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光伏发电量消纳的要求与挑战
分布式光伏发电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形式,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其发电量的消纳问题也随之而来,成为制约分布式光伏进一步推广和应用的关键因素。
分布式光伏发电量消纳的基本要求
1. 本地消纳与就地平衡:
分布式光伏发电应遵循“本地发电、本地消纳”的原则,尽可能实现电力的就地平衡。这意味着发电量应主要在开发区域内进行消纳,避免长距离、跨区域的电力输送,以减少输电损失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 电网协调与有序接入:
分布式光伏的开发规模应与所在区域的电网建设发展和用电负荷增长相协调。光伏企业应专注于电源投资,而电网企业则负责接网工程建设及电力消纳,避免重复建设,维护供电秩序,保障电网安全。在并网过程中,需核实光伏组件装机容量,确保与备案容量一致,避免私自增容。
3. 明确的计量点与产权分界:
分布式光伏项目需明确上网和用电电量的计量点。电能计量点应位于分布式光伏与电网的产权分界处,若该处不宜安装计量装置,则需由光伏业主与电网企业协商确定关口计量点。对于“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项目,还需在发电侧并网点和用电侧分别安装计量点。
分布式光伏发电量消纳面临的挑战
1. 电力供需时间错配:
光伏发电存在日内不同时间段的电力供需错配问题。例如,光伏出力主要集中在10点至15点,而用电负荷高峰则通常在8点至10点和18点至22点。这种时间上的不匹配导致光伏发电难以即时就地消纳。
2. 电网调节能力不足:
随着分布式光伏装机量的快速增长,电网调节能力不足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电网需要适应新能源的接入和消纳,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包括电力现货交易、电力辅助服务等多种手段。
3. 储能设备与虚拟电厂的需求:
为了解决分布式光伏的消纳问题,储能设备和虚拟电厂被认为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两个最重要的支撑手段。分布式光伏配置储能可以解决消纳问题,提高用户侧的柔性和可调节性。而虚拟电厂则可以在电网中通过市场供需的方式进行资源匹配,提高电网输配电效率。
4. 配电网容量与投资压力:
分布式光伏的爆发性增长带来了配电网容量不足的问题。传统配电网的设计和运行是基于“单向供电”原则,而分布式光伏的接入则形成了电力的双向流动,对配电网的设计与运行要求发生了根本改变。此外,分布式光伏的发展还涉及配电网的升级改造和运行成本,给电网企业带来了额外的投资压力。
应对策略与未来展望
1. 政策引导与补贴支持: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分布式光伏的可持续发展。例如,提高新能源配储比例和时长,鼓励建立共享储能电站,拉大峰谷电价差等。同时,通过补贴政策激励商家积极性,促进分布式光伏项目的建设和运营。
2. 技术创新与智能化应用:
技术创新是提升配电网消纳能力的关键。通过采用削峰规划与动态增容技术、数字化及AI技术等手段,可以有效提高配电网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此外,分布式智能电网的建设也是促进就近消纳的最佳范式。
3. 市场机制与多方合作:
建立分布式电力的交易机制,促进光伏电力的消纳。例如,推广“隔墙售电”的交易模式,解决电网的输配电费及系统运行费用分摊问题。同时,加强多方合作,包括产品制造供应商、投资开发与运营商、电网公司、电力用户以及地方政府部门等,共同推动分布式光伏的发展。
分布式光伏发电量的消纳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市场机制建设等多方面的措施,可以有效解决分布式光伏的消纳问题,推动其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