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方法模式,定义一个用于创建对象的接口,让子类决定实例化哪个类。工厂方法使一个类的实现延迟到其子类。
示例代码如下:
// 抽象产品类代码
public abstract class Product {
public void method1(){
// 公共方法
}
// 抽象方法
public abstract void method2();
}
// 具体产品类
public class ConcreteProduct1 extends Product{
@Override
public void method2() {
// 业务逻辑
}
}
// 具体产品类
public class ConcreteProduct2 extends Product{
@Override
public void method2() {
// 业务逻辑
}
}
// 抽象工厂类
public abstract class Factory {
public abstract <T extends Product> T CreatedProduct(Class<T> c);
}
// 具体工厂类
public class ConcreteFactory extends Factory {
@Override
public <T extends Product> T CreatedProduct(Class<T> c) {
Product product = null;
try {
product = (Product) Class.forName(c.getName()).newInstance();
} catch (Exception e) {
// TODO Auto-generated catch block
e.printStackTrace();
}
return (T) product;
}
}
// 场景类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Factory factory = new ConcreteFactory();
Product product1 = factory.CreatedProduct(ConcreteProduct1.class);
Product product2 = factory.CreatedProduct(ConcreteProduct2.class);
// 业务
}
}
在工厂方法模式中,抽象产品类 Product 负责定义产品的共性,实现对事物最抽象的定义;Creator为抽象创建类,也就是抽象工厂,具体如何创建产品类是由具体的实现工厂 ConcreteCreator 完成的。
优点有很多:
首先,良好的封装性,代码结构清晰。一个对象创建是有条件约束的,如一个调用者需要一个具体的产品对象,只要知道这个产品的类名(或约束字符串)就可以了,不用知道创建对象的艰辛过程,降低模块间的耦合。
其次,工厂方法模式的扩展性非常优秀。在增加产品类的情况下,只要适当地修改具体的工厂类或扩展一个工厂类,就可以完成“拥抱变化”。
再次,屏蔽产品类。这一特点非常重要,产品类的实现如何变化,调用者都不需要关心,它只需要关心产品的接口,只要接口保持不变,系统中的上层模块就不要发生变化。因为产品类的实例化工作是由工厂类负责的,一个产品对象具体由哪一个产品生成是由工厂类决定的。
最后,工厂方法模式是典型的解耦框架。
工厂方法的扩展:
1. 变为简单工厂模式:
将抽象工厂类去掉,并将具体工厂中的方法加上 static 关键字,即转为简单工厂模式。(简单工厂模式不符合开闭原则,扩展比较困难)
多个工厂类:
将一个具体工厂,扩展为多个具体工厂,来实现各自产品的实例化。延迟初始化;
在具体工厂中加一个 Map 来存储实例化过的对象,这样在之后的创建时,从 Map 中查找如果有需要的对象就直接返回,没有才创建,减少对象创建和销毁带来的消耗。可以用来限制实例化对象的数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