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HashMap扩容机制(JDK7)

Hashmap扩容机制

说明:该系列分为JDK7和JDK8,当前文章只讲解JDK7,JDK8扩容讲解请移步《深入理解HashMap扩容机制(JDK8)

一、扩容时机

网上总结的会有很多,但大多都总结的不够完整或者不够准确。大多数可能只说了满足我下面条件一的情况。扩容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 存放新值的时候当前已有元素的个数必须大于等于阈值;
  2. 存放新值的时候当前存放数据发生hash碰撞(当前key计算的hash值换算出来的数组下标位置已经存在值)

二、查看源码

put()方法源码

	public V put(K key, V value) {
    //判断当前Hashmap(底层是Entry数组)是否存值(是否为空数组)
    if (table == EMPTY_TABLE) {
      inflateTable(threshold);//如果为空,则初始化
    }
    
    //判断key是否为空
    if (key == null)
      return putForNullKey(value);//hashmap允许key为空
    
    //计算当前key的哈希值    
    int hash = hash(key);
    //通过哈希值和当前数据长度,算出当前key值对应在数组中的存放位置
    int i = indexFor(hash, table.length);
    for (Entry<K,V> e = table[i]; e != null; e = e.next) {
      Object k;
      //如果计算的哈希位置有值(及hash冲突),且key值一样,则覆盖原值value,并返回原值value
      if (e.hash == hash && ((k = e.key) == key || key.equals(k))) {
        V oldValue = e.value;
        e.value = value;
        e.recordAccess(this);
        return oldValue;
      }
    }
 
    modCount++;
    //存放值的具体方法
    addEntry(hash, key, value, i);
    return null;
  }

在put()方法中有调用addEntry()方法,这个方法里面是具体的存值,在存值之前还要判断是否需要扩容

	void addEntry(int hash, K key, V value, int bucketIndex) {
    //1、判断当前个数是否大于等于阈值
    //2、当前存放是否发生哈希碰撞
    //如果上面两个条件否发生,那么就扩容
    if ((size >= threshold) && (null != table[bucketIndex])) {
      //扩容,并且把原来数组中的元素重新放到新数组中
      resize(2 * table.length);
      hash = (null != key) ? hash(key) : 0;
      bucketIndex = indexFor(hash, table.length);
    }
 
    createEntry(hash, key, value, bucketIndex);
	}

Entry类的源码

	static class Entry<K,V> implements Map.Entry<K,V> {
        final K key;
        V value;
        Entry<K,V> next;// 通过next构成一个单向链表
        int hash;

        /**
         * Creates new entry.
         */
        Entry(int h, K k, V v, Entry<K,V> n) {
            value = v;
            next = n;
            key = k;
            hash = h;
        }

如果需要扩容,调用扩容的方法resize()

	void resize(int newCapacity) {
    Entry[] oldTable = table;
    int oldCapacity = oldTable.length;
    //判断是否有超出扩容的最大值,如果达到最大值则不进行扩容操作
    if (oldCapacity == MAXIMUM_CAPACITY) {
      threshold = Integer.MAX_VALUE;
      return;
    }
 
    Entry[] newTable = new Entry[newCapacity];
    // transfer()方法把原数组中的值放到新数组中
    transfer(newTable, initHashSeedAsNeeded(newCapacity));
    //设置hashmap扩容后为新的数组引用
    table = newTable;
    //设置hashmap扩容新的阈值
    threshold = (int)Math.min(newCapacity * loadFactor, MAXIMUM_CAPACITY + 1);
  }

transfer()在实际扩容时候把原来数组中的元素放入新的数组中

	void transfer(Entry[] newTable, boolean rehash) {
    int newCapacity = newTable.length;
    for (Entry<K,V> e : table) {
      while(null != e) {
        Entry<K,V> next = e.next;
        if (rehash) {
          e.hash = null == e.key ? 0 : hash(e.key);
        }
        //通过key值的hash值和新数组的大小算出在当前数组中的存放位置
        int i = indexFor(e.hash, newCapacity);
        e.next = newTable[i];
        newTable[i] = e;
        e = next;
      }
    }
  }

JDK7版本及以前使用是:头插法(对比JDK8使用的是尾插法
注:使用头插法在多线程扩容的时候可能会导致循环指向,从而在获取数据get()的时候陷入死循环,导致线程执行无法结束。

头插法:
后来的(新插入的)节点会被插入到头部,并将head节点指向当前新节点,再将当前新节点的next指针指向之前的头部节点,这样整个链表越早插入的就逐渐到了链表的尾部,越晚插入的就存放在了链表的头部。

在扩容的时候,先取头部节点,然后把头部节点放到新对应数组下标的链表处,由于头插法,最早取出的节点会被最先放进,并逐步变成链表的最尾部,如果多线程执行扩容,将数组下标3位置处链表存入的A->B->C,扩容时存入到新的数组(假设扩容后A/B/C还在同一个链表上),线程1取第一个节点A被挂起,挂起的A节点的next指向B节点,而线程2扩容将头部B节点(原头部A节点已经被取走,B节点成为原链表的头结点)放入新的链表时,A节点被先放但没有完成,线程2在放入B节点后,B节点的next指向之前放入的A节点,当线程1执行的时候本身A的next指向B,这样就行程了循环引用,最后存入C节点,并将C节点的next指向B,最终就变成C->B-><-A,在get()方法执行到该数组下标时,遍历链表查找的时候就会出现死循环。

尾插法:
元素插入的时候都是从尾部插入,这样新进来的就在头部,后进来的就在尾部,扩容的时候,先进来的先出,指向next和扩容前方向一致,所以不存在循环指向的问题。

JDK7存入元素到同一个数组下标位置的链表处,每次存入的新元素是在链表的头部:

	HashMap map = new HashMap<Integer,Integer>(16);
    map.put(1,1);
    map.put(16,2);
    map.put(35,3);
    map.put(50,4);
    map.put(69,5);
    map.put(84,6);
    map.put(103,7);
    map.put(136,8);
    map.put(153,9);
    map.put(170,10);
    map.put(187,11);
    map.put(204,12);
    map.put(221,13);

如上面代码,在前12个元素存入数字下标为1的位置,那么链表是如下构成
同一数组下标出链表的连接情况展示

再次总结解读代码:

	public V put(K key, V value) {

        // ...省略很多源码,看红色的方法

        modCount++;
        addEntry(hash, key, value, i);// i为上面省略处计算的数组下标
        return null;
	}
	void addEntry(int hash, K key, V value, int bucketIndex) {
        if ((size >= threshold) && (null != table[bucketIndex])) {
            resize(2 * table.length);
            hash = (null != key) ? hash(key) : 0;
            bucketIndex = indexFor(hash, table.length);
        }

        createEntry(hash, key, value, bucketIndex);
    }
    void createEntry(int hash, K key, V value, int bucketIndex) {
        Entry<K,V> e = table[bucketIndex]; // bucketIndex 为数组下标,第一个元素进来时table[下标位置]=null,所以对应代码 put(1,1) 上图node第一个节点的 next 就为空
        table[bucketIndex] = new Entry<>(hash, key, value, e);// e表示上一个节点,将上一个节点放到新节点的next处——》并且将新new Entry对象给到当前table[数组下标位置]
        size++;
    }

所以这个过程下来,新节点就在链表的头部位置,最早被加入的Entry节点在最尾的位置。

三、总结

Hashmap的扩容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当前数据存储的数量(即size())大小必须大于等于阈值;当前加入的数据是否发生了hash冲突。

因为上面这两个条件,所以存在下面这些情况

  • 就是hashmap在存值的时候(默认大小为16,负载因子0.75,阈值12),可能达到最后存满16个值的时候,再存入第17个值才会发生扩容现象,因为前16个值,每个值在底层数组中分别占据一个位置,并没有发生hash碰撞。

  • 当然也有可能存储更多值(超多16个值,最多可以存27个值)都还没有扩容。原理:前11个值全部hash碰撞,存到数组的同一个位置(虽然hash冲突,但是这时元素个数小于阈值12,并没有同时满足扩容的两个条件。所以不会扩容),[在存入第12个元素的时候,还是存入前面11个元素所在的下标位置,因为存入之前此时比较当前元素个数 11<12(16*0.75),所以在存入第12个元素的时候不会发生扩容,那么还有15个数据下标的位置是空的,后面所有存入的15个值全部分散到数组剩下的15个位置(这时元素个数大于等于阈值,但是每次存入的元素并没有发生hash碰撞,也没有同时满足扩容的两个条件,所以叶不会扩容),前面12+15=27,所以在存入第28个值的时候才同时满足上面两个条件,这时候才会发生扩容现象。

该文章来自于本人多年前发表于博客园的原创作品:《深入理解HashMap的扩容机制》,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