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之函数式编程

1. 高阶函数

1.1 高阶函数定义

1.1.1 变量可以指向函数

>>> f = abs
>>> f
<built-in function abs>

>>> f(-10)
10

说明变量f现在已经指向了abs函数本身。直接调用abs()函数和调用变量f()完全相同。

1.1.2 函数名也是变量

那么函数名是什么呢?函数名其实就是指向函数的变量!对于abs()这个函数,完全可以把函数名abs看成变量,它指向一个可以计算绝对值的函数!

1.1.3 传入函数

既然变量可以指向函数,函数的参数能接收变量,那么一个函数就可以接收另一个函数作为参数,这种函数就称之为高阶函数

一个最简单的高阶函数:

def add(x, y, f):
    return f(x) + f(y)

当我们调用add(-5, 6, abs)时,参数xyf分别接收-56abs

把函数作为参数传入,这样的函数称为高阶函数,函数式编程就是指这种高度抽象的编程范式。

  • add是高阶函数
  • abs只是个变量
from math import sqrt

def same(x,*fs):
    for f in fs:
        print (f(x))

same(23,sqrt,abs)

1.2 map/reduce

1.2.1. map

map()函数接收两个参数,一个是函数,一个是Iterablemap将传入的函数依次作用到序列的每个元素,并把结果作为新的Iterator返回。

 map(f,L) 效果同 [f(x) for x in L]

比如

>>> r = map(sqrt,[1,2,3,4])
>>> r
<map object at 0x000001A5D3AF7320>
>>> list(r)
[1.0, 1.4142135623730951, 1.7320508075688772, 2.0]
>>>

# 等同于

>>> [sqrt(x) for x in [1,2,3,4]]
[1.0, 1.4142135623730951, 1.7320508075688772, 2.0]
>>>
>>>

map()传入的第一个参数是f,即函数对象本身。由于结果r是一个IteratorIterator是惰性序列,因此通过list()函数让它把整个序列都计算出来并返回一个list。

你可能会想,不需要map()函数,写一个循环,的确可以,但是,从上面的循环代码,能一眼看明白“把f(x)作用在list的每一个元素并把结果生成一个新的list”吗?

所以,map()作为高阶函数,事实上它把运算规则抽象了,比如,把这个list所有数字转为字符串:

>>> list(map(str, [1, 2, 3, 4, 5, 6, 7, 8, 9]))
['1', '2', '3', '4', '5', '6', '7', '8', '9']

只需要一行代码

1.2.2 reduce

reduce把一个函数作用在一个序列[x1, x2, x3, ...]上,这个函数必须接收两个参数,reduce把结果继续和序列的下一个元素做累积计算,其效果就是:

reduce(f, [x1, x2, x3, x4]) = f(f(f(x1, x2), x3), x4)

把序列[1, 3, 5, 7, 9]变换成整数13579reduce就可以派上用场:

>>> from functools import reduce
>>> def fn(x, y):
...     return x * 10 + y
...
>>> reduce(fn, [1, 3, 5, 7, 9])
13579

假设Python没有提供int()函数,你完全可以自己写一个把字符串转化为整数的函数,而且只需要几行代码!
如下:

from functools import reduce

def str2int(s):
    def fn(x, y):
        return x * 10 + y
    def char2num(s):
        return {'0': 0,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s]
    return reduce(fn, map(char2num, s))

还可以用lambda函数进一步简化成:

from functools import reduce

def char2num(s):
    return {'0': 0,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s]

def str2int(s):
    return reduce(lambda x, y: x * 10 + y, map(char2num, s))

1.3 filter(筛选方法)

Python内建的filter()函数用于过滤序列。

map()类似,filter()也接收一个函数和一个序列。和map()不同的是,filter()把传入的函数依次作用于每个元素,然后根据返回值是True还是False决定保留还是丢弃该元素。

注意到filter()函数返回的是一个Iterator,也就是一个惰性序列,所以要强迫filter()完成计算结果,需要用list()函数获得所有结果并返回list。

例如,在一个list中,删掉偶数,只保留奇数,可以这么写:

def is_odd(n):
    return n % 2 == 1

list(filter(is_odd, [1, 2, 4, 5, 6, 9, 10, 15]))
# 结果: [1, 5, 9, 15]

1.4 sorted(排序方法)

  • 一般
    Python内置的sorted()函数就可以对list进行排序:
>>> sorted([36, 5, -12, 9, -21])
[-21, -12, 5, 9, 36]

参数
- key

sorted()函数也是一个高阶函数,它还可以接收一个key函数来实现自定义的排序,例如按绝对值大小排序:

>>> sorted([36, 5, -12, 9, -21], key=abs)
[5, 9, -12, -21, 36]

sorted传入key函数,即可实现忽略大小写的排序:

>>> sorted(['bob', 'about', 'Zoo', 'Credit'], key=str.lower)
['about', 'bob', 'Credit', 'Zoo']

多维数组排序

  • reverse

reverse – 排序规则,reverse = True 降序 , reverse = False 升序(默认)。
要进行反向排序,不必改动key函数,可以传入第三个参数reverse=True

>>> sorted(['bob', 'about', 'Zoo', 'Credit'], key=str.lower, reverse=True)
['Zoo', 'Credit', 'bob', 'about']

比如:

L = [('Bob', 75), ('Adam', 92), ('Bart', 66), ('Lisa', 88)]

# 按名称排序
L2 = sorted(L,key = lambda x: x[0])
# 按分数排序
L2 = sorted(L,key = lambda x: x[1])

或者

L = [('Bob', 75), ('Adam', 92), ('Bart', 66), ('Lisa', 88)]

def by_name(name):
    return name[0]

def by_score(score):
    return score[1]

print(sorted(L, key=by_name))
print(sorted(L, key=by_score))

1.4.1 sort 和 sorted

sort 与 sorted 区别: sort 是应用在 list 上的方法,sorted 可以对所有可迭代的对象进行排序操作。 list 的 sort 方法返回的是对已经存在的列表进行操作,而内建函数 sorted 方法返回的是一个新的 list,而不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的操作。

>>> L = [323,4,5,6,7]
>>> L.sort()
>>> L
[4, 5, 6, 7, 323]

2. 返回函数

之前学习了 map reduce filter sorted 等高阶函数,它们将函数作为参数,这里,将函数作为返回值。

如果return后面的函数名没有括号,就是返回了这个函数变量,如果有括号,就是执行了这个函数,然后返回执行结果

所以,返回函数,其实就是返回函数名称,不带括号

2.1 函数作为返回值

通常情况下,求和的函数是这样定义的:

def calc_sum(*args):
    ax = 0
    for n in args:
        ax = ax + n
    return ax

但是,如果不需要立刻求和,而是在后面的代码中,根据需要再计算怎么办?可以不返回求和的结果,而是返回求和的函数:

def lazy_sum(*args):
    def sum():
        ax = 0
        for n in args:
            ax = ax + n
        return ax
    return sum

当我们调用lazy_sum()时,返回的并不是求和结果,而是求和函数:

>>> f = lazy_sum(1, 3, 5, 7, 9)
>>> f
<function lazy_sum.<locals>.sum at 0x101c6ed90>

实际上,lazy_sum(1, 3, 5, 7, 9) 返回的变量是sum函数。所以,

- 调用lazy_sum 的时候有参数
- 执行lazy_sum 的返回结果时,也就是执行sum 时无参数

调用函数f时,才真正计算求和的结果:

>>> f()
25

我们在函数lazy_sum中又定义了函数sum,并且,内部函数sum可以引用外部函数lazy_sum的参数和局部变量,lazy_sum返回函数sum时,相关参数和变量都保存在返回的函数中,这种称为“闭包(Closure)”的程序结构拥有极大的威力

2.2 闭包

2.2.1 闭包

  • 如何返回函数
    可以看到,在一个函数中定义了另一个函数,并将其返回。
  • 闭包
    这个概念必须理解。 维基百科解释:

在计算机科学中,闭包(Closure)是词法闭包(Lexical Closure)的简称,是引用了自由变量的函数。这个被引用的自由变量将和这个函数一同存在,即使已经离开了创造它的环境也不例外。所以,有另一种说法认为闭包是由函数和与其相关的引用环境组合而成的实体。

  • 闭包的作用
    闭包使局部变量在函数外被访问变为可能。

例如:

>>> def count():
     fs =[]
     for i in range(1,4):
             def f():
                     return i*i
             fs.append(f)
     return fs

>>> count()
[<function count.<locals>.f at 0x000001A5D3AFC488>, <function count.<locals>.f at 0x000001A5D3C5AAE8>, <function count.<locals>.f at 0x000001A5D3C5AB70>]
>>>
>>> f1,f2,f3 = count()
>>> f1()
9
>>> f2()
9
>>> f3()
9
>>>

全部都是9!原因就在于返回的函数引用了变量i,但它并非立刻执行。等到3个函数都返回时,它们所引用的变量i已经变成了3,因此最终结果为9

  • (1)此刻你添加一个f函数到fs列表中,f没有加()所以,目前它只是一个内置i参数的函数,并没有运行,也就没有具体数值。原话“相关参数和变量都保存在返回的函数中”。一个for循环,创建了三个带i参数的f函数。

  • (2)count()是一个函数,返回一个fs。fs是什么?是一个列表,一个里面存放着三个带有i参数的、没哟运行的f函数(你没有加括号,当然不运行了)

返回闭包时牢记的一点就是:返回函数不要引用任何循环变量,或者后续会发生变化的变量。

如果一定要引用循环变量怎么办?方法是再创建一个函数,用该函数的参数绑定循环变量当前的值,无论该循环变量后续如何更改,已绑定到函数参数的值不变:

def count():
    def f(j):
        def g():
            return j*j
        return g
    fs = []
    for i in range(1, 4):
        fs.append(f(i)) # f(i)立刻被执行,因此i的当前值被传入f()
    return fs

再看看结果:

>>> f1, f2, f3 = count()
>>> f1()
1
>>> f2()
4
>>> f3()
9

缺点是代码较长,可利用lambda函数缩短代码。

2.2.2 闭包与装饰器

其实,装饰器就是一种闭包,我们再回想一下装饰器的概念:对函数(参数,返回值等)进行加工处理,生成一个功能增强版的一个函数。再看看闭包的概念,这个增强版的函数不就是我们配置之后的函数吗?区别在于,装饰器的参数是一个函数或类,专门对类或函数进行加工处理。

python里面的好多高级功能,比如装饰器,生成器,列表推到,闭包,匿名函数等,开发中用一下,可能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3 推荐阅读

一步一步教你认识 Python 闭包
深入理解python中的闭包和装饰器

3. 匿名函数

>>> list(map(lambda x: x * x, [1, 2, 3, 4, 5, 6, 7, 8, 9]))
[1, 4, 9, 16, 25, 36, 49, 64, 81]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匿名函数lambda x: x * x实际上就是:

def f(x):
    return x * x

关键字lambda表示匿名函数,冒号前面的x表示函数参数。

匿名函数有个限制,就是只能有一个表达式,不用写return,返回值就是该表达式的结果。

用匿名函数有个好处,因为函数没有名字,不必担心函数名冲突。此外,匿名函数也是一个函数对象,也可以把匿名函数赋值给一个变量,再利用变量来调用该函数:

>>> f = lambda x: x * x
>>> f
<function <lambda> at 0x101c6ef28>
>>> f(5)
25

同样,也可以把匿名函数作为返回值返回,比如:

>>> def build(x, y):
       return lambda: x * x + y * y
>>> f = build(5,6)
>>> f()
61
>>>

# 注意这个lambda是没有参数的,上一讲中内部函数是可以直接使用外部函数的变量的。

# 或者

>>> def build():
     return lambda x,y : x*x +y*y
>>> f = build()
>>> f(5,6)
61
>>>

# 或者

>>> def build(x):
     return lambda y : x*x +y*y
>>> f = build(5)
>>> f(6)
61

# 或者

>>> def bui(m,n):
...     return lambda x=m,y=n : x*x +y*y
...
>>> f= build(5,6)
>>> f()
61
>>> f(x=4)
52
>>> f(3,4)
25
>>> f(3)
45
>>>

## 相当于给匿名函数设置了默认参数

4. 装饰器

在代码运行期间动态增加功能的方式,称之为“装饰器”(Decorator)。

本质上,decorator就是一个既以函数变量作为参赛,又返回函数变量的高阶函数

4.1 decorator 不需要参数

比如一个方法:

def now():
    print('2015-3-25')

给它加一个装饰:

def log(func):
    def wrapper(*args, **kw):
        print('call %s():' % func.__name__)
        return func(*args, **kw)
    return wrapper

这时就需要
借助Python的@语法,把decorator置于函数的定义处:

@log
def now():
    print('2015-3-25')

@log放到now()函数的定义处,相当于执行了语句:

now = log(now)

调用now()函数,不仅会运行now()函数本身,还会在运行now()函数前打印一行日志:

>>> now()
call now():
2015-3-25

4.2 decorator 需要参数

如果decorator本身需要传入参数,那就需要编写一个返回decorator的高阶函数,写出来会更复杂。比如,要自定义log的文本:

def log(text):
    def decorator(func):
        def wrapper(*args, **kw):
            print('%s %s():' % (text, func.__name__))
            return func(*args, **kw)
        return wrapper
    return decorator

这个3层嵌套的decorator用法如下:

@log('execute')
def now():
    print('2015-3-25')

执行结果如下:

>>> now()
execute now():
2015-3-25

和两层嵌套的decorator相比,3层嵌套的效果是这样的:

>>> now = log('execute')(now)

我们来剖析上面的语句,首先执行log('execute'),返回的是decorator函数,再调用返回的函数,参数是now函数,返回值最终是wrapper函数。

以上两种decorator的定义都没有问题,但还差最后一步。因为我们讲了函数也是对象,它有__name__等属性,但你去看经过decorator装饰之后的函数,它们的__name__已经从原来的'now'变成了'wrapper'

>>> now.__name__
'wrapper'

因为返回的那个wrapper()函数名字就是'wrapper',所以,需要把原始函数的__name__等属性复制到wrapper()函数中,否则,有些依赖函数签名的代码执行就会出错。

不需要编写wrapper.__name__ = func.__name__这样的代码,Python内置的functools.wraps就是干这个事的,所以,一个完整的decorator的写法如下:

import functools

def log(func):
    @functools.wraps(func)
    def wrapper(*args, **kw):
        print('call %s():' % func.__name__)
        return func(*args, **kw)
    return wrapper

或者针对带参数的decorator:

import functools

def log(text):
    def decorator(func):
        @functools.wraps(func)
        def wrapper(*args, **kw):
            print('%s %s():' % (text, func.__name__))
            return func(*args, **kw)
        return wrapper
    return decorator

import functools是导入functools模块。模块的概念稍候讲解。现在,只需记住在定义wrapper()的前面加上@functools.wraps(func)即可。

再思考一下能否写出一个@log的decorator,使它既支持:

@log
def f():
    pass

又支持:

@log('execute')
def f():
    pass
方式相当于
@loglog(func)
@log(‘execute’)log(‘execute’)(func)

所以,定义一个log函数,然后对参数进行判断即可

5. 偏函数

简单总结functools.partial的作用就是,把一个函数的某些参数给固定住(也就是设置默认值),返回一个新的函数,调用这个新函数会更简单。

注意到上面的新的int2函数,仅仅是把base参数重新设定默认值为2,但也可以在函数调用时传入其他值:

>>> int2('1000000', base=10)
1000000

最后,创建偏函数时,实际上可以接收函数对象、*args**kw这3个参数,当传入:

int2 = functools.partial(int, base=2)

实际上固定了int()函数的关键字参数base,也就是:

int2('10010')

相当于:

kw = { 'base': 2 }
int('10010', **kw)

当传入:

max2 = functools.partial(max, 10)

实际上会把10作为*args的一部分自动加到左边,也就是:

max2(5, 6, 7)

相当于:

args = (10, 5, 6, 7)
max(*args)

结果为10

max定义:

max(arg1, arg2, *args[, key])

小结

当函数的参数个数太多,需要简化时,使用functools.partial可以创建一个新的函数,这个新函数可以固定住原函数的部分参数,从而在调用时更简单。

文章参考[https://www.liaoxuefeng.com/wiki/0014316089557264a6b348958f449949df42a6d3a2e542c000/001431835236741e42daf5af6514f1a8917b8aaadff31bf000]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