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第一章笔记

本文详细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组成、功能、分类以及标准化工作。内容涵盖从物理层到应用层的网络分层结构,OSI模型与TCP/IP模型的对比,以及网络性能指标如速率、带宽和时延等。同时,提到了网络设备的角色和不同网络拓扑结构的特性。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概述

计算机网络概念

计算机网络:就是将分散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线路、软件联合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简单定义:是一些互联的、自治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1)组成部分:硬件、软件、协议
(2)工作方式部分:边缘部分、核心部分
边缘部分:主机组成
核心部分:网络和路由器组成
(3)功能组成:资源子网、通信子网
通信子网:使得网络可以数据交换、存储、传输、控制,由传输介质、通信设备、协议组成。
资源子网:使得网络可以共享,由设备和软件集合而成。
OSI参考模型中,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属于通信子网,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属于资源子网。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数据传输:最重要,最基本的功能
(2)资源共享
(3)分布式处理
(4)提高可靠性
(5)负载均衡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照分布范围分类

(1)广域网(WAN)
(2)城域网(MAN)
(3)局域网(LAN)
(4)个人区域网(PAN)

按照传输技术分类

(1)广播式网络
局域网、广域网中的无线、卫星通信采用此方式
(2)点对点式网络
主要是广域网采用,与广播式网络的区别为:分组存储,路由选择机制。

按照拓扑结构分类

星形、总线形、环形、网状

按照使用者分类

公用网、专用网

按照传输介质分类

(1)有线: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
(2)无线:蓝牙、微波、无线电

计算机网络的标准化工作及相关组织

国际标准化联盟(ISO)

计算机网络性能指标

(1)速率:(数据传输率、比特率)单位b/s,kb/s(k = 10^3),Mb/s(M = 10^6),Gb/s(G = 10^9)
(2)带宽:最高数据传输率
(3)时延
·发送时延:是指分组从主机发送到链路上的时间
计算公式:发送时延 = 分组长度/信道宽度(带宽、发送速率)(s/v)
·传播时延:分组从链路起点到终点的时间
计算公式: 传播时延 = 信道长度/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s/v)
·处理时延
·排队时延
总时延 = 发送时延 + 传播时延 + 排队时延 + 处理时延
(4)时延带宽积
求的是链路长度或者是数据量
时延带宽积 = 带宽 * 时延(v*s)
(5)往返时延RTT
RTT越大,在收到确认之前,可以发送的数据越多
(6)吞吐量
单位时间通过某个网络的数据量
(7)信道利用率
信道利用率 = 有数据通过时间/(有+无)数据通过时间

课后错题总结

选择题部分:
5.计算机网络:硬件、软件、协议组成
客户机:客户访问网络的出入口
服务器:提供服务、存储信息的设备
操作系统:最基本的软件
但是数据库系统可以不用有
7.通信子网组成:传输介质、通信设备、网络协议组成
所以网桥、交换机、路由器等属于通信子网
10.广域网和局域网不同在于:协议和传播技术不同,广域网使用的是点对点传播,局域网使用的是广播式传播
12.局域网接入广域网使用的设备是:路由器
中继器和桥接器通常用于局域网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联网设备
16.局域网采用的是广播式网络,所以不存在路由选择问题,也不需要网络层因为局域网在数据链路层工作,但是需要使用物理层的服务,所以需要服务访问点(服务访问点是层次系统中,上下层通信的接口)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参考模型

计算机网络分层结构

1.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称为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2.报文PDU:两部分,一部分数据信息SDU,控制信息PCI,本层的PDU为上一层的SDU
3.每一层的报文都有自己的名称,物理层为比特,数据链路层为帧,网络层为分组,传输层为报文段,应用层为报文
4.只有对等实体间才讲协议

计算机网络协议、接口、服务

协议

协议的组成:语法,语义,同步
语法规定了格式,语义规定了功能,同步规定了条件和时序

接口

接口是同一结点内相邻两层交换信息的连接点
同一结点相邻两层之间实体通过服务访问点SAP进行交互

服务

服务为下层为紧邻的上层提供的功能调用,是垂直的
服务和协议的区别:第一、服务是本层服务用户可见的,但无法看见下层的协议,即协议对上层的服务用户是透明的,第二、本层协议的实现才能对上层提供服务,第三、协议是水平的,服务是垂直的。只有被上层可见的功能才是服务,而非实现的所有功能。

OSI模型和TCP/IP模型

OSI参考模型

1.七层模型:(从下至上)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1)物理层
传输单位:比特
功能:为数据端设备透明的传输原始比特流
(2)数据链路层
传输单位:帧
功能:成帧、差错控制、流量控制、传输管理
数据链路层提供的是点到点通信,简单说,就是主机间的通信
(3)网络层
传输单位:分组(数据报)
功能:路由控制、差错控制、流量控制、拥塞控制、网络互联
因特网:主要由大量的异构网通过路由器互联而成,主要的协议是基于无连接的IP协议
(4)传输层
传输单位:报文段(TCP)、用户数据报(UDP)
功能:提供可靠传输和不可靠传输、差错控制、复用分用、流量控制
传输层提供的是端到端通信,简单说就是进程间的通信
(5)会话层
功能:为用户进程或表示层实体建立连接并有序传输数据,可以建立、终止、管理会话,可以使用校验点来恢复通信实现数据同步
(6)表示层
功能:主要处理两个通信系统的交换信息表示方式,提供数据格式的变换、数据的压缩和恢复、数据的加密和解密

TCP/IP模型

1.网络接口层、网际层、传输层、应用层
(1)网络接口层对应OSI参考模型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2)网际层对应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
(3)传输层对应OSI参考模型的传输层
主要使用两个协议,传输控制协议(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4)应用层对应OSI参考模型的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5层体系模型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课后错题总结

2.将用户数据报分成一个个数据块传输的优点包括:减少延迟时间、提高错误的控制效率、使多个应用可以公平的共享通信介质、但是会使得有效数据在PDU的占比减少(因为每个分组都要携带源地址和目的地址)
17.数据链路层在分组上增加了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以及控制信息
网络层将高层协议产生的数据封装成分组,并增加第三层的地址和控制信息
19.如果用户A要向用户B 传送数据,首先将数据送入应用层,在该层附加上控制信息后送入表示层。表示层对数据进行必要的变换并加上头部送入会话层。在会话层加头部后送入传输层。在传输层被分割为报文,送至网络层。网络层将数据封装为分组,送至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加上头部和尾部封装成帧送到物理层。物理层数据以比特流的形式发送到物理线路。
20.集线器是一个多端口的中继器,主要运用在物理层。
以太网交换机是一个多端口的网桥,主要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路由器是网络层设备
22.TCP/IP模型中传输层是处理关于可靠性、流量控制和错误校正问题
23.TCP/IP模型中,网络层提供的是无连接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