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缓冲和内核缓冲

I/O缓冲

 

#defineBUFFERSIZE 4096

charbuf[BUFFERSIZE];

read(fd, buf, BUFFERSIZE);

write(fd, buf, BUFFERSIZE);

 

这里调用read从描述符fd中读取数据, BUFFERSIZE定义了每次每次读/写的数据长度,这里的

值是4096。该缓冲区的大小对性能将会产生很大影响。

例如:对一个2500字节的文件copy操作

缓冲区大小

readwrite次数

100字节

25rw

1000字节

3rw


原因:     

       用户进程位于用户空间,内核位于系统空间,磁盘只能被内核直接访问。程序读取磁盘上的数据只能通过系统调用readread的代码在内核中,所以当read调用发生时,执行权会从用户代码转移到内核代码,执行内核代码时需要时间的。

       系统调用的开销大不仅仅是因为要传输数据,当运行内核代码时, CPU工作在管理员模式,这对应于一些特殊的堆栈和内存环境,必须在系统调用发生时建立好。系统调用结束后(read返回) CPU切换回到用户模式,必须把堆栈和内存环境恢复成用户程序运行时状态。

       当工作在管理员模式下,程序可以直接访问磁盘、终端、打印机设备,还可以访问全部的内存空间。而在用户模式,程序不能直接访问设备,也只能访问特定部分的内存空间。在运行时刻,系统会根据需要不断地在两种模式间切换。

总结

      CPU把太多的时间消耗在执行内核代码和模式切换上,就不能有很多时间来执行程序中业务逻辑的代码或提供系统服务。所以要尽可能的减少模式间切换。对系统来说,这种时间上的开销是昂贵的。

       应用缓存技术对提高系统的效率是很明显的,它的主要思想是一次读入大量的数据放入缓冲区,需要时从缓冲区取得数据。而不是每次需要数据都直接调用read

 

内核缓存

背景:

       管理员模式和用户模式之间的切换需要消耗时间,相比之下,磁盘的I/O操作消耗的时间更多,为了提高效率,内核也使用缓冲技术来提高对磁盘的访问速度。

实现:

       磁盘是数据块的集合,内核会对磁盘上的数据块做缓冲。内核将磁盘上的数据块复制到内核缓冲区中,当一个用户空间中的进程要从磁盘上读取数据时,内核一般不直接读磁盘,而是将内核缓冲区中的数据复制到进程的缓冲区。当进程所要求的数据块不在内核缓冲区时,内核会把相应的数据块加入到请求数据列表中,然后把该进程挂起,接着为其他进程服务。

       一段时间之后(很短)内核把相应的数据块从磁盘读到内核缓冲区,然后再把数据复制到进程的缓冲区中,然后唤醒被挂起的进程。

       理解内核缓冲技术的原理有助于更好地掌握系统调用:read和write,read把数据从内核缓冲区复制到进程缓冲区,write把数据从进程缓冲区复制到内核缓冲区,它们并不等价于数据在内核缓冲和磁盘之间的交换。

        从理论上讲,内核可以在任何时候写磁盘,但并不是所有的write操作都会导致内核的写动作。内核会把要写的数据析时存在缓冲区中.积累到一定数量后再一次写人。有时会导致意外情况,比如突然断电,内核还来不及把内核缓冲区中的数据写到磁盘上,这些更新的数据就会丢失。

总结:

应用内核缓冲技术导致的结果,提高磁盘I/O效率、优化磁盘的写操作、需要及时地将缓冲数据写入磁盘。当操作磁盘文件时,对其write操作之后,调用fflush将缓冲数据写入磁盘,以防止数据的以外丢失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