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热电偶)与RTD(热电阻)综合解析
在工业自动化和传感器领域,输入信号 TC 和 RTD 通常指以下两种温度传感器的信号:
1. TC(Thermocouple, 热电偶)
工作原理
- 热电效应(塞贝克效应):两种不同金属接合点受热时产生热电势(μV级),温差越大,电势差越大。
- 冷端补偿:需通过变送器或电路补偿冷端(环境温度)误差。
型号类型
类型 | 材质组合 | 温度范围 | 特点 |
---|
K型 | 镍铬-镍硅 (Cr-Ni/Si) | -200°C ~ 1370°C | 通用性强,性价比高 |
J型 | 铁-康铜 (Fe-CuNi) | -40°C ~ 750°C | 适用于还原性环境 |
T型 | 铜-康铜 (Cu-CuNi) | -200°C ~ 350°C | 低温稳定性好 |
S/R型 | 铂铑10-铂 (Pt-Rh/Pt) | 0°C ~ 1768°C | 高温高精度,成本高 |
接线方式
- 补偿导线:需匹配热电偶类型(如K型用KX线)。
- 极性要求:正负极严格对应(如K型红色为正极)。
- 冷端处理:通过Pt100等测量环境温度并输入变送器。
应用场景
- 高温测量(熔炉、发动机尾气)。
- 快速动态响应(火焰检测、焊接)。
- 恶劣环境(氧化/腐蚀性气氛)。
实物图片

2. RTD(Resistance Temperature Detector,热电阻检测器)
工作原理
- 电阻-温度特性:金属电阻值随温度线性变化,公式:
R
t
=
R
0
[
1
+
α
(
T
−
T
0
)
]
R_t = R_0 [1 + \alpha(T - T_0)]
Rt=R0[1+α(T−T0)]
(例:Pt100在0°C时 $ R_0 = 100Ω $,α=0.00385/°C)
型号类型
类型 | 材质 | 0°C电阻(Ω) | 温度范围 | 特点 |
---|
Pt100 | 铂 | 100Ω | -200°C ~ 850°C | 高精度,稳定性最佳 |
Pt1000 | 铂 | 1000Ω | -50°C ~ 550°C | 灵敏度高,抗干扰强 |
Cu50 | 铜 | 50Ω | -50°C ~ 150°C | 低温线性好,易氧化 |
接线方式
- 二线制:简单但误差大(短距离低精度)。
- 三线制:补偿引线电阻(工业常用)。
- 四线制:完全消除引线误差(实验室高精度)。
应用场景
- 中低温高精度测量(实验室、制药)。
- 长期稳定性要求高(恒温箱、HVAC系统)。
- 低噪声环境(避免热电偶信号干扰)。
实物图片

3. TC与RTD对比
特性 | TC(热电偶) | RTD(热电阻) |
---|
原理 | 热电效应(电压差) | 电阻随温度线性变化 |
精度 | ±1~3°C(需冷端补偿) | ±0.1~0.5°C |
响应速度 | 快(毫秒级) | 较慢(秒级) |
温度范围 | -200°C ~ 2300°C | -200°C ~ 850°C |
抗干扰 | 易受电磁干扰(需屏蔽) | 抗干扰强(电阻信号稳定) |
成本 | 低(金属材料成本低) | 高(铂材料成本高) |
稳定性 | 高温易老化 | 长期稳定性好 |
4. 选型建议
- TC适用场景:高温、快速响应、低成本。
- RTD适用场景:中低温、高精度、稳定性优先。
注意事项
- TC需定期校验冷端补偿电路。
- RTD避免机械应力(影响电阻值)。
- 匹配变送器或PLC输入模块(如TC模块支持mV输入,RTD模块支持电桥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