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中的面向对象的三大基本特征是:【封装】、【继承】、【多态】
一、封装
对象要有一个明确的边界;边界的划分(对象各司其职、对象的粒度、对象的可重用性)
具体来说:
1.属性: 私有 private(提供set和get方法)
2.方法: 公开或私有public/private
3.方法声明 --> 公开
方法实现 --> 隐藏
实现的改变对架构的影响最小。
二、继承
共性放到父类,特性放到子类;父类 --> 子类,其实就是特殊 --> 一般
1.关键字: extends 例如:Dog extends Animal{}
2.java中一个类最多只能有一个直接的父类,即单继承(具有简单性、树形结构), C++中是单继承, java中要实现多继承,通过接口来实现。
3.父类中所有属性和方法都能继承给子类;父类中的私有方法不能继承给子类。
4.
访问权限 继承
private 本类内部 不能继承
default 本类+同包 同包子类可以继承
protected 本类+同包+不同子包 可以继承
public 公开 可以继承
5.构造对象过程
(1)分配空间
(2)递归地构造父类对象
a.父类 初始化属性
b.父类 构造方法
(3)初始化属性
(4)调用构造方法
6.super
用法:
super() 调用父类的构造方法,只能出现在构造方法的第一行
super.方法名 super表示父类的对象,通过它去调用父类的方法
注意:在写类的时候,一定要写默认无参的构造方法,如果一个构造方法的
第一句既不是this(),也不是super()时,那么就会在这里隐含的调用
他的父类的无参的构造方法,即隐含的有super()。
三、多态
1.编译时多态:方法的重载
2.运行时多态:
子类的对象放在父类的引用中,例如 Animal a=new Dog,子类对象当父类对象来使用。
允许引用类型和对象类型不同,但要求引用类型是对象类型的父类。
对象类型代表了对象自身客观的实际类型,引用类型代表了主观上把对象当作什么类型来看待。
引用类型:编译时类型,主观类型
对象类型:运行时类型,客观类型
a.多态原则:
(1)对象类型不变
(2)只能用引用调用其引用类型中定义的方法
(3)运行时根据对象的实际类型去找子类覆盖之后的方法
例子:
有Animal类中有eat()和sleep()两个方法,sleep()中睡8小时;子类Dog中有
eat()方法,sleep()方法中睡6小时,还有wangwang()方法。
现创建Animal a=new Dog(); 不能调用a.wangwang(),调用a.sleep()输出睡6小时。
b.对象的强制转换:当我们把父类的引用赋值给子类引用的时候,需要强制类型转换。强制类型转换失败:类型转换异常. 为了避免类型转换异常,使用instanceof判断
格式: 引用 instanceof 类型
引用所指的对象是否与类相符,返回值boolean值。
用法:
Animala=new Cat();
if(ainstanceof Dog)
{
Dogd=(Dog)a;
d.wangwang();
}
说明:如果只有Dog d=(Dog)a;运行时错误,因为a是Cat而不是Dog (多态原则第一条)
c.多态的灵活变换
(1)用于参数列表上:
publicvoid m(A a){} 可以用A类的任何子类对象作为参数
(2)用在返回值上:
publicA m(){} 这个方法可能返回A类的任何子类对象
欢迎交流 http://blog.csdn.net/ycwol/article/details/40076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