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解决方案,激光作为不可或缺的一个选项。但是,激光的安规问题始终是要得到关注。尤其是3D识别技术在人脸上的使用的时候,如何判读激光器的安全使用规范,变得非常重要。本文,尝试从欧洲激光标准IEC 60825-1:2014,以及国家激光产品规则标准GB 7247.1,抛砖引玉,写出自己的理解。
本节,主要讨论,人脸识别需要符合的安全等级1:
1 激光标准的分类
激光国际标准:Class1 IEC60825-1
激光欧盟标准:EN60825-1
激光美国标准:Class1 FDA 21CFR
激光国内标准:1 类 GB 7247.1
2 读解-1 类 GB 7247.1
看标准的定义,我国标准2012就是国际标准:IEC 60825-1:2007
2.1 目录解读:
这一页讲了规范的基本定义和标记、已经其他说欧姆新的要求:
然后,进行了简单的分类,这里我把安规1级别相关的一些附件说明高亮了。
2.2 重要的参数:
MPE(最大允许照射量)
AEL(可达发散)
【案】可以到达的发散,依据激光的发散光斑(光束)和孔径的大小之比来进行衡量单位的选择:
激光光束大于光阑孔径,用瓦特或焦耳w,j
当光阑大于激光束直径,用W/M^2来表示
AEL(可达发散极限)
accessible emission limit (AEL)
2.3 一类激光器的安全定义:
我们看到,主要是有上述红框的定义限制:
【注1】:
除此之外,对于,时间大于一秒的激光应用,需要考虑热叠加效应:
见定义:8.2和8.3e
里面定义了,激光器一类的标准在表4:
注意有两个表格:
可以看到,不同波长和发射持续的时间的定义不同,而归为不同的级别
940波长为例,见下图:

Ref:
安规认证标准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