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程序的时候遇到了如何求字符串占多少长度的内存空间问题。先看一行代码:
std::string s("hello");
sizeof(s)
结果有点出人意料,竟然是4。
百思不得其解,于是google求助,找到一个博客讲解的比较清楚:http://www.cnblogs.com/wanghetao/archive/2012/04/04/2431760.html
既然决定以后写博客的时候,不在ctrl+c、ctrl+v了,所以写写个人的理解与总结。
1.定义:
首先来看primer给出的定义:sizeof操作符的作用是返回一个对象或者类型名的长度,长度的单位是字节,返回值的类型为size_t. 也就是说,sizeof可以用来求一个对象或者一个类型所占的内存空间的大小。但其实在求一个std::string类型对象所占的内存大小的时候,一般用size()或者length()方法,这两个方法的返回值也是size_t。
2.举例:
string strArr[] = {"Trend", "Micro", "Soft"};
sizeof(strArr);
结果为12.
解释:string的具体实现,可能在各个库里可能不同。但在同一个库中,无论你的string里存放在多少个字符串,其sizeof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字符串所占的空间是从heap动态分配的,与sizeof无关。
3.让人略感意外的一些例子
(1)int a = 0;
cout<<sizeof(a = 3)<<endl;
cout<<a<<endl;
结果:4
0
不是想象中的4 、 3.
解释:是因为sizeof在编译时处理的特征。由于sizeof不能被编译成机器码,所以sizeof作用范围内,也就是()里面的内容也不能被编译,而是被替换成类型。=操作符返回左操作数的类型,所以a=3相当于int,而代码也被替换为:
int a = 0;
cout<<4<<endl;
cout<<a<<endl;
所以,sizeof是不可能支持链式表达式的。
(2) char strArr[] = "abcdef"; //end with null terminator
int intArr[20] = {2, 5};
char strArr2[2][3] = {"aa", "bb"};
sizeof(strArr) = 7;
sizeof(intArr) = 80;
sizeof(strArr2) = 6;
double* (*a)[3][6];
cout<<sizeof(a)<<endl; // 4
cout<<sizeof(*a)<<endl; // 72
cout<<sizeof(**a)<<endl; // 24
cout<<sizeof(***a)<<endl; // 4
cout<<sizeof(****a)<<endl; // 8
a是一个很奇怪的定义,他表示一个指向 double*[3][6]类型数组的指针。既然是指针,所以sizeof(a)就是4。
既然a是执行double*[3][6]类型的指针,*a就表示一个double*[3][6]的多维数组类型,因此sizeof(*a)=3*6*sizeof(double*)=72。同样的,**a表示一个double*[6]类型的数组,所以sizeof(**a)=6*sizeof(double*)=24。***a就表示其中的一个元素,也就是double*了,所以sizeof(***a)=4。至于****a,就是一个double了,所以sizeof(****a)=sizeof(double)=8。
字符串的sizeof和strlen
考虑下面的问题:
char a[] = "abcdef";
char b[20] = "abcdef";
string s = "abcdef";
cout<<strlen(a)<<endl; // 6,字符串长度
cout<<sizeof(a)<<endl; // 7,字符串容量
cout<<strlen(b)<<endl; // 6,字符串长度
cout<<sizeof(b)<<endl; // 20,字符串容量
cout<<sizeof(s)<<endl; // 12, 这里不代表字符串的长度,而是string类的大小
cout<<strlen(s)<<endl; // 错误!s不是一个字符指针。
a[1] = '\0';
cout<<strlen(a)<<endl; // 1
cout<<sizeof(a)<<endl; // 7,sizeof是恒定的
strlen是寻找从指定地址开始,到出现的第一个0之间的字符个数,他是在运行阶段执行的,而sizeof是得到数据的大小,在这里是得到字符串的容量。所以对同一个对象而言,sizeof的值是恒定的。string是C++类型的字符串,他是一个类,所以sizeof(s)表示的并不是字符串的长度,而是类string的大小。strlen(s)根本就是错误的,因为strlen的参数是一个字符指针,如果想用strlen得到s字符串的长度,应该使用sizeof(s.c_str()),因为string的成员函数c_str()返回的是字符串的首地址。实际上,string类提供了自己的成员函数来得到字符串的容量和长度,分别是Capacity()和Length()。string封装了常用了字符串操作,所以在C++开发过程中,最好使用string代替C类型的字符串。
简而言之就是:strlen接收一个指针,计算指针所指向的内存空间中所占的字符个数,亦即字符串长度,统计的时候,不统计'\0'字符,也就是不把终止符计算在内。而sizeof计算一个类型长度,或者对象所占的内存空间大小,计算的时候要把终止符计算在内的。
struct的sizeof问题
因为对齐问题使结构体的sizeof变得比较复杂,看下面的例子:(默认对齐方式下)
struct s1
{
char a;
double b;
int c;
char d;
};
struct s2
{
char a;
char b;
int c;
double d;
};
cout<<sizeof(s1)<<endl; // 24
cout<<sizeof(s2)<<endl; // 16
同样是两个char类型,一个int类型,一个double类型,但是因为对界问题,导致他们的大小不同。计算结构体大小可以采用元素摆放法,我举例子说明一下:首先,CPU判断结构体的对界,根据上一节的结论,s1和s2的对界都取最大的元素类型,也就是double类型的对界8。然后开始摆放每个元素。
对于s1,首先把a放到8的对界,假定是0,此时下一个空闲的地址是1,但是下一个元素d是double类型,要放到8的对界上,离1最接近的地址是8了,所以d被放在了8,此时下一个空闲地址变成了16,下一个元素c的对界是4,16可以满足,所以c放在了16,此时下一个空闲地址变成了20,下一个元素d需要对界1,也正好落在对界上,所以d放在了20,结构体在地址21处结束。由于s1的大小需要是8的倍数,所以21-23的空间被保留,s1的大小变成了24。
对于s2,首先把a放到8的对界,假定是0,此时下一个空闲地址是1,下一个元素的对界也是1,所以b摆放在1,下一个空闲地址变成了2;下一个元素c的对界是4,所以取离2最近的地址4摆放c,下一个空闲地址变成了8,下一个元素d的对界是8,所以d摆放在8,所有元素摆放完毕,结构体在15处结束,占用总空间为16,正好是8的倍数。
这里有个陷阱,对于结构体中的结构体成员,不要认为它的对齐方式就是他的大小,看下面的例子:
struct s1
{
char a[8];
};
struct s2
{
double d;
};
struct s3
{
s1 s;
char a;
};
struct s4
{
s2 s;
char a;
};
cout<<sizeof(s1)<<endl; // 8
cout<<sizeof(s2)<<endl; // 8
cout<<sizeof(s3)<<endl; // 9
cout<<sizeof(s4)<<endl; // 16;
s1和s2大小虽然都是8,但是s1的对齐方式是1,s2是8(double),所以在s3和s4中才有这样的差异。
所以,在自己定义结构体的时候,如果空间紧张的话,最好考虑对齐因素来排列结构体里的元素。
#pragma pack(2) //手动更改对齐方式为每2个字节对齐一次。
不要让double干扰你的位域
在结构体和类中,可以使用位域来规定某个成员所能占用的空间,所以使用位域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省结构体占用的空间。不过考虑下面的代码:
struct s1
{
int i: 8;
int j: 4;
double b;
int a:3;
};
struct s2
{
int i;
int j;
double b;
int a;
};
struct s3
{
int i;
int j;
int a;
double b;
};
struct s4
{
int i: 8;
int j: 4;
int a:3;
double b;
};
cout<<sizeof(s1)<<endl; // 24
cout<<sizeof(s2)<<endl; // 24
cout<<sizeof(s3)<<endl; // 24
cout<<sizeof(s4)<<endl; // 16
可以看到,有double存在会干涉到位域(sizeof的算法参考上一节),所以使用位域的的时候,最好把float类型和double类型放在程序的开始或者最后。
位结构体的内存分配方式,按定义的先后顺序来分配!!!如果一个位域A在另一个位域B之前定义,那么位域A将存储在比B小的位地址中.如果一个位域有多个位时,各个位的排列顺序通常是按CPU的端模式(Endianess)来进行的,即在大端模式(bigendian)下,高有效位在低位地址,小端模式则相反。
可以通过以下的两个例子来说明:即如果一个类型宽度可容纳下多个位域,则在类型宽度大小内,后定义的位域在高位,先定义的在低位。如果容不下,则先在一个类型宽度内尽可能多的位域,存放时先定义的在低位后定义的在高位,一个类型宽度之后,紧接着定义的存放在后续的较大的地址。
structmybitfields
{
unsigned short a : 4;
unsigned short b : 5;
unsigned short c : 7;
}test;
void main(void)
{
int i;
test.a=2;
test.b=3;
test.c=0;
i=*((short *)&test);
printf("%d ",i);
}
在执行i=*((short *)&test);时,取从地址&test开始两个字节(short占两个字节)的内容转化为short型数据,即为0x0032,再转为int型为0x00000032,即50。输出的结果就是50。
一个short类型占2字节,能够容下所有的位域。则在类型宽度内,后定义的在高位,先定义的在低位。
结果为0x0032
struct mybitfield{
char a:4;
char b:3;
char aa;
char c:1;}test;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i;
test.a = 1;
test.b = 1;
test.aa = 1;
test.c = 1;
i=*((short *)&test);
printf("%d /n",i);
return 0;
}
输出结果是273,化为十六进制数0x111,可见是按三个字节来处理了。
一个short类型宽度为2字节,容不下所有的test中的位域,则在一个类型宽度内,尽可能多的存放位域,先定义的在较小的地址,后定义的在较大的地址。即(aa,b,a) 然后在放(c)。
结果为0x0111。验证了以上总结。
http://blog.csdn.net/shifters/article/details/7558046 参考【位结构体中冒号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