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浪潮下,国内创作平台如繁花盛开,本应是创作者们的乐园,却因过度“逐利”,露出了让人难以接受的吃相,让众多创作者和用户大失所望。
广告植入毫无节制是平台逐利的明显表现。打开一篇文章,可能刚看没几句,就被强行插入的广告打断思路,弹窗广告、贴片广告、信息流广告让人应接不暇。短视频更是重灾区,短短几十秒的视频里,品牌logo、产品介绍频繁出现,甚至有的创作者为了接广告,硬生生把内容变成产品推销,完全不顾及用户体验。比如美妆类视频,创作者原本分享化妆技巧,却因广告过多,变成了某化妆品品牌的专场推广,从底妆到口红,全是广告植入,用户想看的化妆干货被严重稀释。
平台还热衷于推出各种付费项目,让创作者和用户苦不堪言。对创作者来说,想要获得更多曝光、推荐机会,就得花钱购买平台推出的推广套餐。一些刚起步的创作者,本就没有多少收益,却被平台要求付费推广,否则作品就很难被用户看到。对于用户,观看一些优质内容需要付费解锁,本是免费的平台,如今却处处是付费陷阱,严重影响了用户的使用感受。有的平台为了让用户付费,故意将部分热门内容设置成会员专属,哪怕是一些时事新闻分析、知识科普视频,用户也得花钱成为会员才能观看。
在内容变现方面,平台也存在不合理的抽成现象。创作者辛苦创作的作品通过广告分成、打赏等方式获得收益时,平台往往会抽取高额分成。一些中小创作者在获得微薄收益后,还要被平台拿走大部分,到手的收入少之又少。相比之下,平台在提供的服务和支持上却不尽人意,没有为创作者提供足够的培训、资源对接等帮助,只是一味地从创作者身上获取利益。
平台过度逐利的行为,破坏了自身的生态平衡。创作者因收益微薄、发展受限而失去创作动力,优质内容减少;用户因糟糕的体验对平台产生反感,导致用户粘性降低。长此以往,平台将失去赖以生存的根基。国内创作平台应该反思自身的逐利行为,找到商业利益与用户体验、创作者权益之间的平衡点,回归服务创作者和用户的初心,才能实现长远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