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自然地理(1-地球)90分以上版本

1、基本概念
宇宙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的(物质性)、是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的(运动性)。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宇宙在空间上无边无际,在时间上无终无始。用时间和空间来表达宇宙的内涵。
天体:又称星体,指太空中的物体,宇宙中存在着无数的天体,可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自然天体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可以归纳为有星光闪烁的恒星、有绕恒星运动的行星、有圆缺多变的月亮、有轮廓模糊的星云、有一闪即逝的流星、有拖着长尾的彗星。
光年:光在真空中沿直线传播一年的距离为光年,是距离量算单位。
恒星日: 春分点连续两次通过同一子午面的时间为一恒星日
太阳日:地球同一点连续两次通过地心与日心连线所需的时间为太阳日,通常用太阳日表示一天
黄赤交角是指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与赤道面的交角。
太阳直射点是地球表面太阳光射入角度(即太阳高度角 )为90度的地点,它是地心与日心连线和地球球面的交点。
正午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间的夹角称为太阳高度角。太阳在天空的位置都以当地正午时为最高,此时为正午太阳高度角。
恒星年地球连续两次通过太阳和另一恒星连线与地球轨道的交点称为一个恒星年
回归年地球连续两次通过春分点称为回归年
闰年是为了弥补因人为历法规定造成的年度天数与地球实际公转周期的时间差而设立的。
纬度一地的纬度就是该地铅垂线对赤道面的夹角。
经度地球上一点离本初子午线以东以西的度数。
2、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地球并不是孤立地存在于宇宙之中的,它与其它天体或者宇宙空间之间通过能量和物质交换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相互影响。
相对位置: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行星,地球沿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进行公转,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是八大行星之一(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
3、地球的形状的地理意义。
形状:通常所说的地球形状就是大地水准面的形状。是指一种以平均海平面表示的平滑封闭曲面,即大地水准面。是赤道略鼓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球体(梨形);赤道的地球直径比通过两极的直径长42.5Km。
意义:
a.日地距离远,将投射到地面的太阳光线视为平行光线。当平行光线射到地球表面时,不同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将各不相同。有规律的从南北纬23.27分之间向两级减小,太阳辐射也按同样的方向降低。
b.造成地球上热量的带状分布和与热量相关的自然现象。地球表面热量分布不均,太阳辐射使地表增暖程度按照同样方向降低,从而造成地球上热量带状分布和所有与地表热状况相关的自然现象(气候植被土壤)的地带性分布。
4、地球质量大小所具有的地理意义
a.地球巨大的质量使它能够吸着周围的气体,保持一个具有一定质量和厚度的大气圈
b.通过大气逆辐射可以起到保温作用
c.具有天气现象
d.存在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e. 没有现在这样的大气圈,就没有海洋和河湖,没有风,没有生物
5、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a. 昼夜更替
地球自转决定昼夜更替,并使地表各种过程具有昼夜节奏。
b. 水平偏向
产生自转偏向力,使得运动物体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无偏转。影响大气运动、洋流、热量和水分的全球平衡。
c.地方时不同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东边的时刻比西边早,即“东早西晚”
d. 产生潮汐波
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使地球体发生弹性变形,在洋面上则表现为潮汐。而地球自转又使潮汐变为与之相反的潮汐波,并反过来对它起阻碍作用。40000年使地球的一昼夜延长1秒,但对地球的长期发展却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e. 与局部运动密切相关
地球的整体自转运动同它的局部运动,例如地壳运动,海水运动,大气运动等都有密切关系。
6、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的关系,以及该规律与两分两至日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1】太阳直射点是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为90°时的角度。
同一时刻: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自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随纬度变化)
同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
【2】黄赤交角:是指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与赤道面的交角。
由于地球公转时黄道面和赤道面不是在同一个平面上的,所以太阳直射点只能到达的最北界限是北纬23°26分,能到达最南的界限是南纬23°26分,也就是太阳直射点只能在南北回归线23°26分之间作周年来回移动。导致全球热量分布也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发生变化。
【3】两分两至
夏至日: 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小值。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自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大值;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大值;
7、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2】造成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a.纬度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两极递减
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两极递减
b.季节变化
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达最大值
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达最大值
【3】昼夜长短变化与极昼极夜现象
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哪个半球白昼就长,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
夏至日至秋分日——北半球昼长于夜,北极圈内有极昼。
秋分日至冬至 日——北半球昼短于夜,北极圈内有极夜。
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产生四季更替
8、纬度与经度的量算规则?(知道东西半球的划分界限)
量算规则:赤道为零度,向南向北各90度,向北是北纬,向南是南纬;
本初子午线为零度经线,向东向西各180度,向东是东经,向西是西经。
9、地球内部圈层及外部圈层的基本结构?
【1】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a.地壳
1)风化壳:最表层。
2)沉积岩层:不连续,厚度4~5km,少数达到10km。
3)硅铝层:主要成分是Si、Al;岩石组成为花岗岩、花岗闪长岩。
4)硅镁层:……………Si、Mg;……………玄武岩
b.地幔
莫霍面至古登堡界面之间,深度35~2900km的圈层
1)上地幔:深35~1000km。上部深60~250km间,岩浆源地,有软流圈之称;对地表地理环境有深刻影响。
2)下地幔:深1000~2900km(下界为古登堡面,美国物理学家)
c.地核
古登堡面以下,2900km~地心

【2】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10、地球圈层构造在分布上的特点?
在高空和地球内部,他们基本上是上下平行分布的,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各圈层却是互相渗透互相重叠的。
11、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特点?
【1】地表的海陆分布不均匀,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海陆二元结构是地球表面结构的基本形态。海陆之别,且以海为主,这是地表结构的最大特点。
【3】海洋不仅面积广大,而且相互连通,组成统一的世界大洋,而陆地却相互隔离,被海洋包围、分割,没有统一的世界大陆。
12、岛屿的分类?
岛屿:同样被海洋所环绕,但面积远比大陆小的小块陆地
海洋中的岛屿可分为:
大陆岛:位于大陆附近并在地质构造上与相邻大陆有密切联系。例如马达加斯加岛,斯里兰卡岛、格陵兰岛、我国的台湾岛,海南岛等。
海洋岛:面积比大陆岛小,与大陆在地质构造上没有直接联系,也不是大陆的一部分。按其成因可分为火山岛和珊瑚岛两类。
13、理解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
①太阳辐射集中分布于地表,太阳能的转化以主要在地表进行
②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同时并存于地表,使海洋表面成为液-气界面,海底成为液-固界面,陆地表面成为气-固界面,而沿岸地带成为三相界面。
③地球表面具有其特有的、由其本身发展形成的物质和现象,如生物,风化壳,土壤层等。这些表成物质乃是地球表层这一有序系统的富熵增长表现。
④相互渗透的地标各圈层之间,进行着复杂
的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并且在交换和循环中伴随着信息的传输。
⑤地球表面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
⑥地球表面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环境,尽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有可能潜入深海或上升至宇宙空间,但地表仍然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场所。

  • 2
    点赞
  • 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