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期与运行期

编译期确切地说应该是得到obj文件的过程,得到最后可执行文件的过程叫链接

编译期最前,最后的是运行期。
编译期错误是编译期间就能被编译器捕捉到的错误,譬如定义一个过大数组,不过最常见的还是语法错误或者拼写错误。运行期错误可以也可以是分配一个过大的数组,不过在C++里面这个可以因为new[]或者malloc产生,C里面一般由malloc产生。运行期错误还有表达式中的被0除、越界访问等。

编译期分配内存并不是说在编译期就把程序所需要的空间在内存里面分配好,而是说在程序生成的代码里面产生一些指令,由这些指令控制程序在运行的时候把内存分配好。不过分配的大小在编译的时候就是知道的,并且这些存贮单元的位置也是知道的。
而运行期分配内存则是说在运行期确定分配的大小,存放的位置也是在运行期才知道的。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A{
public:
       virtual void f(){cout<<"A"<<endl;}
};

class B:public A
{
private:
       void f(){cout<<"B"<<endl;}
};

int main()
{
       A* pA = new B();
       pA->f();
       return 0;
}

出现了很有趣的结果,在main函数中,访问到了B类中的私有方法。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一般来说外部对象访问类的私有成员,除非是友元,否则在编译的时候就会报错,但是上面那段代码却可以正常的编译通过。

       C++因为支持面向对象编程,制订了一系列实现策略的语言机制。其中,各种各样的“限制”主要是出现在编译时:因此如果直接B  d; d.f();   就会导致编译错误:编译器发现   B::f()是B类的私有成员函数,因此拒绝这样的访问。

             这里我们可以区分类和对象:类是编译期的概念,也是“访问权限”、“成员数据”、“成员函数”这几个概念的“作用域” 。而对象的作用域是运行期。它包括类的实例、引用和指针。     
       *pA    =    new     B();  
   这里    pA    是一个     A* , 所以就作为一个A类的指针参与了编译;因此从pA调用f()在编译器眼中,就是调用了A类的公开成员函数f()因此通过编译;然后在运行时,由于多态作用 pA调用的f()是派生类的f()成员函数。虽然这时f()是private成员函数,但是由于    private/public    这些访问控制是编译时的限制,在运行时无效, 所以B::f() 被成功调用。如果能够理解这两个在不同时间作用的概念,这个问题就很好理解.
  • 1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