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维护类型的基础知识

软件维护的内容一般有四种类型:正确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和预防性维护。下面就该知识点并结合例题进行总结学习。

一、正确性维护

正确性维护又叫做改正性维护,是指改正在系统开发阶段已发生而系统测试阶段尚未发现的错误。这方面的维护工作量要占整个维护工作量的17%~21%。所发现的错误有的不太重要,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其维护工作可随时进行;而有的错误非常重要,甚至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其维护工作必须制定计划,进行修改,并且要进行复查和控制。

二、适应性维护

适应性维护是指使应用软件适应信息技术变化和管理需求变化而进行的修改。这方面的维护工作量占整个维护工作量的18%~25%。由于目前计算机硬件价格不断下降,各类系统软件层出不穷,人们常常为改善系统硬件环境和运行环境而产生系统更新换代的需求;企业的外部市场环境和管理需求的不断变化也使得各级管理人员不断提出新的信息需求。这些因素都将导致适应性维护工作的产生。进行这方面的维护工作也要像系统开发一样,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三、完善性维护

完善性维护又叫做改善性维护,这是为扩充功能和改善性能而进行的修改,主要是指对已有的软件系统增加一些在系统分析和设计阶段中没有规定的功能与性能特征。这些功能对完善系统功能是非常必要的。另外,它还包括对处理效率和编写程序的改进,这方面的维护占整个维护工作的50%~60%,比重较大,也是关系到系统开发质量的重要方面。这方面的维护除了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外,还要注意将相关的文档资料加入到前面相应的文档中。

四、预防性维护

为了改进应用软件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为了适应未来的软/硬件环境的变化,应主动增加预防性的新的功能,以使应用系统适应各类变化而不被淘汰。例如将专用报表功能改成通用报表生成功能,以适应将来报表格式的变化。这方面的维护工作量占整个维护工作量的4%左右。

很多学员分不清楚适应性维护和预防性维护,我们来进行以下区分:当环境已经发生了改变,就需要进行适应性维护;当环境还没有改变,为了应对未来的改变就是预防性维护。

  • 2
    点赞
  • 9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1.1.1 数据库基本概念 1.数据(Data) 数据是描述现实世界事物的符号记录,可以是数字、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语言等,是指存储在数据库中的一切信息。 2、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 数据库是存放数据的仓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3、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是一种软件,如Access,负责数据库中的数据组织、数据操作、数据维护、控制及保护等,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数据库基础知识全文共33页,当前为第1页。 4、数据库系统(DBS) 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一般由数据、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构成。 5、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是对各种类型的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分类、计算、加工、检索与传输的过程。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数据库基础知识全文共33页,当前为第2页。 1.1.2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 1、人工管理阶段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都靠人工干预进行工作,特点为:数据不保存、数据无专门软件进行管理、数据不共享、数据不具有独立性、数据无结构。数据与程序连在一起,不可分割。 2、文件系统阶段 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中期,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有一定的发展,计算机用于各种管理,使用磁盘等存储数据,操作系统有了很大的发展,数据不属于某个特定的程序而能重复使用。但是数据冗余多、数据不一致。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数据库基础知识全文共33页,当前为第3页。 3、数据库系统阶段 20世纪60年代末,出现了统一管理数据的专门软件(即DBMS),采用复杂的数据模型表示数据结构,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阶段:由多个站点组成,各个站点可以单独工作,也可以联合起来工作。 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知识来管理数据库,使数据库的重用性、灵活性和扩展性得以提高。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数据库基础知识全文共33页,当前为第4页。 1.1.4 数据库系统的结构 数据库系统的外部结构可以分为单用户结构、主从式结构、分布式结构、客户机/服务器结构(C/S)、浏览器/服务器结构(B/S)。 数据库系统在总体结构上分为三级模式:外模式、模式、内模式。 外模式:也称为用户模式,是不同用户看到的内容,是数据库用户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一个数据库可以有多个外模式。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数据库基础知识全文共33页,当前为第5页。 模式:也称为概念模式或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描述,是从用户的角度对数据进行描述。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模式。 内模式:也称为存储模式或物理模式,是数据在数据库系统中的内部表示,即数据在数据库中存储的方式。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数据库基础知识全文共33页,当前为第6页。 三级模式之间的关系 外模式—模式映像: 每个外模式都有一个对应的"外模式—模式"映像,建立外模式中的数据对象与模式中数据对象之间的对应关系。当模式改变时,数据库管理员可以修改有关的"外模式—模式"映像,使外模式保持不变。 模式—内模式映像: 定义了数据全局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当数据库采用不同的内模式时,只需更改此映像可以使得模式和外模式保持不变。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数据库基础知识全文共33页,当前为第7页。 数据独立性:是指数据与应用程序相互独立。包括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 数据的逻辑独立性:是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逻辑结构之间的相互独立,可以修改"外模式—模式"达到此目的。 数据的物理独立性:是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的数据库中数据之间的相互独立性,可以修改"模式—内模式"达到此目的。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数据库基础知识全文共33页,当前为第8页。 1.2.1 三个世界的转化 现实世界:在现实生活中所看到的各种事物的表现形式。 概念世界:将现实生活中的所有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对现实世界的描述,对现实世界的事物及联系进行整理、归类和分析。 数据世界:将概念世界中的数据在计算机中进行存储和处理。 现实世界 概念世界 数据世界 概念模型 独立于DBMS 数据模型 依赖于DBMS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数据库基础知识全文共33页,当前为第9页。 1.2.3 概念模型 概念模型:模型是现实世界某些特征的模拟和抽象。概念模型按照用户的观点对数据和信息建模,是现实世界到数据世界的第一层抽象,不依赖于DBMS,是现实世界的真实全面反映。主要用于数据库设计。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数据库基础知识全文共33页,当前为第10页。 概念模型的相关概念 (1)实体:客观存在并且可以相互区分的事物。如人。 (2)属性:实体所具有的某种特征。 (3)码:唯一标示实体的属性集,即主键。如学号。 (4)域:属性的
### 回答1: SQA(软件质量保证)是指在软件开发过程中,通过制定各种测试策略和方法,对软件进行全面的测试和评估,以确保软件质量的一项工作。尽管SQA领域的知识非常广泛,但以下是SQA所需的基础知识: 1.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SDLC):了解SDLC的各个阶段,例如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部署等。对于每个阶段的活动和交付物有一定的了解可以更好地定位SQA的职责和活动。 2. 软件测试基础知识:具备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了解不同类型的测试(如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以及测试活动中的规划、设计、执行和报告等方面的知识。 3. 编程和脚本语言知识:熟悉至少一种编程语言,例如Java、Python或C #等。同时理解脚本语言(如Shell或JavaScript)对于自动化测试和工具脚本编写非常有帮助。 4. 软件质量标准和规范:了解软件质量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例如ISO 9000系列、CMMI、IEEE标准等。这些标准可以指导SQA活动和过程,确保软件开发符合最佳实践。 5. 软件配置管理:了解软件配置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SQA中,配置管理起着关键的作用,确保软件版本控制、配置项管理和问题跟踪等工作的有效性。 6. 软件缺陷管理:了解缺陷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流程。了解如何有效地识别、跟踪、修复和验证软件缺陷,以提高软件质量。 7. 软件度量和报告:了解如何制定和收集有关软件质量和测试活动的度量指标。同时,能够使用适当的工具和技术生成高质量的测试报告。 除了上述基础知识外,还需要有良好的问题解决和分析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能够有效地与开发人员、业务用户和其他相关部门进行合作。SQA的工作也需要保持学习和持续改进的态度,以跟随不断发展的软件开发和测试技术。 ### 回答2: SQA(软件质量保证)是一种保证软件开发过程中质量的方法。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知识才能有效地进行SQA工作。 首先,对软件开发生命周期有一定的了解是很重要的。熟悉从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到部署的整个过程,能够理解每个阶段的目标和活动,为SQA工作提供基础。 其次,对软件质量标准和规范要有一定的了解。例如ISO 9001、CMMI和IEEE标准等,了解常用的质量标准和要求,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配和实施。 此外,需要了解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测试的各种技术和工具,包括黑盒测试、白盒测试、性能测试、回归测试等。还需要了解测试的策略和计划制定,以及测试用例的编写和执行。 此外,对软件缺陷管理和追踪工具也需要有所了解。熟悉使用常见的缺陷管理工具,能够进行缺陷的跟踪和分析,协助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进行问题的解决。 最后,沟通和协作能力也是进行SQA工作所需的基础知识之一。需要与开发人员、测试人员和其他相关团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以便及时解决问题和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总而言之,进行SQA工作需要掌握软件开发生命周期、质量标准和规范、测试原理和方法、缺陷管理工具以及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这些基础知识能够帮助SQA工程师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保证项目的成功。 ### 回答3: Software Quality Assurance (SQA) 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确保软件质量的关键环节,需要掌握以下基础知识: 1.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对软件开发过程及其各个阶段的了解,包括需求收集、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等。 2. 测试方法学:熟悉各种测试方法和技术,例如黑盒测试、白盒测试、灰盒测试、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等。 3. 编程知识:了解至少一种编程语言,以便能够理解和阅读代码,编写自动化测试脚本,并与开发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 4. 软件质量标准和准则:了解关于软件质量的标准和最佳实践,例如ISO 9000系列,CMMI和IEEE标准等。 5. 缺陷管理:熟悉如何报告、跟踪和解决软件缺陷,使用缺陷跟踪工具来记录和监控缺陷的状态。 6. 测试工具和环境:掌握一些常见的测试工具和环境,如测试管理工具、自动化测试工具、性能测试工具和虚拟化工具等。 7. 配置管理:了解软件配置管理的概念和方法,包括版本控制、变更管理和发布管理等。 8. 软件安全知识:理解软件安全的基本概念,如鉴权、认证、授权、安全漏洞和威胁模型等。 9. 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作为SQA人员,需要具备与开发人员、项目经理和其他相关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沟通和合作的能力。 10. 持续学习和改进意识:软件行业发展迅速,SQA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关注最新的测试趋势和工具,以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 总之,SQA需要全面了解软件开发生命周期、测试方法学,具备编程、软件质量标准和缺陷管理的知识,并且要掌握各种测试工具和环境。同时,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以及持续学习和改进的意识也是SQA人员必备的基础知识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