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Web-23-分层解耦

分层解耦

1. 三层架构

1.1 传统问题

image-20230827160953922

  • 可以发现,我们刚刚编写的程序有很多问题:
    • 所有逻辑代码都写在了Controller类中
    • 开发比较复杂的功能,Controller类中就会存在大量的数据操作、逻辑处理的代码
    • 代码复用性、拓展性比较差
    • 项目中如果都这样做,将变得难以维护

1.2 优点

image-20230827161126617

  • 在进行软件设计、开发时:
    • 需要尽量让每一个接口、类、方法的职责单一
    • 一个接口、类、方法都只做一件事情,只管一块功能
    • 这就称为:单一职责原则
    • 这样可使接口、类、方法的 复杂度更低,可读性更强,拓展性更好,也更利于后期的维护
    • 基于此,在Web开发中才有了 三层架构

1.3 概述
  • controller:控制层,接收前端发送的请求,对请求进行处理,并响应数据。
  • service:业务逻辑层,处理具体的业务逻辑。
  • dao:数据访问层(Data Access Object)(持久层),负责数据访问操作,包括数据的增、删、改、查。

  • 解析
    1. 前端发起请求后,先会到达Controller
    2. Controller层接收请求后,要调用Service进行逻辑处理
    3. 逻辑处理的前提是拿到数据,Service层要调用Dao层
    4. Dao层再去操作文件中的数据,把数据拿到之后,将其返回给Service层
    5. Service拿到数据之后,进行逻辑处理,将处理结果再返回给Controller层
    6. Controller最后响应数据给前端

image-20230827161202917

image-20230827161249995


1.4 优化代码
  • 思考:
    • 所编写的Dao层的代码最终是要被Service层调用的,而数据访问Dao层的实现方式可能有很多
    • 例如:
      • 访问的可能是文件中、数据库中或者别人给我们提供的一个接口获取到的数据
    • 要想灵活的切换各种实现,可以通过面向接口的方式进行编程

(1) Dao层

image-20230827161658062

  • 接口(EmpDao):

    package com.app.dao;
    
    import com.app.pojo.Emp;
    
    import java.util.List;
    
    public interface EmpDao {
        //获取员工数据
        public List<Emp> listEmp();
    }
    
  • 接口实现类(EmpDaoA):

    package com.app.dao.impl;
    
    import com.app.dao.EmpDao;
    import com.app.pojo.Emp;
    import com.app.uitls.XmlParserUtils;
    
    import java.util.List;
    
    public class EmpDaoA implements EmpDao {
        @Override
        public List<Emp> listEmp() {
            //1. 解析xml文件
            //动态获取emp.xml的磁盘路径
            String file = this.getClass().getClassLoader()
                    .getResource("emp.xml").getFile();
            System.out.println(file);
            //解析xml文件
            List<Emp> empList = XmlParserUtils.parse(file, Emp.class);
            
            //2. 返回获取到的数据
            return empList;
        }
    }
    

(2) Service层

image-20230827162208954

  • 接口(EmpService):

    package com.app.service;
    
    import com.app.pojo.Emp;
    
    import java.util.List;
    
    public interface EmpService {
        //获取员工列表
        public List<Emp> listEmp();
    }
    
  • 接口实现类(EmpServiceA):

    package com.app.service.impl;
    
    import com.app.dao.EmpDao;
    import com.app.dao.impl.EmpDaoA;
    import com.app.pojo.Emp;
    import com.app.service.EmpService;
    
    import java.util.List;
    
    public class EmpServiceA implements EmpService {
        private EmpDao empDao = new EmpDaoA();
        @Override
        public List<Emp> listEmp() {
            //1. 调用dao,获取数据
            List<Emp> empList = empDao.listEmp();
    
            //2. 处理转换数据
            empList.forEach(emp -> {
                //(1)处理性别gender:
                //获取当前用户性别数据
                String gender = emp.getGender();
                //如果为1,则重新将该用户的性别赋值为:男
                if ("1".equals(gender)){
                    emp.setGender("男");
                } else if ("2".equals(gender)) {
                    //如果为2,则赋值为:女
                    emp.setGender("女");
                }
    
                //(2)处理职位job:
                //获取当前用户职位数据
                String job = emp.getJob();
                //如果为1,则重新将该用户的职位赋值为:讲师
                if ("1".equals(job)){
                    emp.setJob("讲师");
                } else if ("2".equals(job)) {
                    //如果为2,则赋值为:班主任
                    emp.setJob("班主任");
                } else if ("3".equals(job)) {
                    //如果为3,则赋值为:就业指导
                    emp.setJob("就业指导");
                }
            });
    
            //3. 返回处理完毕的数据
            return empList;
        }
    }
    

(3) Controller层

image-20230827162401943

  • 控制类(EmpController):

    package com.app.controller;
    
    import com.app.pojo.Emp;
    import com.app.pojo.Result;
    import com.app.service.EmpService;
    import com.app.service.impl.EmpServiceA;
    import com.app.uitls.XmlParserUtils;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bind.annotation.RequestMapping;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bind.annotation.RestController;
    
    import java.util.List;
    
    @RestController
    public class EmpController {
        private EmpService empService = new EmpServiceA();
        
        @RequestMapping("/listEmp")
        public Result listEmp(){
            //1. 调用service,获取数据
            List<Emp> empList = empService.listEmp();
    
            //2. 响应数据
            return Result.success(empList);
        }
    }
    

(4) 测试

image-20230827171657595

image-20230827171724827


(5) 解析
  • 红色箭头是请求、调用
  • 橙色箭头是响应、返回

image-20230827173438379



(6) 小结
  • 三层架构:

    image-20230827173534502

  • 拆分前后对比:

    image-20230827173558323



2. 分层解耦

2.1 内聚
  • 软件中各个功能模块内部的功能联系。

    image-20230827173930895


2.2 耦合
  • 衡量软件中各个层/模块之间的依赖、关联的程度。

    image-20230827174559578



2.3 软件设计原则
  • 高内聚低耦合

    • 高内聚:模块内部的功能联系越紧密越好。

    • 低耦合:尽可能去降低各个层/模块之间的依赖、关联。

      • 最好是能够做到解除耦合:各个层/模块之间的依赖、关联就没有了。

        image-20230827174641834

      • 此时,Service层的代码如果需要改动或者切换实现类,不会影响到controller和dao层的代码

      • 这样程序的灵活性及可扩展性就更好了


2.4 案例分析
  • 我们所编写的案例,三层架构之间就是耦合了!

    image-20230827174935684

(1) 问题
  • 既然耦合了,要降低耦合,就必须解耦

  • 那怎么办

    • 需要一个容器,Service实现对象可以放到这个容器中

      image-20230827175155433

    • 需要改动Service层代码或切换实现类时,也只需要改动Service层的代码,其他不用动!

      image-20230827175232151

  • 问题

    • (1)对象如何交给容器来管理
    • (2)容器如何提供程序所需的依赖的资源

(2) 解决问题

image-20230827175310463

  • 控制反转: Inversion Of Control,简称IOC。对象的创建控制权由程序自身转移到外部(容器),这种思想称为控制反转。
  • 依赖注入: Dependency Injection,简称DI。容器为应用程序提供运行时,所依赖的资源,称之为依赖注入。
  • Bean对象:IOC容器中创建、管理的对象,称之为bean。


3. IOC & DI入门

3.1 控制反转
  • Service层 及 Dao层的实现类,交给IOC容器管理。

    image-20230827180018005


3.2 依赖注入
  • 为Controller及Service注入运行时,依赖的对象。

    image-20230827180226320


3.3 运行测试

image-20230827180306320

image-20230827180336132


3.4 成功解耦
  • 如果想要改动Service层的代码,或者切换实现类

    • 例如我想要从实现类A切换到B,则只需要在实现类A中将 @Component 注解注释掉:

      image-20230827180458450


      image-20230827180652646


      image-20230827180805972


      image-20230827180857620

      • 测试没有问题!


4. IOC详解

4.1 Bean声明
  • 要把某个对象交给IOC容器管理,需要在对应的类上加上如下注解之一:
注解说明位置
@Component声明bean的基础注解不属于以下三类时,用此注解(例如:工具类)
@Controller@Component的衍生注解标注在控制器类上
@Service@Component的衍生注解标注在业务类上
@Repository@Component的衍生注解标注在数据访问类上(由于与mybatis整合,用的少)
  • @Controller

    image-20230827181745416


  • @Service

    image-20230827182016126


  • @Repository

    image-20230827181959666


  • 测试:

    image-20230827182058319


  • 注意

    • 声明bean的时候,可以通过value属性指定bean的名字,如果没有指定,默认为类名首字母小写。

      image-20230827182540732

      image-20230827182746791


    • 使用以上四个注解都可以声明bean,但是在springboot集成web开发中,声明控制器bean只能用@Controller。


4.2 Bean组件扫描
  • 前面声明bean的四大注解,要想生效,还需要被组件扫描注解@ComponentScan扫描。

    image-20230827183044517


    image-20230827183229737


    image-20230827183143884



  • @ComponentScan注解虽然没有显式配置,但是实际上已经包含在了启动类声明注解 @SpringBootApplication 中,默认扫描的范围是启动类所在包及其子包。

    image-20230827183428917

  • 因为创建SpringBoot项目时,启动类默认是在com.itheima下的,当dao层放到以外的范围,启动项目时是无法扫描到的,因此无法生效!

  • 解决:这种方案不推荐的

    image-20230827183827556

  • 建议的是按照规范来,这样可以规避这些问题:

    image-20230827183947997


4.3 小结

(1)声明bean的注解

  • @Component,@Controller,@Service,@Repository
  • @SpringBootApplication具有包扫描作用,默认扫描当前包及其子包


5. DI详解

5.1 Bean注入
  • @Autowired(自动装配)注解,默认是按照类型进行,如果存在多个相同类型的bean,将会报出如下错误:

    image-20230827184315052



  • 通过以下几种方案来解决

    • @Primary

      image-20230827184549817

    • @Qualifier

      image-20230827184708222

    • @Resource

      image-20230827184931980


5.2 小结

(1)依赖注入的注解

  • @Autowired:默认按照类型自动装配。

  • 如果同类型的bean存在多个:

    @Primary
    @Autowired + @Qualifier("bean的名称")
    @Resource(name="bean的名称")
    

(2)@Resource 与 @Autowired区别(面试)

  • @Autowired 是spring框架提供的注解,而@Resource是JDK提供的注解。

    image-20230827185050238

  • @Autowired 默认是按照类型注入,而@Resource默认是按照名称注入。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