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数据究竟属于谁?你会为了披萨泄露朋友的隐私吗?

数据货币时代

在数据爆炸的时代,数据已成为世界上最有价值的货币。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在涌现:一天之内,就有5亿条推文飞出,2940亿封邮件出门,而且搜索引擎上的查询次数高达50亿次;每天25000 TB的数据被制造出来。

数据的力量是巨大的。但是,如果我们的数据泄漏了,不管是故意还是无意的,那对我们的隐私、安全甚至整个社会都是个大挑战。这些问题在十年前还完全没人能想象到。现在数据和人权的关系成为了公众热议的新话题,可这些问题往往比看起来更深。

首先,谁真的“拥有”我们的数据?剑桥分析的丑闻揭露后,大家都开始注意到数据所有权的问题。不过,数据所有权不是简简单单的“你”和“你的数据”的事。数据跟其他财产不一样,可以同时归好几个人所有。比如,你在网上买礼物给朋友,就已经分享了关于他们的资料,比如身份、兴趣爱好、甚至地址。

为了观察一个小小的激励是否会影响一个关于隐私的决定,研究人员给一组学生提供了一个免费的比萨——只要他们透露了三个朋友的电子邮件地址。

图片

绝大多数学生选择了比萨,而非保护朋友的隐私。性别差异或他们对隐私的个人敏感性似乎对选择没有任何影响。该研究的作者清楚地写道,人们“在受到激励的情况下,很容易就愿意放弃私人数据”。

然后,数据是怎么来的?有的时候你自己主动给,有的时候被动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连接起来。将来,机器生成的你的数据算不算个人的数据呢?还有,谁会管这些数据?

最后,如果你的数据被整合进一个大数据库(比如国家的医疗信息系统),那会发生什么?这些数据是属于你、你的群体,还是收集它们并可能加以利用的人?

这些问题都不适合简单的所有权框架。

“不受控”的数据

同意就是掌控吗?你可能同意接受cookies,或者在Facebook分享资料。虽然条款说你有发布内容的所有权,但你并不一定能控制它们怎么用。

你的数据和其他数据都会被算法分析,然后这些算法会对你的薪水、健康、工作做出假设。这些权力,从消费者手里,转到了公司。

比如,某保险公司,用面部识别注册顾客,用软件算出你体脂率以确定保费。对公司来说可能很方便,但对消费者呢?

算法或许有用,但也可能不太准,或者过于依赖。举个例子,在美国,有些地方的法官用风险评估算法预测哪儿可能发生暴力犯罪,还判断罪犯会不会再犯。问题是,这些算法不单单看个人数据,也看你和其他人的相似性。

透明度就是个问题。比如,美国监管机构在查Apple的新信用卡,是不是对女性不公平。有人抱怨说,一个人的消费限额比他妻子的高出20倍,可是她的信用评分其实更高。当人们问为什么,官方的回答就是“算法出错了”,但没有解释原因。这样的“同意”,其实啥用也没有。

还有我们的隐私权呢?如果“同意”这个概念有漏洞,隐私权的争议也有漏洞。比如,你不想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昨晚聚会的照片,可是其他人发了,而且里面有你。你不分享,不代表别人不会分享你的数据。

图片

要真正掌控自己的数据,唯一方法就是保持完全隐秘。可是不分享可能意味着错失机会,而且实际上做不到。而且,你不分享也不会阻止别人用你的数据做假设,不管是公司、政府还是数据收集机构。

我们不能只用人权的方法来解决数字时代的隐私问题。因为别人的数据也会影响我们,就像我们自己的数据一样。可能,“隐私”的概念很快就要过时了。

数字化的进步,不一定会带来公平。虽然技术革命给了我们自由交流、联系和获取信息的权利,可它也成了传播假消息、监视和控制的工具。

未来的数据管理,要解决所有权和控制权问题。要意识到数据收集对社会的好处,区分个人数据和大数据集,平衡个人和社会的利益。最重要的是,要平衡个人和机构的权利。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