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os7 的 Open Stack T 版搭建流程 --- (二)配置 SQL 数据库

配置 SQL 数据库

(1)安装 MariaDB、MariaDB服务器 和 Python 2 PyMySQL

controller
yum install mariadb mariadb-server python2-PyMySQL -y

(2)配置数据库文件

controller
vi /etc/my.cnf.d/openstack.cnf

添加以下内容

[mysqld]
bind-address = 192.168.100.10			# 指定数据库服务器绑定的 IP 地址
default-storage-engine = innodb			# 指定了默认的存储引擎为 InnoDB。
innodb_file_per_table = on				# 设置了 InnoDB 存储引擎的表空间管理方式。当设置为 "on" 时,每个表都会有自己的独立表空间文件。
max_connections = 4096					# 设置了 MySQL 或 MariaDB 服务器允许的最大并发连接数。
collation-server = utf8_general_ci		# 设置了服务器的默认字符集校对规则。
character-set-server = utf8				# 设置了服务器的默认字符集为 UTF-8。

开启 mariadb 服务并设置开机自启动

systemctl start mariadb.service && systemctl enable mariadb.service

初始化数据库

mysql_secure_installation
NOTE: RUNNING ALL PARTS OF THIS SCRIPT IS RECOMMENDED FOR ALL MariaDB
      SERVERS IN PRODUCTION USE!  PLEASE READ EACH STEP CAREFULLY!

In order to log into MariaDB to secure it, we'll need the current
password for the root user.  If you've just installed MariaDB, and
you haven't set the root password yet, the password will be blank,
so you should just press enter here.

Enter current password for root (enter for none): 
OK, successfully used password, moving on...

Setting the root password ensures that nobody can log into the MariaDB
root user without the proper authorisation.

Set root password? [Y/n] y
New password: 
Re-enter new password: 
Password updated successfully!
Reloading privilege tables..
 ... Success!


By default, a MariaDB installation has an anonymous user, allowing anyone
to log into MariaDB without having to have a user account created for
them.  This is intended only for testing, and to make the installation
go a bit smoother.  You should remove them before moving into a
production environment.

Remove anonymous users? [Y/n] y
 ... Success!

Normally, root should only be allowed to connect from 'localhost'.  This
ensures that someone cannot guess at the root password from the network.

Disallow root login remotely? [Y/n] n
 ... skipping.

By default, MariaDB comes with a database named 'test' that anyone can
access.  This is also intended only for testing, and should be removed
before moving into a production environment.

Remove test database and access to it? [Y/n] y
 - Dropping test database...
 ... Success!
 - Removing privileges on test database...
 ... Success!

Reloading the privilege tables will ensure that all changes made so far
will take effect immediately.

Reload privilege tables now? [Y/n] y
 ... Success!

Cleaning up...

All done!  If you've completed all of the above steps, your MariaDB
installation should now be secure.

Thanks for using MariaDB!

登录 MySQL 验证是否成功

mysql -p
  • 8
    点赞
  • 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20.1 ftp服务 ftp采用客户/服务器工作模式,这里采用的是vsftpd ftp服务器软件。ftp工作方式分为两种,一种port主动模式,一种pasv被动模式,是服务主动与被动进行连接。一般ftp服务器都为被动模式 。 20.1.1 vsftp概述 rpm -qc vsftpd /etc/logrotate.d/vsftpd.log /etc/pam.d/vsftpd /*vsftp的安全验证文件*/ /etc/vsftpd/ftpusers /*其中的用户不能登陆ftp*/ /etc/vsftpd/user_list /*其中的用户不能登陆ftp同上一样*/ /etc/vsftpd/vsftpd.conf /*ftp主配置文件*/ /etc/vsftpd/vsftpd_conf_migrate.sh vsftp的主目录的位置在/var/ftp下,并且是系统默认,不能更改。vsftp在通过rpm包安装好后,打开其服务并设为自动运行后,ftp就可以 提供服务了。 20.1.2 vsftp安装与启动 如果没有安装的话,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安装。 rpm -ivh vsftpd-2.0.4-1.2.i386.rpm warning: vsftpd-2.0.4-1.2.i386.rpm: Header V3 DSA signature: NOKEY, key ID 4f2a6fd2 Preparing... ########################################### [100%] 1:vsftpd ########################################### [100%] vsftpd服务采用是独立启动方式来启动的。 chkconfig --level 345 vsftpd on设为开机自启动 service vsftpd start 启动ftp服务。 20.2 vsftp访问配置 20.2.1 vsftp匿名用户 匿名用户:ftp 与anonymous其主目录为/var/ftp 普通用户:用户名为登录用户名,主目录为/home/用户名 20.2.2 vsftp默认配置文件 去掉#后配置选项如下: vi vsftpd.conf anonymous_enable=YES /*匿名用户启用*/ local_enable=YES /*本地用户可登陆*/ write_enable=YES /*是否允许写*/ local_umask=022 /*锁定创建文件权限*/ #anon_upload_enable=YES /*是否允许匿名用户上传*/ #anon_mkdir_write_enable=YES /*是否允许匿名用户创建目录*/ dirmessage_enable=YES /*允许显示目录信息*/ xferlog_enable=YES /*启用记录上传与下载日志*/ connect_from_port_20=YES /*开启20端口*/ #chown_uploads=YES #chown_username=whoever #xferlog_file=/var/log/vsftpd.log /*上传与下载日志文件*/ xferlog_std_format=YES /*使用标准日志格式*/ #idle_session_timeout=600 /*会话空闲时间*/ #data_connection_timeout=120 /*连接超时时间*/ #nopriv_user=ftpsecure #async_abor_enable=YES #ascii_upload_enable=YES /*是否使用ascii格式上传*/ #ascii_download_enable=YES /*是否使用ascii格式下载*/ #ftpd_banner=Welcome to blah FTP service. /*服务器banner*/ #deny_email_enable=YES /*启用电子邮件阻止*/ #banned_email_file=/etc/vsftpd/banned_emails /* 阻止的邮件地址文件*/ #chroot_list_enable=YES /*是否允许用户改变主目录*/ #chroot_list_file=/etc/vsftpd/chroot_list /*允许改变主目录的用户*/ #ls_recurse_enable=YES /*是否允许用户ls -R循环显示每一个目录*/ pam_service_name=vsftpd /*验证服务名*/ userlist_enable=YES /*用户列表中的用户不能登录FTP*/ #userlist_file=/etc/vsftpd/user_list listen=YES /*监听模式*/ tcp_wrappers=YES 说明:默认配置文件就已经能够实现匿名用户对/var/ftp文件内容的下载,以及本机用户对自已主目录的访问(上传与下载)。 20.3 vsftp配置基本实例 20.3.1 改变端口号 vi vsftpd.conf #新增底下一行,原有的配置不动 listen_port=2121 #重启服务 service vsftpd restart 20.3.2 特定用户不能更改目录 使用者的预设目录为/home/username,若是我们不希望使用者redhat在ftp 时能够切换到上一层目录/home,则可参考以下步骤。 #去掉注释 chroot_list_enable=YES chroot_list_file=/etc/vsftpd/chroot_list #或以上选项注释掉,所有用户都不能更改目录。 #编辑下列文件 vi /etc/vsftpd/chroot_list #加入内容 redhat #重启服务 service vsftpd restart 20.3.3 允许匿名上传 vi vsftpd.conf #修改以下内容 anon_upload_enable=YES /*是否允许匿名用户上传*/ anon_mkdir_write_enable=YES /*是否允许匿名用户创建目录*/ #重启服务 service vsftpd restart 注意:对于上传目录,必须设为可写才行。 chmod o+w /var/ftp 20.3.4 取消匿名登录 说明:取消匿名登录后,系统用户都可以通过用户名与密码来访问FTP服务器了。 vi vsftpd.conf #修改以下内容 anonymous_enable=NO #重启服务 service vsftpd restart 20.3.5 设置欢迎信息 vi vsftpd.conf #修改以下内容 ftpd_banner=Welcome to koumm’s FTP service. /*服务器欢迎信息*/ dirmessage_enable=YES /*默认是开启状态*/ #然后在/var/ftp中建立.message文件。 #该文件为目录说明文件,用于对目录的说明,每个目录中都可有。 vi /var/ftp/.message 欢迎访问ftp主目录。 /*通过SecureCRT登录可以打汉字,并可显示*/ #重启服务 service vsftpd restart 20.3.6 以独立进程联机 vi vsftpd.conf #新加入以下内容 setproctitle_enable=YES /*默认是开启状态*/ #重启服务 service vsftpd restart #测试 ps -ef|grep ftp #该功能可能只是在管理上可以查看用户登录的情况吧。 20.3.7 限制下载速度 vi vsftpd.conf #新加入以下内容 anon_max_rate=100000 /*匿名最高速为100KB*/ local_max_rate=200000 /*本机用户最高速为200KB */ #实际速度会在80-120%之间。 #重启服务 service vsftpd restart 20.3.8 使用pasv联机模式 vi vsftpd.conf #新加入以下内容 listen_port=2121 /*监听2121端口,用于防火墙 */ pasv_enable=YES /*启用pasv模式*/ pasv_min_port=9981 /*pasv端口范围*/ pasv_max_port=9986 #重启服务 service vsftpd restart 20.3.9 超级守护程序启动 vi vsftpd.conf #修改以下内容 listen=NO /*监听2121端口,用于防火墙 */ #在/etc/xinetd.d/新建以下内容 vi /etc/xinetd.d/vsftpd service vsftpd { disable = no socket_type = stream wait = no user = root server = /usr/sbin/vsftpd port = 21 log_on_success += PID HOST DURATION log_on_failure += HOST } #重启服务 service xinetd restart 注:该配置是对以前服务的一个加深的理解,也相应的也提供了一个处理问题的思路。 20.3.10 最大连机数 vi vsftpd.conf #加入以下内容 max_clients = 100 /*服务器最大连机默认为0无限制*/ max_per_ip = 5 /*单IP最大连机默认为0无限制*/ #重启服务 service xinetd restart 注:该配置是对以前服务的一个加深的理解,也相应的也提供了一个处理问题的思路。 20.3.11 特定用户不能登录方法一 #其中的用户不能登陆ftp /etc/vsftpd/ftpusers #可以通过以下文件来进行控制的,第行内容。 vi /etc/pam.d/vsftpd #%PAM-1.0 auth required pam_listfile.so item=user sense=deny file= /etc/vsftpd/ftpusers onerr=succeed auth required pam_shells.so auth include system-auth account include system-auth session include system-auth session required pam_loginuid.so #如果把上面的sense=deny改为allow后,也就是说只有/etc/vsftpd/ftpusers中的用户才能够访问ftp服务器了。这里提供了一个配置思路, 以供在实际环境中使用。 20.3.12 特定用户不能登录方法 #编辑下列文件 vi /etc/vsftpd/chroot_list #修改或加入内容user_list文件本身就有,如没有,请手动添加。 # userlist_enable=YES userlist_file=/etc/vsftpd/ user_list #重启服务 service vsftpd restart 20.4 ftp虚拟用户配置 虚拟帐户与samba中的虚拟帐户有点像,就是为了防止别人用真正的帐户登录系统,而采用的一个帐户的别名帐户,而虚拟帐户只能够登录 ftp,而不能用做其它目的。 20.4.1 创建虚拟帐户文件 [root@redhat vsftpd]# vi vuser.txt bill /*用户名*/ password /*密码*/ koumm abc,.123 通过以上文件来创建用户数据库。 20.4.2 创建虚拟帐户数据库文件 [root@redhat vsftpd]# db_load -T -t hash -f vuser.txt /etc/vsftpd_login.db [root@redhat vsftpd]# chmod 600 /etc/vsftpd_login.db [root@redhat vsftpd]# ll /etc/vsftpd_login.db -rw------- 1 root root 12288 6月 15 17:06 /etc/vsftpd_login.db 修改权限以保证安全。 20.4.3 配置pam文件 为了能够使用ftp服务器能够使用数据库文件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还需要修改vsftpd的PAM文件,把以前的pam中的内容注释掉,并加入以下 内容。 [root@redhat etc]# vi /etc/pam.d/vsftpd #auth required pam_listfile.so item=user sense=deny file=/etc/vsftpd.ftpusers onerr=succeed #auth required pam_stack.so service=system-auth #auth required pam_shells.so #account required pam_stack.so service=system-auth #session required pam_stack.so service=system-auth auth required pam_userdb.so db=/etc/vsftpd_login account required pam_userdb.so db=/etc/vsftpd_login 20.4.4 创建虚拟帐户目录 mkdir /var/ftp/vuser useradd -d /var/ftp/vuser vuser useradd ftpvip 说明:创建一个帐户,指定主目录,也是ftp的主目录。不指定就是/home/vuser chown vuser.vuser /var/ftp/vuser chmod o+rw /var/ftp/vuser 20.4.5 编辑配置文件 1.编辑配置文件 [root@redhat pam.d]# vi /etc/vsftpd/vsftpd.conf anonymous_enable=NO /*不能允许匿名用户登录*/ local_enable=YES /*本地用户登录*/ write_enable=NO local_umask=022 anon_upload_enable=NO anon_mkdir_write_enable=NO #加入以下内容 guest_enable=YES /*开启虚拟帐户访问*/ guest_username=vuser /*虚拟帐户对应的系统帐户*/ 说明:虚拟用户的上传下载权限的配置是用匿名配置选项来进行配置的,前提是不能允许匿名用户登录,可以匿名用户可写,虚拟用户就可 以写或上传了。 2.编辑独立配置文件 (1)虚拟帐户配置文件目录 vsftpd可以为不同的虚拟用户创建不同的单独的配置文件,来实现不同的功能,思想就是:可以为不同的虚拟用户对应不同的实体用户,从 而实现不能的功能。 [root@redhat pam.d]# vi /etc/vsftpd/vsftpd.conf 加入以下内容: vi /etc/vsftpd/vsftpd.conf user_config_dir=/ftpconfig /*虚拟用户主配置文件目录*/ (2)单独创建虚拟帐户配置文件 vi /ftpconfig/bill /*创建的虚拟用户*/ guest_enable=yes guest_username=vuser /*设置ftp对应的系统帐号为ftpuser*/ anon_world_readable_only=no /*允许匿名用户浏览文件系统*/ anon_max_rate=50000 /*限定传输速率为50KB/s*/ vi /ftpconfig/koumm /*创建的虚拟用户*/ guest_enable=yes /*开启虚拟帐号登录*/ guest_username=ftpvip /*设置ftp对应的系统帐号为ftpvip*/ anon_world_readable_only=no /*允许匿名用户浏览器整个服务器的文件系统*/ write_enable=yes /*允许在文件系统写入权限*/ anon_mkdir_write_enable=yes /*允许创建文件夹 */ anon_upload_enable=yes /*开启匿名帐号的上传功能*/ anon_max_rate=100000 /*限定传输速度为100KB/s*/ 说明:以上实体用户还需要事先创建,用户的主目录如是事先安装的话在/home中。以上方法可以应用一些复杂的应用环境中。 20.5 ftp客户端 20.5.1 ftp命令 ftp命令的功能是在本地机和远程机之间传送文件。 该命令的一般格式如下: ftp 主机名/IP 最常用的命令有: ls 列出远程机的当前目录 cd 在远程机上改变工作目录 lcd 在本地机上改变工作目录 ascii 设置文件传输方式为ASCII模式 binary 设置文件传输方式为进制模式 close 终止当前的ftp会话 hash 每次传输完数据缓冲区中的数据后就显示一个#号 get(mget) 从远程机传送指定文件到本地机 put(mput) 从本地机传送指定文件到远程机 open 连接远程ftp站点 quit 断开与远程机的连接并退出ftp ? 显示本地帮助信息
Oracle 主要配置文件介绍:profile文件,oratab 文件,数据库实例初始化文件 initSID.ora,监听配置文件, sqlnet.ora 文件,tnsnames.ora 文件1.2 Oracle 主要配置文件介绍1.2.1 /etc/profile 文件 系统级的环境变量一般在/etc/profile 文件中定义 在 CAMS 系统 与数据库 相关的环境变量就定义在/etc/profile 文件中 如下所示 export ORACLE_BASE=/u01/app/oracle export ORACLE_HOME=$ORACLE_BASE/product/8.1.7 export PATH=$PATH:$ORACLE_HOME/bin export LD_LIBRARY_PATH=$ORACLE_HOME/lib:/usr/lib export ORACLE_SID=cams export ORACLE_TERM=vt100 export ORA_NLS33=$ORACLE_HOME/ocommon/nls/admin/data export NLS_LANG=AMERICAN.ZHS16CGB231280 & 说明 1 配置上述环境变量要注意定义的先后顺序 如 定义 ORACLE_HOME 时 用 到 了 ORACLE_BASE 那 么 ORACLE_HOME 的 定 义 应 该 在 ORACLE_BASE之后 2 在使用中文 CAMS 时 环境变量 NLS_LANG 的值应该设置为 AMERICAN.ZHS16CGB231280 如上所示 在使用英文 CAMS时 可 以不设置 NLS_LANG 即去掉 export NLS_LANG=... ... 那一行 也可以 设置 NLS_LANG 的值为 AMERICAN_AMERICA.US7ASCII1.2.2 /etc/oratab 文件 /etc/oratab 文件描述目前系统中创建的数据库实例 以及是否通过 dbstart 和 dbshut 来控制该实例的启动与关闭 如下所示 忽略以#开头的注释部分 : cams:/u01/app/oracle/product/8.1.7:Y 其中 cams 为实例 ID /u01/app/oracle/product/8.1.7为 ORACLE_HOME目 录 Y表示允许使用 dbstart和 dbshut 启动和关闭该实例数据库 如果设置为 N 表示不通过 dbstart 和 dbshut 启动和关闭实例数据库 CAMS 系统要求在 安装完 ORACLE 后要求将该参数修改为 Y 以保证 ORACLE 数据库自启动 和关闭 1.2.3 数据库实例初始化文件 initSID.ora 每个数据库实例都有一个初始化 参数文件 其缺省 存放的路径为 $ORACLE_BASE/admin//pfile 其名称为 init.ora 如 cams 实 例 对 应 的 参 数 文 件 为 initcams.ora 缺 省 存 放 路 径 为 $ORACLE_BASE/admin/cams/pfile 即/u01/app/oracle/admin/cams/pfile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