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简史
技术发展
使用
计算机后,随着数据处理量的增长,产生了数据
管理技术。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与计算机硬件(主要是外部存储器)系统软件及计算机应用的范围有着密切的联系。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阶段和高级数据库技术阶段。
人工管理
50年代中期之前,计算机的软
硬件均不完善。硬件存储设备只有
磁带、卡片和纸带,
软件方面还没有
操作系统,当时的计算机主要用于
科学计算。这个阶段由于还没有
软件系统对数据进行管理,
程序员在程序中不仅要规定数据的
逻辑结构,还要设计其
物理结构,包括存储结构、
存取方法、输入输出方式等。当数据的物理组织或存储设备改变时,
用户程序就必须重新编制。由于数据的组织面向应用,不同的计算
程序之间不能共享数据,使得不同的应用之间存在大量的重复数据,很难维护
应用程序之间数据的一致性。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可归纳为如下几点:
*数据组织面向应用,数据不能共享,数据重复。
*在
程序中要规定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数据与程序不独立。
文件系统
上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由于计算机大容量存储设备(如
硬盘
)的出现,推动了
软件技术
的发展,而操作系统的出现标志着
数据管理
步入一个新的阶段。在文件系统阶段,数据以文件为单位存储在外存,且由操作系统统一管理。操作系统为用户使用文件提供了友好
界面
。文件的逻辑结构与物理结构脱钩,
程序
和数据分离,使数据与程序有了一定的独立性。用户的
程序
与数据可分别存放在
外存储器
上,各个
应用程序
可以共享一组数据,实现了以文件为单位的数据共享。
但由于数据的组织仍然是面向
程序
,所以存在大量的
数据冗余
。而且数据的逻辑结构不能方便地修改和扩充,数据逻辑结构的每一点微小改变都会影响到
应用程序
。由于文件之间互相独立,因而它们不能反映
现实世界
中事物之间的联系,操作系统不负责维护文件之间的联系信息。如果文件之间有内容上的联系,那也只能由
应用程序
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