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堆排序(一)

大根堆:父节点值 大于 子节点

小根堆:父节点值 小于 子节点

1、堆排序的第一步是建堆,即把某个无序的二叉树构建成堆,这里以大根堆为例。

建堆的思路:从堆顶的元素开始遍历,依次与其左右子节点中较大的比较

                        1)若父节点更大,保留父节点位置,开始遍历子节点树杈

                        2)若子节点更大,交换父子节点的位置,开始遍历子节点树杈

                      依次遍历,直至遍历至最后一个节点,具体到代码中为超出了最后一个数的索引值

堆不太好理解,但是在这里只需要知道我们建好的堆里,堆顶的元素一定是最大值

# 向下调整:建堆的过程(大根堆)
def sift(li, low, high): # 将二叉树或部分二叉树变成一个堆的过程,所以在正式排序时是从下往上遍历的
    '''
    low 是堆顶的位置
    high 是堆底的位置,防止越界
    '''
    i = low # i最开始是根节点
    j = 2 * i + 1 # j是左子节点
    tmp = li[low] # 把堆顶存起来
    while j <= high : # 只要j位置有节点,就可以一直循环
        if j + 1 <= high and li[j] < li[j+1]: # 左子节点和右子节点先比较,如果右更大就把j指向右子节点
            j += 1
        if li[j] > tmp: # 如果j位置更大,那么要把j上的放到i上
            li[i] = li[j]
            i = j # 接着往下看一层,新的i变到j原来j的位置上,即把i和j互换
            j = 2 * i + 1 # 新的j是新的i的子节点
        else: # tmp更大,tmp就放在这个i的位置
            li[i] = tmp
            break
    else: # 如果遍历到了堆底,则直接把tmp放在这个i位置上就好了
        li[i] = tmp

2、第二步为排序的实现。

        将待排序的数列看作一个二叉树,堆排序的思路是从最后最小的二叉树开始,依次执行前面的建堆过程,一直迭代到堆顶。这样可以保证整体二叉树一定是一个大根堆。

        建堆完成后,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堆顶的元素和堆底的元素交换位置,这样相当于把数列最大值扔出了堆外,并保存到了数列最后一个位置上。然后把新的二叉树重新构建一次堆,新堆的堆顶就又是第二大的元素,接着进行上面的步骤。

# 若整个堆有n个节点,最后一个节点的下标为n-1,故从找它的父节点开始
# n-1 = 2 * i + 1
# i = (n-2) // 2      不管左右节点,父节点都是这个值
def heap_sort(li):
    n = len(li)
    for i in range((n-2)//2, -1, -1): # 从下标(n-2)//2 遍历至0,每次遍历1个
        sift(li, i, n-1)
    # 建堆完成了
    for i in range(n-1, -1, -1):
        # i指向当前堆的最后一个元素
        # 先把堆顶的元素和最后一个元素做交换
        li[0], li[i] = li[i], li[0]
        sift(li, 0, i - 1) # i-1位置是新的堆底high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