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拓扑图
二、实验要求
三、实验过程
1.先分别对路由器进行命名,分别为AR1,AR2,AR3,AR4,AR5,AR6
2.对学校网络进行基于192.168.1.0/24的子网划分,对运营商、百度网络进行基于3/3/3/0/24的子网划分,后期为满足要求,将采取配置ACL以允许PC1访问3.3.3.0/24网段,PC2不允许。
[AR1]
[AR2]
[AR3]
[AR4]
[AR5]
[AR6]
PC1
PC2
3.配置静态路由,AR1与AR2间的浮动静态路由
4.配置VLAN局域网
交换机配置
路由器配置
5.运营商内部进行动态路由配置
display ospf peer brief 验证配置
6.尝试学校网络内部是否连通
配置客户端
AR1可以被telnet远程控制
[AR]user-interface vty 0 4
[AR-ui-vty0-4]authentication-mode
[AR-ui-vty0-4]authentication-mode aaa
[AR]aaa
[AR-aaa]local-user qtj password cipher 123456
[AR-aaa]local-user qtj privilege level ?
[AR-aaa]local-user qtj privilege level 15
[AR-aaa]local-user qtj service-type telnet
四、实验心得
本次实验要求分置三个区域,分别是学校网络、运营商、百度网络,使用到了六个路由器,我们首先分别对六个路由器中的AR1,AR2基于学校内部网段192.168.1.0/24进行划分,配置acl来实现PC1可以正常访问3.3.3.0/24网段,但是PC2不允许。在学校内部使用静态路由配置,两条链路做浮动静态路由通过AD来实现,即当主链路失效时,备份链路自动启用。对运营商要求使用动态路由协议,即ospf和router-id的使用。让AR1可以被telnet 远程控制,对AR1创建远程连接,设置账号密码验证后开启aaa验证,创建新用户,在控制端,telnet远程管理此用户实现远程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