漫反射) 传输距离短 | ||||
接口类型(尾纤) | 圆头 | |||
方头 | ||||
同轴电缆 | 10base2(细同轴电缆) 同时承载35个RJ-45传输数据量 | 185m | 主要用于闭路电视,监控 | |
10base5(粗同轴电缆) 同时承载100个RJ-45传输数据量 | 500m | |||
双绞线 (水晶头) |
线序 | T568A 白绿|绿|白橙|蓝|白蓝|橙|白棕|棕
|
100m | 直通线:两头相同(A-A OR B-B) 交叉线:两头不同(A-B) 用法:同种交叉,异种直通(指设备) 全反线:用于交换机 (白橙->棕)——(棕->白橙) |
T568B 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 |
2.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提供数据的物理传输,这意味着在使用硬件地址的局域网中数据链路层将保证信息被发送到正确的设备中,并将来自网络层的信息转化成比特流的形式以方便物理层进行传输。将信息封装成帧,并添加到报头,报头中包含硬件形式的原地址和目的地址,这些信息围绕在原始信息周围。
(1) 传输单位:数据帧。
PS:帧结构:
A | B | C | D | E |
A:帧起始字段,提醒帧来了。
B:数据帧地址字段,用mac地址形式来表示原地址和目的地址。
C:长度、类型控制字段,包含帧类型及长度是什么。
D:原始主句字段,包含原始数据。
E:帧校验序列字段,用来校验帧的完整性。
MAC地址:
48位十六进制数组成,集成在网卡上,不可更改。
全球唯一(不重复)。
前24位------厂商号(IEEE分配),后24位------厂商定制
(后24位全为f时为MAC地址广播地址)
Cmd下用ipconfig /all命令查MAC地址。
(2) 网络层与数据链路层区别:
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它们只关心到达这些网络的最佳路径和网络位置,并不在意网络的内部,而数据链路层负责驻留在本地网络中独一无二的标识,即只识别MAC地址,不识别IP地址。
(3) 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的设备:交换机,网桥。
(4) 数据链路层功能:①物理地址定义;②网络拓扑结构;③链路参数;
④差错验证;⑤物理介质访问;⑥流控制;
(5) 数据链路层分为llc子层和mac子层,mac子层主要用于把物理层的“0”、“1”比特流组建成帧,并通过帧尾部的错误校验信息进行错误校验,llc子层称为逻辑链路控制层,其作用是负责识别网络协议并对它们进行封装,llc报头告诉数据链路层一旦帧被接收到时,应对数据做出如何处理。
(6) 物理层的限制:①物理层不能与高层进行通信;
②物理层不能标识计算机;
③物理层只能描述比特流。
数据链路层的解决:①数据链路层通过llc子层与高层进行通信;
②数据链路层用MAC寻址的方式标识计算机;
③用帧对比特流进行描述分组。
3. 网络层:
(1) 传输单位:数据包。
(2) 主要设备:路由器、三层交换机。
(3) 功能:逻辑寻址 (依靠IP地址传输数据)
(4) 协议:Arp地址解析协议 (把IP与MAC地址之间的对应关系解析)
4. 传输层:
(1) 传输单位:数据段。
(2) 功能:流量的传输与控制。
(3) 传输协议:
① TCP—可靠的传输控制协议。(严格、不丢帧、延迟高)
② UDP---不可靠传输控制协议。(例:QQ视频、语音通话)
(TCP和UDP协议都有应用)
(4) TCP建立连接的三次握手:
①建立连接时,客户端发送syn包(syn=j)到服务器,并进入SYN_SENT状态,等待服务器确认;SYN:同步序列编号(SynchronizeSequence Numbers)。
②服务器收到syn包,必须确认客户的SYN(ack=j+1),同时自己也发送一个SYN包(syn=k),即SYN+ACK包,此时服务器进入SYN_RECV状态;
③ 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SYN+ACK包,向服务器发送确认包ACK(ack=k+1),此包发送完毕,客户端和服务器进入ESTABLISHED(TCP连接成功)状态,完成三次握手。
5. 会话层:
功能:流量控制、负责校验。
6.表示层:
功能:压缩解压缩、加密解密。
7.应用层:
(1)功能:应用和连接。
(2)常见服务:
| 应用层 | 端口 | 传输层 | 特殊 |
ftp | 文件传输服务 | 上传20下载21 | 简单文件传输协议 | DHCP:动态分配IP地址, 端口:客户端请求67,服务器回应:68
Ping:属于网络层,ICMP协议, 用来检测主机之间的连通性 |
Pop3 | 邮件接收服务 | 110 | 简单邮件接收协议 | |
Smtp | 邮件发送服务 | 25 | 邮件发送协议 | |
http | Web服务 | 80 | 超文本传输协议 | |
telnet | 远程登录服务 | 23 | X | |
ssh | 远程登录服务 | 22 | X | |
dns | 域名解析服务 | 53 | X | |
|
|
|
|
总结:
应用层 | Data | ||
表示层 | +加密+压缩 | ||
会话层 | +校验 | ||
传输层 | +TCP/UDP | ||
网络层 | +原IP+目的IP | ||
数据链路层 | +原MAC+目的MAC | ||
物理层 | 010101…… |
从上到下:封装
从下到上:解封装
8.补充知识:
(1)一些概念:
①广播:一对所有(一人发起,全部接收)。
②组播:一对多(一人发起,一组里所有人接收)。
③单播:一对一(一人发起,一人接收)。
④全双工:接收和发送同时进行。
⑤半双工:只能接收或发送。
⑥广播域:一定范围内产生广播的区域。
⑦冲突域:一定范围内数据包发送或接收可能产生冲突的区域。
⑧交换机的每一个端口都是一个独立的冲突域。
⑨集线器上的所有端口都属于同一个冲突域内。
(2)网络按地域范围划分:局域网 <1km
城域网 <10km
广域网 >10km (由局域网和广域网组成)
(3) 数据链路层一些与局域网有关的标准规定:802.X
802.1 | 桥接 |
802.2 | 逻辑链路控制 |
802.3 | 以太网 |
802.4 | 令牌传递总线 |
802.5 | 令牌环 |
802.6 | 分布对列双入总线接入符 |
802.9 | 集成符(ISDN局域网) |
802.11 | 无线局域网 |
802.14 | 有线电视 |
802.15 | 个人无线局域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