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服务架构学习(一):什么是微服务

前言

目前处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爆发期,已经自觉在家隔离5天了,还需在家隔离一周多的时间,因此趁着这段闲暇时光,我决定学习一下微服务架构。为什么呢?因为目前参与的一个项目,经过了两年多的开发周期,迭代了无数版本,代码量惊人,功能繁多冗杂,已经发展到了一定体量,目前慢慢浮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项目组所有成员的注意,例如新人熟悉项目培养慢,代码功能耦合度高且存在大量冗余,修改一个小bug需重新打包部署整个项目,有性能瓶颈等。

什么是系统架构设计

想要学习理解什么是微服务架构,那么提前先简单理解什么是系统架构设计系统架构设计描述了在应用系统的内部,如何根据业务、技术、组织、灵活性、可扩展性以及可维护性等多种因素,将应用系统划分成不同的部分,并使这些部分彼此之间相互分工、相互协作,从而为用户提供某种特定的价值的方式。

单体应用

理解了系统架构设计,我们再说单体应用,通常跟微服务相对的就是单体应用,我们目前的项目就是单体应用,即将所有功能都打包成在一个独立单元的应用程序。正是因为目前单体应用的三层架构存在很多弊端,不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了,所以才会考虑向微服务架构改造。

三层架构示意图

三层架构的具体内容如下:

  • 表示层: 用户使用应用程序时,看到的、听见的、输入的或者交互的部分。
  • 业务逻辑层: 根据用户输入的信息,进行逻辑计算或者业务处理的部分。
  • 数据访问层: 关注有效地操作原始数据的部分,如将数据存储到存储介质(如数据库、文件系统)及从存储介质中读取数据等。

虽然现在程序被分成了三层,但只是逻辑上的分层,并不是物理上的分层。也就是说,对不同层的代码而言,经过编译、打包和部署后,所有的代码最终还是运行在同一个进程中。而这,就是所谓的单块架构

总结一下单体应用的优缺点:

优点:

  • 易于开发: 开发方式简单,IDE 支持好,方便运行和调试。
  • 易于测试: 所有功能运行在一个进程中,一旦进程启动,便可以进行系统测试。
  • 易于部署: 只需要将打好的一个软件包发布到服务器即可。
  • 易于水平伸缩: 只需要创建一个服务器节点,配置好运行时环境,再将软件包发布到新服务器节点即可运行程序(当然也需要采取分发策略保证请求能有效地分发到新节点)。

缺点:

  • 维护成本大: 当应用程序的功能越来越多、团队越来越大时,沟通成本、管理成本显著增加。当出现 bug 时,可能引起 bug 的原因组合越来越多,导致分析、定位和修复的成本增加;并且在对全局功能缺乏深度理解的情况下,容易在修复 bug 时引入新的 bug。
  • 持续交付周期长: 构建和部署时间会随着功能的增多而增加,任何细微的修改都会触发部署流水线。
  • 新人培养周期长: 新成员了解背景、熟悉业务和配置环境的时间越来越长。
  • 技术选型成本高: 单块架构倾向于采用统一的技术平台或方案来解决所有问题,如果后续想引入新的技术或框架,成本和风险都很大。
  • 可扩展性差: 随着功能的增加,垂直扩展的成本将会越来越大;而对于水平扩展而言,因为所有代码都运行在同一个进程,没办法做到针对应用程序的部分功能做独立的扩展。

在总结了单体组件的优缺点后,也就明白了,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微服务架构。虽然说微服务架构也不是完完全全可以将所有问题都解决,也并非微服务架构就没有缺点,只是在应用服务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时,微服务架构可以解决很大一部分问题,它是一个衍生架构,都是从单体架构演化而来的。因为微服务架构本身的复杂性,初创系统出于快速开发、快速验证的考虑,很少在一开始就使用微服务架构。加之微服务的概念在这两年才火,大型单体应用也是看到了开发与维护的成本在不断增加,才会有转型微服务的动力。因此,如何从单体到微服务是一个普遍问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

微服务架构

先从百度上了解一下什么是微服务架构。微服务架构是一种架构模式,它提倡将单一应用程序划分成一组小的服务,服务之间互相协调、互相配合,为用户提供最终价值。每个服务运行在其独立的进程中,服务于服务间采用轻量级的通信机制互相沟通(通常是基于 HTTP 的 RESTful API)。每个服务都围绕着具体业务进行构建,并且能够被独立地部署到生产环境、类生产环境等。另外,应尽量避免统一的、集中式的服务管理机制,对具体的一个服务而言,应根据业务上下文,选择合适的语言、工具对其进行构建。

从描述上来看,给人一种看得懂,但不理解的感受。因此我们继续剖析微服务的特性

  1. 单一职责
    微服务架构中的每个服务,都是具有业务逻辑的,符合高内聚、低耦合原则以及单一职责原则的单元,不同的服务通过“管道”的方式灵活组合,从而构建出庞大的系统。

  2. 轻量级通信
    服务之间通过轻量级的通信机制实现互通互联,而所谓的轻量级,通常指语言无关、平台无关的交互方式。

  3. 独立性
    每个服务在应用交付过程中,独立地开发、测试和部署。
    单块架构
    在单块架构中所有功能都在同一个代码库,功能的开发不具有独立性;当不同小组完成多个功能后,需要经过集成和回归测试,测试过程也不具有独立性;当测试完成后,应用被构建成一个包,如果某个功能存在 bug,将导致整个部署失败或者回滚。
    微服务
    在微服务架构中,每个服务都是独立的业务单元,与其他服务高度解耦,只需要改变当前服务本身,就可以完成独立的开发、测试和部署。

  4. 进程隔离
    单块架构中,整个系统运行在同一个进程中,当应用进行部署时,必须停掉当前正在运行的应用,部署完成后再重启进程,无法做到独立部署。
    在微服务架构中,应用程序由多个服务组成,每个服务都是高度自治的独立业务实体,可以运行在独立的进程中,不同的服务能非常容易地部署到不同的主机上。

再继续总结一下微服务的本质

  1. 服务作为组件
    微服务也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组件,但是跟传统组件的区别在于它可以独立部署,因此它的一个显著的优势。另外一个优点是,它在组件与组件之间定义了清晰的、语言无关、平台无关的规范接口,耦合度低,灵活性非常高。但它的不足之处是,分布式调用严重依赖于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 围绕业务组织团队
    在单块架构中,企业一般会根据技能划分团队,在这种组织架构下,即便是简单的需求变更都有可能需要跨团队协作,沟通成本很高。而在微服务架构中,它提倡以业务为核心,按照业务能力来组织团队,团队中的成员具有多样性的技能。
  3. 关注产品而非项目
    在单块架构中,应用基本上是基于“项目模式”构建的,即项目启动时从不同技能资源池中抽取相关资源组成团队,项目结束后释放所有资源。这种情况下团队成员缺乏主人翁意识和产品成就感。
    在微服务架构中,提倡采用“产品模式”构建,即更倾向于让团队负责整个服务的生命周期,以便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4. 技术多样性
    微服务架构中,提倡针对不同的业务特征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案,有针对性的解决具体业务问题,而不是像单块架构中采用统一的平台或技术来解决所有问题。
  5. 业务数据独立
    微服务架构提供自主管理其相关的业务数据,这样可以随着业务的发展提供数据接口集成,而不是以数据库的方式同其他服务集成。另外,随着业务的发展,可以方便地选择更合的工具管理或者迁移业务数据。
  6. 基础设施自动化
    在微服务架构的实践过程中,对持续交付和部署流水线的要求很高,将促进企业不断寻找更高效的方式完成基础设施的自动化及 DevOps 运维能力的提升。

总结

大体了解过一遍后,心中对微服务架构有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下次继续学习对比分析一下单体应用和微服务应用的优缺点,以及我的项目,为什么要做微服务的改造。

  • 1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