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这么集中的读完一本书,也很久没有频繁的在阅读过程中停下来去思考书中的内容。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第一次读到这种全篇对话体形式的书籍,很容易让人有代入感,特别是当自己有诸多一样的困惑时,更加有阅读的兴趣,想要在书中寻找能够解惑的蛛丝马迹。
这本书的理论基础是阿德勒心理学,阿德勒心理学不是改变他人的心理学,而是追求自我改变的心理学。
所以要始终把自己作为主体,作为第一责任人。以此从三个维度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一、自己和自己的相处之道
首先理解了原因论和目的论这两个概念。原因论关注过去如何导致现在,目的论关注现在如何指向未来。
不否认过去,赋予过去积极的意义。要么和过去隔空击掌,要么和过去握手言和。让一切已发生的,皆有利于我。不要让过去成为借口,成为人生的谎言。
而是应该自我接纳,立足当下,把心安放在当下,活在“此时此刻”,才能活出真实,收获勇气和自由。
二、自己和他人的相处之道
人生都会面临三个课题:交友、工作、爱。这三个课题几乎囊括了我们所有的人际关系。一切烦恼又来源于人际关系。
我们想获得他人的认可,满足别人的期待,不想被别人讨厌,在意别人的评价,迎合别人,想要和别人比赛,这些潜藏的心理都是我们烦恼的根源,把自己束缚在与他人的羁绊中,负重前行。
怎么给自己减负呢,非课题分离莫属。课题分离就像那把斩断绳索的利剑,把人际关系的主动权掌握在了自己手里。你可以靠近,你也可以远离。只要你觉得彼此间的距离和关系恰到好处,不会消耗你。
三、自己和各个共同体的相处之道
课题分离是人际关系的起点,共同体感觉是人际关系的终点。
在共同体中,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要努力建立横向关系,建立平等关系,多去鼓励。不把自己局限于某一个共同体中,倾听更大共同体声音。同时要在共同体中创造自己的价值感。
以上就是我读完被讨厌的勇气这本经典之作之后的整体收获,相信这些启发和收获能指引自己在自我改变的道路上走的更远,行的更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