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自然地理(3-大气与气候)90分以上版本

1.基本概念
大气、大气压力、对流层、太阳辐射强度、温室效应、逆温层、辐射逆温、饱和水汽压、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冰晶效应、季风环流、山谷风、焚风、锋、反气旋。
大气:由干洁空气/水汽/悬浮尘粒/杂质组成的连续包围地球的厚层气态混合物质,无色无味,大气中存在着复杂的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这些都与大气本身的物理特征有着密切的联系。大气是自然环境重要组成部分和最活跃的因素,在地理环境物质交换和能量转化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大气层中天气系统的生成与消亡/发展与运动都是全球气候的基础。还使生物免受有害辐射的保护层,所含气体能满足动植物维持生命的需要。
对流层:是大气的最底层,以空气垂直运动旺盛为典型特点。平均高度为11千米,集中了75%的大气和90%以上的水汽/云雾/雨雪等主要天气现象都发生在此层。
太阳辐射强度:是表示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强弱的物理量,单位时间内垂直投射下单位面积上的太阳辐射能
温室效应(花房效应):大气获得能量后依据本身温度向外辐射,称为大气辐射,其中一部分外逸到宇宙空间,一部分向下投向地面,后者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使地面实际损失的热量略少于以长波辐射放出的热量,因而地面得以保持一定的温暖程度,这种保温作用,通常称为温室效应,又称花房效应。
逆温:一般情况下,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可是在某些天气条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气结构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
逆温层(阻挡层):在特殊情况下,某些气层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加,这些气层就是逆温层 逆温层(阻挡层)对大气变化过程及污染的影响?
辐射逆温:近地面层常因夜间地面辐射降温而形成逆温层,气层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加,这个现象被称为辐射逆温
大气压力:大气中各种气体压力的总和
饱和水气压(E):温度一定,单位体积空气中容纳的水汽量有一定的限度,达到这个限度,空气呈饱和状态,称为饱和空气。饱和空气中的水汽压为饱和水汽压,也称为最大水汽压。(饱和水气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不同温度条件下其数值不同)实质:当跑出水面的水分子与落回水中的水汽分子恰好相等时,即系统内的水量和水汽分子含量都不再改变时,水和水汽之间就达到两相相平衡,这种平衡称为动态平衡,动态平衡时的水汽称为饱和水汽,此时的水汽压称为饱和水汽压。
相对湿度(f=e/E*100%):大气实际水汽压e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E之比,用百分数表示,能直接反映空气距离饱和的程度和大气中水汽的相对含量。
相对湿度受温度(主要)和实际水汽压决定,夜间多云/雾霜/露,天气转冷时容易产生云雨等都是相对湿度增大的结果。
绝对湿度(α):单位容积空气所含的水汽质量称为绝对湿度,也称为水汽密度(g/cm3)。(不能直接测量,可间接计算)
冰晶效应:当水滴和冰晶共存时,在温度相同条件下,冰面饱和水汽压小于水面饱和水汽压, 水滴不断蒸发变小,而冰晶则不断凝华增大,这种过程称为冰晶效应(冰晶效应是冷云云滴增长的主要过程;而小(暖)水滴蒸发变小、大(冷)水滴凝结增大却是暖云云滴增长的主要方式)
季风环流:简称季风,指陆地、海洋之间的广大地区,以一年为周期、随季节变化而风向相反的风系(它是由大尺度的海洋和大陆间的热力差异形成的大范围热力环流,夏季由海洋吹向大陆的风为夏季风,冬季由大陆吹向海洋的风为冬季风)
山谷风:当大范围水平气压场较弱时,山区白天地面风从谷地吹向山坡,晚间地面风从山坡吹向谷地(白天:山坡增温强烈,使得谷底上空同高度处冷,山锋处相对热,气流从山谷流向山坡,形成谷风;夜晚:山坡冷却快,谷底上空同高度处冷却慢,相对热,而山坡处相对冷,气流从山坡流向山谷,形成山风)
焚风:是一种翻越高山,沿背风坡向下吹的干热风(在山区,一年四季均可出现)
锋:温度或密度差异很大的两个气团相遇形成的狭窄过渡区域
反气旋:是指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高的水平空气涡旋,也是气压系统中的高压。北半球反气旋中,低层的水平气流呈顺时针方向向外辐散,南半球反气旋则呈逆时针方向向外辐散。
2.暴雨为何总是发生在夏季?(联系饱和水汽压和温度的关系思考)
因为暖季,气温比较高,饱和水汽压大,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含量增多,因而能使原来已处于饱和状态的蒸发面因温度升高而变成不饱和,蒸发增强,当温度降低时,由于饱和水汽压减小,空气中多余的水汽就会凝结出来。饱和水汽压随温度改变的量,在高温时比低温大,在高温饱和空气中形成的云雾要浓,所以暴雨总是发生在暖季。
3.晴天天空呈现蔚蓝色、阴天天空呈现灰白色的原因?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有选择性。主要物质— O3、O2、水汽
和液态水;削弱紫外和红外部分。
散射:有选择性。
空气分子—波长较短的蓝紫光,天空呈蔚蓝色。
大气悬浮微粒—散射光长短波混合,天空呈灰白色。
反射:无选择性。云层有强烈的反射作用。太阳辐射通过大气时,波长短的光波被散射的较多。
晴空时起散射作用的主要是空气分子,波长较短的蓝紫光被散射,天空呈现蔚蓝色。
阴天/大气尘埃较多时起散射作用的主要是大气悬浮微粒,散射光长短波混合,天空呈白色。
4.气压随高度的变化规律与气温和气压条件的关系?
气压/大气压强:从观测高度到大气上界单位面积上(横截面积1平方厘米)垂直空气柱的质量。气压大小取决于所在水平面的大气质量,随高度上升,大气柱质量减小,所以气压随高度上升而降低。
气压相同条件下,气柱温度愈高单位气压高度差愈大,气压垂直梯度愈小,即暖区气压垂直梯度比冷区小。
温度相同条件下,气压愈高单位气压高度差(气压垂直梯度差)愈小,气压垂直梯度愈大。
因此,地面高气压区,气压随海拔上升而很快降低,上空往往形成高空低压。
地面暖流区气压常比周围低,而高空气压往往比同高度的邻区高。
地面冷区气压常比周围高,高空气压往往比周围低。
5.大气对流层和平流层的范围及特点?对流层的基本特点?
对流层:
厚度:本层厚度最簿,并随纬度、季节而不同,在高纬地区平均:8~9km ,中纬地区平均:1012km,低纬地区平均1718km,夏季大于冬季。
平均高度为11km,在热带地区为15-18km,中纬度10-12km,两极附近为8-9km
特点:在大气层的最底层,以空气垂直运动旺盛为典型特点
一是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因为该层的热量来自于地面的长波辐射,平均气温递减率为0.65oC/100m;
二是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因为地面受热不均。
三是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几乎所有的水汽、云、雨、雷、电等现象都发生在此层。
平流层:
从对流层顶到55km左右的大气层气流稳定
特点:一气温随高度升高的分布
下层:其上界离地面约35~40km,为同温层
上层:其上界离地面约50~60km,为逆温层,即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因为平流层上层含有大量的臭氧,臭能大量地吸收太阳紫处线而增温;
二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逆温的存在,对流不易产生。
三水汽、尘埃含量少,天气晴朗,能见度好。
6.大气获得热能的结构?
对太阳辐射的直接吸收(位于低能区,不是主要的直接来源):主要臭氧、水汽、液态水。
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大气的第二大热源)
潜热输送(水分蒸发-水汽凝结是”地-气”间能量交换的主要方式。
大气依靠水汽凝结释放潜热而得到的能量最多/海面陆面水分蒸发使地面热量得以输送到大气层中。一方面水汽凝结形成雨滴或雪,放出潜能给空气。一方面雨滴和雪降落到地面又被蒸发。两过程交替进行。)
感热输送(非主要,陆面/水面温度与低层大气温度不相等)
7.全球气温水平分布特点?
【1】纬度
由于太阳辐射量随纬度变化,等温线分布的总体趋势大致与纬圈平行。
北半球1月等温线比7月等温线密集,表明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南北温差小,南半球也有冬夏气温差别,但季节与北半球相反
【2】同纬度海陆分布影响
同纬度夏季海面气温低于陆面,冬季海面气温高于陆地,等温线发生弯曲。
南半球因海洋面积较大,等温线比较平直;北半球海陆分布复杂,等温线走向曲折,甚至变为封闭曲线,形成温暖或寒冷中心,亚欧大陆和北太平洋上表现的最清楚
【3】洋流的影响
洋流对海面气温的分布有很大影响。
1月太平洋和大西洋北部等温线向北极方向突出,表明黑潮和墨西哥湾暖流具有强大的增温作用,南半球因受秘鲁寒流和本格拉寒流影响,等温线突向赤道方向。7月寒流影响最显著,北半球等温线沿非洲和北美西岸转向南突出,南半球等温线在非洲和南美西岸向北突出
【4】近赤道高温区:5-10°N
近赤道地区有一个高温带,月平均温度冬、夏均高于24℃,称为热赤道。
热赤道平均位于5°-10°N。冬季在赤道附近或南半球大陆上,夏季则北移到20°N左右
【5】极地气温:地球表面气温变化范围- 90℃~63℃
南半球无论冬、夏,最低气温都出现在南极,北半球最低气温夏季出现在极地,冬季出现在高纬大陆。
俄罗斯的维尔霍扬斯克和奥伊米亚康,分别为-69.8和-73℃,被称为寒极。最高温北半球夏季出现在低纬大陆上如撒哈拉、阿拉伯半岛、加利福尼亚等地。世界绝对最高温度出现在索马里境内,为63℃。由此可见,地球表面气温的变化范围在-90℃到63℃之间
8.蒸发的影响因素?
蒸发受气象因子和地理环境影响。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蒸发面的温度、性质、性状、空气湿度和风等等。
蒸发量变化与气温变化基本一致,即每天午后最大日出前最小;夏季大冬季小;海洋大、大陆小。
9.水汽的凝结条件?
空气中水的凝结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空气要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要有凝结核。
空气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的途径:增加空气水汽含量,如暖水面的蒸发;降低气温,大气中水的凝结主要由于空气冷却而产生(绝热冷却:云、雨产生的主要方式;辐射冷却和平流冷却:雾、露、霜等产生的主要方式 ;混合冷却)。
▲凝结核——指具有吸湿性、可作为水汽凝结核心的微粒。其含量随高度递减;陆地多海洋少;城市多乡村少,工业区最多。
10.霜、露形成的天气条件?
【1】近地面层空气湿度要大;
【2】有利于辐射冷却的天气条件(如晴朗无风或者微风的夜晚)
【3】地面或地物热传导不良(如疏松的土壤表面或者植物的叶面)
11.为什么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有利于辐射冷却?
因为微风可使辐射冷却在较厚的气层中充分进行,而且可使贴地空气得到更换,保证有足够多的水汽供应凝结,而无风时可供凝结的水汽不多,风速过大时由于湍流太强,又会使贴地空气与上层较暖的空气发生强烈混合,导致贴地空气降温缓慢,不利于露和霜的生成。
12.辐射雾、平流雾的成因?成都秋冬季节发生辐射雾的天气条件,及其原因
【辐射雾】因地面辐射冷却,使近地面层空气变冷,水汽凝结而成;多出现于秋冬季节无云的夜晚,谚语有 “ 十雾九晴 ” 之说
【平流雾】
暖湿气流移到冷的下垫面上,冷却降温,水汽凝结而形成;出现范围广
【成都多雾成因】
a.地形原因:成都处于盆地地形,四周高中间低导致气体不易对流,大气层稳定,空气湿度大。
b.温度原因:秋冬季节,晴空辐射降温幅度较大,夜间水汽充沛,近地面偏冷,低温无风易形成雾
13.云的分类及特点?
根据云的形状、云底高度及形成云的上升运动的特点可将云分为以下几类。
积状云:出现时常呈孤立分散状态,是由于空气对流上升,体积膨胀绝热冷却,使水汽发生凝结形成的(包括淡积云、浓积云、积雨云)
积状云形成的原因、形态特点、可能孕育的天气现象?
层状云:均匀幕状云层,通常具有较大的范围,覆盖数千万甚至上万平方千米的地区,是由于空气斜升运动、系统性上升运动形成的(分为雨层云、高层云、卷层云)
波状云:表面呈现波状起伏或鱼鳞状的云层,通常因空气密度不同、运动速度不等的两个气层界面上产生波动而形成
14.大气降水的形成过程
【1】云滴凝结(凝华)增长:指水汽分子凝结(凝华)在云滴(冰晶)表面上,使云滴(冰晶)增长的过程。
在云的发展阶段,云体上升绝热冷却,或不断有水汽输入使云滴周围的实际水气压大于其饱和水气压,云滴就会因为水汽凝结或凝华增大。

【2】云滴的碰并增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水滴相碰合并而增大的过程。下降时,大水滴追上小水滴;上升时,小水滴追上大水滴,都会发生碰并,使云滴迅速增大。(云滴下降时,个体大的降落快,个体小的降落慢,于是大的追上小的,碰撞合并成为更大的云滴)

组成云体的云滴、冰晶等体积很小,随着气流的运动会不断冲撞合并增大,当云滴体积增长到足够大,以致气流不能支持时才能形成水滴下降,在下降的过程中不被蒸发才会形成降水。一般,在高空形成的大冰晶在较暖气层中溶化后,和大水滴一起以雨的形式降落。如果气温低于0℃,来不及溶化,就以雪、霰或冰雹等固态水降落。
在云滴增长过程中,上述两种过程共同作用,初期以凝结(凝华)增长为主,后期则以碰并增长为主,尤其在低纬度地区的暖云降水,碰并增长更为重要。

15.降水的基本类型及地球上降水量的地理分布?
【1】按成因:
a.对流雨:近地面气层强烈受热上升,冷却凝结形成积雨云而降雨, 常伴随雷电现象, 又称热雷雨;赤道常年可见,我国夏季常见;
b.气旋雨:气旋中心气压低,空气辐合上升凝结成雨。降水范围广、时间较长;
c.锋面雨:冷暖气团相遇,暖湿气流沿锋面抬升凝结成雨。 降水范围广、时间长。 在温带很常见;
d.台风雨:可产生强度极大的降水。夏秋季常见;
e.地形雨:暖湿气流沿山地迎风坡抬升冷却凝结而降水。 山地迎风坡常形成多雨中心, 而背风坡则由于焚风效应,降水少,成为雨影区
【2】按性质:
a.连续性降水:雨或雪连续不断地下,而且比较均匀,强度变化不大,一般降水历时长、范围广,降水量往往也比较大。
b.间断性降水:雨或雪时下时停,或强度有明显的大小变化,但其变化较缓慢,降水历时长短不等
c.阵性降水:雨或冰雹呈阵性下降,偶尔有阵雪。骤降骤停,或强度变化很突然,下降速度快,强度大,但往往降水历时短,范围小。如果在阵雨的同时还伴有闪电和雷鸣,便是雷阵雨
【3】地理分布(空间分布):
a.赤道多雨带:赤道及其两侧,是全球降水最多的地带,年降水量约 2000 —3000 mm ;
b.副热带少雨带:南北纬 15°— 35 °地带,受副热带高压的下沉气流和信风影响, 干旱少雨,年平均降水量 500 mm 以下,此带的大陆西岸和内部更不到 200 mm,但大东南部受季风、地形影响,可形成多雨中心;
c.中纬度多雨带:大陆西岸受西风控制,大陆东岸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500 — 1000mm ;
d.高纬度少雨带:气温低,蒸发弱,大气含水汽少,一般年降水量不到 300 mm 。
16.全球六个风带七个气压带的分布?
全球共有7个气压带,6个风带。
7个气压带是分别以0°,30°,60°,90°这几条纬线为中心,向南北大体延伸各5-10个纬度。从赤道向两极依次为赤道低气压带(1个),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各1个),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各1个)和极地高气压带(南北各1个)。
6个风带是信风带(北半球——东北信风带、南半球——东南信风带,位于赤道低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西风带(北半球——西南风带、南半球——西北风带,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极地东风带(北半球——东北风带、南半球——东南风带,位于副极地低气压带与极地高气压带之间)。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移动幅度为5-10个纬度。
17.锋面系统的类型?锋的分类?
冷锋的天气特点?(按推进速度的不同)
暖锋的天气特点?
【锋面系统】
冷锋、暖锋、准静止锋、锢囚锋
【锋的分类】
根据锋面两侧冷暖气团移动方向和结构(冷暖气团替代情况)可分为:
①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②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③准静止锋:很少移动或移动速度很慢的锋;
④锢囚锋:两条移动的锋相遇合并所形成的锋。
【冷锋特点】
一型冷锋:
移动慢,锋面坡度较小(1/100)。锋后为稳定性降水区。由于移动慢,暖空气上升较慢较平稳而出现层状云,降雨缓和。冷锋过境时,气温下降,气压升高
二型冷锋:
移动快,锋面坡度较大(1/40~1/80),云雨区较窄。由于移动快,暖空气受冷空气猛烈冲击快速上升而成浓厚的积雨云,常有雷雨狂风。冷锋过境时,气温急降,但时间短暂,锋线一过天气转晴
锋面坡度小 ( 1/150 )。 锋前为较宽的连续性降水区,广阔的云雨区连绵数百公里,造成持续不断的降雨。暖锋会使所经过地区的气温增高
【暖锋特点】
锋面坡度小 ( 1/150 )。 锋前为较宽的连续性降水区,广阔的云雨区连绵数百公里,造成持续不断的降雨。暖锋会使所经过地区的气温增高。
【准静止锋】
a.特点:锋面坡度比暖锋更小( 1/250 ), 锋前连续性降水区更宽广,但降水强度小,持续时间更长。锋面带上常有低气压扰动发生并伴随中到大雷阵雨。
b.举例:我国江南清明节前后细雨绵绵和江淮流域初夏时的梅雨天气都与准静止锋有关。还有昆明准静止锋、南岭准静止锋
18.结合例子综合分析气候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各因素在气候形成中的作用?
【1】气候形成的辐射因子
太阳辐射是气候系统的主要能源,也是气候形成的基本因素,又是一切大气物理过程和现象形成的基本动力,在气候形成中起着主导作用,气候形成的辐射因子是一种纬度因素。(地球辐射平衡温度、地球上的天文气候)
【2】气候形成的环流因子
地表太阳辐射能量分布不均引起的大气环流是热量和水分的转移者,也是气团形成的基本原因,在不同纬度的不同环流形势下形成的气候类型也不相同(大气环流与热量输送和水分循环、大气环流与海温异常)
【3】气候形成的地理因子
地理因子通过对辐射因子与环流因子的影响而作用于气候,任何气候都与一定的地区相联系,即气候现象是结合所在的地理环境而出现的(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19.局地环流的概念及主要类型?
【局地环流】由局部环境如地形起伏、地表受热不均匀等引起的小范围气流。包括海陆风、山谷风、焚风等地方性风。
20.山谷风的现象及形成原因?
【现象】
当大范围水平气压场较弱时,山区白天地面风从谷地吹向山坡;晚间地面风从山坡吹向谷地,这就是山谷风环流。
【形成原因】其形成原理与海陆风相似。
白天山坡空气比同高度的自由大气增热强烈,而山谷上空,同高度上的空气因离地较远,增温较少,山坡上的暖空气沿坡上升,并在上层从山坡流向谷地,谷底的空气则沿山坡向山顶补充,这样便在山坡与山谷之间形成一个热力环流。下层风由谷底吹向山坡,成为谷风。
夜间山坡辐射冷却,降温迅速,而谷地中同高度空气冷却较慢,于是山坡上的冷空气因密度大,顺山坡流入谷地,谷底的空气因汇合而上升,并从上面向山顶上空流去,因而形成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下层风由山坡吹向山谷,成为山风。
平原与高原交接带,由于高原边缘地面气温与平原上空同高度的气温差异,也会出现类似山谷风现象。
21.海陆风的现象及形成原因?
【现象】滨海地区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晚间风从陆地吹向海洋,这就是海陆风环流。
【形成原因】海陆风由海陆热力差异引起,但影响范围局限于沿海,风向转换以一天为周期。白天陆地增温比海面快,陆面气温高于海面,因而下层风由海面吹向陆地,上层则有反向气流。夜间陆地降温快而海面降温缓慢,海面气温高于陆面,海岸与附近海面间形成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气流由陆地吹向海面。
22.为什么晴朗无风的早晨常有露水?
在晴朗无风的夜晚,辐射冷却强烈,近地面层空气因冷却至露点温度,使水汽发生凝结。
23.为什么冬季英国境内雾日多?
因为温湿的西风气流登陆后将热量传给下垫面,降温至露点,而发生水汽凝结。
24.为什么迎风坡多雨?
因为空气上升过程中,体积膨胀对外作功,导致空气本身冷却,每上升100m温度降低10C,随着温度的下降及饱和水汽的减小,当空气上升到一定高度,空气就会达到过饱和而凝结。
25.雾的形成条件?
雾在这三种情况同时产生的时候就会形成,一是冷却,二是加湿,三是有凝结核,增加水汽含量。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和清晨会出现雾,这种雾又被称为辐射雾。
26.形成平流雾的天气条件?
提示:下垫面与暖湿空气的温差大;暖湿空气的湿度大;适宜的风向(由暖向冷)和风速(2-7m/t);层结稳定。

  • 2
    点赞
  • 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