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Mr.K 主笔| Wendy.L 编辑| Emma
来源| 技术领导力(ID:jishulingdaoli)
K哥身边的朋友,购买新能源车的占比越来越高,在被誉为中国硅谷的上海张江镇,蔚/小/理/比亚迪等新能源车企,更是一年内8家直营店开进长泰广场,“收割”了海量的IT男。
如今消费者走进商场,“逛吃逛吃”之余能看遍多个新能源车品牌,一台手机解决试驾预约、订车、个性化选配等所有环节,价格透明且便捷高效。
其实新能源车“开进”商场,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2021-2022中国汽车流通行业发展报告》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商场店已达2200余家。近7成集中分布在20个主要城市,其中,上海、深圳和北京的商场店均已超过100家。
在过去这三年,疫情大流行、地缘政治冲突不断、贸易战等等影响,波及到了各行各业,经济整体处于低走,但新能源车却逆势大爆发,销量增长犹如火箭升空:
2020年下半年开始,纯电汽车销量连续六个月始终保持翻倍増长,年末高点相比年初竟相差超20倍。
2021年成功接棒,全年新能源车销量接近300万辆,同比増长145% ;按月来看,月销量级由10万+突破到40万+ 。
2022年,尽管黑天鹅事件频发,但在供应链危机后,月销稳定在40万辆之上,同比去年继续翻倍式増长。
来源:有数 data vision
至于新能源车市场渗透率,则是从2020年的10%不到,至2022年最高点已经攀升到了30%。
以一个具体的国产车企比亚迪为例,从"卖岀第1辆新能源汽车到第100万辆新能源汽车”用时13年,从“100万到200万”用时1年,从“200万至300万”仅用时半年。
毫无疑问,新能源车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站上行业风口中的风口。
那么到底为什么,新能源汽车能“收割”到如此多的人?
01
政策补贴支持
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落地与发展
众所周知,过去的几年,国家在新能源车上给出了巨大的支持补贴。
根据《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中央财政对试点城市私人购买、登记注册和使用的新能源汽车给予一次性补助(包括用户),对动力电池、充电站等基础设施的标准化建设也都给予适当补助。
而且,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将延长至2023年12月31日,以开票价15万元的新能源汽车为例,可为消费者节省13.2万元。
不仅如此,今年我国还明确了减征乘用车车购税政策,根据政策,2022年6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购买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的车辆购置税将减半,计税价格不超过30万元。
在新能源汽车出现之前,如果想要买一辆零百加速在5秒以内的车,价位通常在50万以上,便宜一些的例如进口福克斯RS、高尔夫R和奥迪S3等,这些车都需要40万元左右,如果加上购置税等一系列费用,落地价基本接近50万元。对普通消费者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然而,随着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到40万就能买到零百加速4秒以内的车型。
准确地说,用30多万的预算就能买到符合上述要求的纯电动汽车不在少数。
其中,售价34.99万元的特斯拉Model 3高性能车型零百加速只需要3.3秒。
卓越的性能配上美丽的价格,还有国家的各种资金补贴加持,新能源车简直就是价格杀手了好吗?
就这还要啥自行车?
02
黑科技加持:
汽车新四化成为主流趋势
随着能源、环境、安全及交通拥堵所带来的问题日益凸显,安全、节能、环保及舒适行驶,提高交通效率,成为汽车产业的创新热点和发展方向,由此诞生了汽车的新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理念, “新四化”细分领域众多,赋予新能源汽车发展无限可能性。其中:
电动化指的是新能源动力系统领域,是汽车行业转型的最早发力点,主要为解决能源清洁和环保问题,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智能化指的车上装备智能驾驶或者驾驶辅助相关系统。未来的汽车会像智能手机一样,成为一个及智能驾驶、智能交互和智能服务于一体的大型智能终端。
网联化即汽车通过车载单元与人、车、路、云全面互联,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平台化即交通管理、信息服务等涉车业务的实现逐步向云平台迁移。“车路人云”一体化正成为大势所趋。
共享化指的是新的出行模式,包括汽车共享与移动出行。
目前,我国汽车“新四化”整体进程较快,电动化愈发成熟,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将手握接力棒,开启新能源汽车革命下半场。如今市场上大多数主流的新能源车型又至少具备了其中三点(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
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快速渗透,软件定义汽车时代来临。
诸多令人眼花缭乱的黑科技加持,对于向来站在研发高点的IT从业人士,自然对新能源车接受度更高,加上购买力也强,成为会成为新能源智能汽车的潜在用户或忠实粉丝,只是时间早晚问题。
图:典型的集汽车“新四化”于一体的应用
百度Apollo自动驾驶出租车
03
造车新势力的崛起,铺天盖地的营销
开拓了新能源车的巨大市场空间
一提到互联网模式,你会想到什么?
雷军有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
专注在你擅长的事情上,把产品做细、做精致,做到自己能力的极限,从而达到别人触不到的高度和水准。
小步快跑、快速迭代,保持极高的成长速度同时,注重用户的体验,一款产品超过了用户的心理期待,就能形成真正的口碑。
如今“互联网模式”被用在了造车上, 科技巨头凭借自身在软件行业的优势,纷纷与传统车企合作,入局车联网、智能驾驶领域,成为当下的投资焦点。
同时,互联网公司的入局,逼得整个汽车行业都开始“卷”了起来。不管是国企私企还是外企,整车企业为了中国智能驾驶领域的先驱正紧抓市场红利期,主流主机厂企业都制定了至少5年的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规划。
造车的过程更是卷出了天际,拼性能、拼续航、拼智能座舱、拼炫酷外饰,乃至于卷着卷着开始拼企业文化和用户服务,估计卷到最后,智能汽车将会所向披靡无所不能,就等着它感动中国感动全世界了。
当然最令人感动的,还要属利润,国产新能源车的毛利是低到令人咋舌。
从盈利情况来看,目前只有比亚迪和特斯拉实现了盈利。特斯拉由于入局早、规模大、加上超高单车毛利,是所有车企里盈利能力最强的车企。
但今年1月6日,特斯拉国产车型宣布全系降价,Model 3和Model Y的起售价分别降至 23万元和26万元,价格同比下降20%左右。紧接着,特斯拉在日本、美国、德国、加 拿大、新加坡等国家都选择降价或者给客户提供折扣。
降价的原因当然是特斯拉不再供不应求了——这还要多谢国产新能源车齐上阵“围剿”,抢占了市场份额,使龙头老大也不得不迫于压力低头放价。
而比亚迪虽然号称单车毛利只有88块,但随着规模效应,相较往年盈利能力増长显著。
蔚小理中,尽管整体行情一片大好但依旧无法走岀亏损泥潭,至于自游家、爱驰、天际、恒驰、威马等,已经一只脚迈入ICU······
原因大家都懂,尽管有部分车型价位不低,但互联网造车加上了那么多的黑科技,背后的研发+营销费用,实在是太太太太太高了。
巨大的市场空间已经逐渐被打开,但是到底谁家还能继续坚挺活下去笑到最后,就还得拭目以待了。
04
资本市场的追捧
新能源及智能驾驶板块的热度一路狂飙
前面我们说道,其实大多数的新能源/智能驾驶汽车企业的头上,始终悬挂着 "盈利”这把达摩剑。但是一边是亏损得几乎能进ICU,另一边却又是疯狂在研发上撒钱。新能源及智能驾驶造车企业,哪里来的底气?
——当然是资本给的。
仅2022一年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投融事件共高达338起,较上一年年增加了91起,已披露融资规模1314.6亿元,同比增长了11.5%,产业链公布了200多个重大建设和项目投资,总投资额超过13000亿元,投资规模超过100亿元的项目40余个。
在经济下行、疫情反复、缺芯少电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行业却仍然一路“高歌猛进”,全年销量688.7万辆,渗透率突破了25%, 提前三年超额完成任务。
作为资本的新宠,新能源汽车的投资市场更是动辄万亿级别。
产业投资覆盖领域更广,渗透到产业链上下游,电池材料、电池回收、新能源商用车、自动驾驶硬件等都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和投资。
而且,伴随着汽车革命从上半场的电动化,下半场的智能化也已经如火如荼得开启。投资方向也在逐步从电动化朝智能化、网联化延伸,并随着电动化的优势局面的全面打开。
总而言之,不管是车辆还是资本,新能源汽车总有一种姿势来收割你,准备好了,就得赶紧上车。
05
新能源汽车,未来路在何方?
在刚刚举行的专家媒体沟通会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有这样一段总结发言:
电动化只是汽车革命的上半场。这一阶段,我们的仗打得很漂亮。但与这次变革相关的技术、商业模式还在创新、发展之中。接下来竞争的焦点在网联化、智能化。
而智能驾驶,已不仅仅是国家战略,更是大国博弈的一环。
欧盟、美国、日本都在轮流出台政策抢占制高点,多年来我国政策也是精心呵护新能源及智能驾驶行业发展。
图:智能驾驶等级划分
在新能源车行业,我国L2级智能驾驶正在快速装机落地,2022年渗透率超30%。行业正处于从低级别驾驶辅助、到高级别真正自动驾驶的关键时期。技术与安全是首要考量、配套与成本是落地关键。
智能驾驶的实现,本质上是看感知、决策、执行三大核心系统的协同发展,感知层类似五官,感知环境、搜集数据,决策层类比大脑,处理数据、输出指令,执行层类比四肢,执行智能驾驶指令。
智能驾驶产业要发展成熟,离不开智能交通建设、真正实现从单车智能到车路协同,也离不开规模效应和技术迭代发展。需要密切关注车载摄像头、超声波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高精地图、算法、AI芯片、计算平台、线控制动、线控转向等核心环节国产化自主可控进程。
正如陈清泰理事长所言,我国的优势并不在汽车企业,而在通信企业、在互联网企业、在众多高技术公司。因此,跨界融合、跨界合作是成功的关键。
他认为,要充分释放这场汽车革命造福社会的潜能,必须将电动汽车与新能源、新一代移动互联网、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实现融合与对接,推动能源革命、信息革命、交通革命和智慧城市的建设。
而新一代移动通信、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数字化等方面,恰恰是近年我国发展良好的产业。
我们有理由也有信心去相信,只要把握得好,在汽车这下半场革命当中,中国完全有可能再次胜出。
号主简介
号主介绍:Mr.K,黄哲铿,国内知名IT管理专家,「顿悟山丘」咨询 创始人,科技媒体「技术领导力」主笔。畅销书《技术人修炼之道》《技术管理之巅》作者,曾担任壹药网 技术VP、1号店技术总监、海尔农业电商CTO。分享个体成长、团队管理、企业数字化转型、科技评论。
点击下方关注,和我们一起
提升认知与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