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调用
1)iam()
第一个系统调用是 iam(),其原型为:
int iam(const char * name);
完成的功能是将字符串参数 name 的内容拷贝到内核中保存下来。要求 name 的长度不能超过 23 个字符。返回值是拷贝的字符数。如果 name 的字符个数超过了 23,则返回 “-1”,并置 errno 为 EINVAL。
2)whoami()
第二个系统调用是 whoami(),其原型为:
int whoami(char* name, unsigned int size);
[copy]
它将内核中由 iam() 保存的名字拷贝到 name 指向的用户地址空间中,同时确保不会对 name 越界访存(name 的大小由 size 说明)。返回值是拷贝的字符数。如果 size 小于需要的空间,则返回“-1”,并置 errno 为 EINVAL。
也是在 kernal/who.c 中实现。
在 kernal/who.c 中实现此系统调用。
实现:
-
修改linux0.11/include/unistd.h和/usr/include/unistd.h文件,添加两个函数的系统调用号
- 宏定义的展开,例如_syscall0(type,name)这个宏定义,其实也就是将c文件中的这个声明文本替换为另外一种形式
_syscall0(int,whoami)//这样一个宏定义展开就得到了 int whoami(void){ long _res; __asm__ volatile( int $0x80; :"=a"(_res) //输出 :"0"(_NR_whoami) //输入 ); if(_res>=0) return (int) _res; errno=-_res; return -1; }
-
从上述代码我们可以看到,_NR_whoami应该是一个数值,表示的是whoami这个系统调用的号码,为一个宏定义,这个宏定义需要在使用者的操作系统调用库文件unistd.h文件中声明。这样当编译器识别到_syscallx这样的名字,就可以经过unistd.h这个头文件进行宏替换,然后,再通过对_NR_xxx的替换得到系统调用号。所以需要加上下图所示。linux系统中的/usr/include/unistd.h和linux0.11/include/unistd.h是相同的内容的文件,但是linux中的功能是实现在用户 态的宏替换,而linux源码中的是实现当系统进入内核,也可以通过系统调用来实现其他的功能。
-
当函数宏展开,主要代码就是int 0x80,这是一个中断号,主要功能是实现从用户态到内核态,因为CPU严格规定的0环和3环,也就是当CPL(当前进程访问等级)和DPL(访问权限等级)当CPL大于DPL时,是不能访问的,也就是说在3环想要去访问0环的代码,是不可以的,这里就引入了IDT(中断描述符表),0x80对应的DPL为3,这样用户态就可以访问内核的代码了
-
当我们使用int 0x80的时候,cs:ip也会变化为对应的中断描述符对应设置的起始地址,这样我们就成功进入内核执行系统调用了。
-
0x80对应的中断函数就是system_call函数
-
其中call了一个sys_call_table(4*eax),这里的实现是通过sys_call_table这张表,eax也就是上文宏展开的输入
-
在linux0.11/include/sys.h文件中,存在这个表,是一个函数指针,上面extern引入的是各个函数的地址,在其他文件中实现,下面用表将地址串在一起,每个地址4字节,再与系统调用号相乘得到的就是对应的函数的地址,我们将我们的函数添加到这个表中。
-
最后在linux0.11/kernel/who.c中实现函数功能。这里的printk就相当于c语言的printf,但是因为在内核中,所以不能调用用户态的函数,所以使用这个。
-
上述为makefile文件的修改将who.c及其生成的文件加入到链接中。
-
在linux中编写c文件,其中的#define _LIBRARY和#include<unistd.h>在后面发现可以去掉一个,具体可见/usr/include/unistd.h文件。
-
成功运行。
3)测试程序
运行添加过新系统调用的 Linux 0.11,在其环境下编写两个测试程序 iam.c 和 whoami.c。最终的运行结果是:
$ ./iam lizhijun
$ ./whoami
lizhijun
这里主要是实现了用户和内核的数据传输。
题目规定:
int iam(const char * name);
int whoami(char* name, unsigned int size);
//这两个函数的参数中都包括一个指针,但是这个指针是以当前程序为基地址的,
//当我们加入内核中,这个地址得到的数据自然不一样。
所以我们需要借用两个函数:get_fs_byte和set_fs_byte
get_fs_byte函数:将fs:addr对应的数据,拿1字节然后返回
put_fs_byte函数:将val的值,传入fs:addr中中
那么fs寄存器是什么呢?我们可以在system_call中看到。
在call之前,ds将值给了fs,所以fs就是用户空间中的ds对应的值,那么fs:addr对应的也就是用户数据区的位置。
重写who.c的代码
#define __LIBRARY__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errno.h>
#include <asm/segment.h>
char name[24];
int sys_iam(const char* add){
// printk("check_iam");
int len=0;
while(get_fs_byte(add+len)!='\0'){
len++;
}
//计算长度
if(len>23){
errno=EINVAL;
return -1;
}
//判断长度
int i=0;
while(get_fs_byte(add+i)!='\0'){
name[i]=get_fs_byte(add+i);
i++;
}
//将用户空间的数据存放到内核空间中
name[i]='\0';
//添加结束符
return i;
}
int sys_whoami(char*jieshufu ned int size){
// printk("check_whoami");
int i=0;
while(name[i]!='\0'){
i++;
}
if(i>size){
return -1;
}
i=0;
while(name[i]!='\0'){
put_fs_byte(name[i],add+i);
i++;
}
put_fs_byte('\0',add+i);
return i;
}
按照要求编写代码:
运行评分程序,程序的主要功能就是通过执行iam将数据保存到内核数据区,再通过whoami来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