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741计算机网络原理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1.1 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

1. 计算机网络定义

  • 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互融合的产物
  • 是互连的、自制的计算机的集合
  • 目前最大的,应用最广泛的计算机网络是Internet或称互联网

2. 协议

协议:网络通信实体之间在数据交换过程中需要遵循的规则或约定,是计算机网络有序运行的重要保证

协议的三要素

  • 语法:实体之间交换信息的格式与结构,或者定义实体之间传输信息的电平等
  • 语义:定义实体之间交换的信息中需要发送哪些控制信息,这些信息的具体含义,以及针对不同含义的控制信息,接受信息端应如何响应
  • 时序:也称为同步,定义实体之间交换信息的顺序以及如何匹配或适应彼此的速度

3.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是在不同主机之间实现快速的信息交换。通过信息交换,计算机网络可实现资源共享这一核心功能包括 硬件资源共享、软件资源共享、信息资源共享

  • 硬件资源共享:通过计算机网络,一台主机可以共享使用另一台主机的硬件资源
  • 软件资源共享:网络上的主机可以远程访问、使用服务器计算机上运行的各类大型软件
  • 信息资源共享:计算机网络所支持的信息交换就是典型的信息共享

4. 计算机网络分类

4.1 按覆盖范围分类

个域网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PANLANMANWAN
1~10m10m~1km5~50km几十到几千千米

4.2 按拓扑结构分类

类型定义优点缺点应用
星型拓扑结构包括一个中央节点,网络中的主机通过点对点通信链路与中央节点链接易于监控与管理,故障诊断与隔离容易中央节点是网络的瓶颈,一旦故障,全网瘫痪,网络规模受限于中央节点的端口数量局域网、个域网
总线型拓扑结构采用一条广播信道作为公共传输介质,所有节点均与总线链接,结点间通信均通过共享的总线进行,任一结点通过总线发送数据,其他结点都会接收这些数据的信号。如果同时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结点同时发送数据,就会产生干扰,会导致任何一个结点的数据发送失败,这一现象称为冲突结构简单,所需电缆数量少,易于扩展通信范围受限,故障诊断与隔离较困难,容易产生冲突局域网
环形拓扑结构利用通信链路将所有结点链接成一个闭合的环,数据传输是单向也可以双向传输,每个结点都可以从环中接收数据,数据绕行一周会到发送数据结点,在从环中清除发送数据,自生自灭所需电缆长度短,可以使用光纤,易于避免冲突某结点的故障容易引起全网瘫痪,新结点的加入和撤出过程比较麻烦,存在等待时间问题局域网、园区网、城域网
网状拓扑结构任一结点与其余结点均有直接链路连接网络可靠性高,一条或多条链路故障时,网络任然可以联通网络结构复杂,造价成本高,选路协议复杂广域网、核心网络
树型拓扑结构可以看做是总线型或星型拓扑网络的扩展。多见的是通过级联星型拓扑网络中的中央结点构建树形拓扑结构易于扩展,故障隔离容易对根节点的可靠性要求高,一旦根节点故障则导致网络大范围无法通信局域网
混合拓扑结构两种以上简单拓扑结构网络混合连接而成的网络易于扩展,可以构建不同规模网络,并可根据需要优选网络结构网络结构复杂,管理与维护复杂Internet

4.3 按交换方式分类

数据交换是指网络通过彼此互连的结点间数据转换,实现将数据从发送结点送达目的结点的过程与技术。按照网络所采用的数据交换技术,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电路交换网络、报文交换网络、分组交换网络

4.4 按网络用户属性分类

按网络用户属性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公用网、专用网

1.2 计算机网络机构

计算机网络结构包括:

  • 网络边缘:连接到网络上所有的端系统。网络边缘为网络用户提供了网络应用服务
  • 接入网络:实现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与网络核心连接与接入的网络。
  • 网络核心:由通信链路互连的分组交换设备构成的网络,作用是实现网络边缘中的主机之间的数据中继与转发

常见的接入网络技术:

  • 电话拨号接入
  •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ADSL
  • 混合光纤同轴HFC接入网络
  • 局域网
  • 移动接入网络

1.3 数据交换技术

数据交换是实现在大规模网络核心上进行数据传输的技术基础

常见的数据交换技术:

  • 电路交换
  • 报文交换
  • 分组交换

1. 电路交换

特点:需要通过中间交换结点为两台主机之间建立一条专用的通信线路,然后再利用该电路进行通信,通信结束后再拆除电路

电路交换包含三个阶段:建立电路、传输数据、拆除电路

优点:实时性高,时延和时延抖动都较小

缺点:对于突发性数据传输,通道利用率低,且传输速率单一

适用于:语音和视频这类实时性强的业务

2. 报文交换

报文交换:也称为消息交换。存储-转发式交换方式。适用于电报通信

工作过程:发送方要把发送的信息附加上发送/接收主机的地址及其他控制信息,构成一个完整的报文。然后以报文为单位在交换网络的各结点之间以存储-转发的方式传输,直至送到目的主机

特点:不需要事先建立连接,每个报文在穿越网络时不被分割

优点:相对电路交换而言,报文交换线路利用率高

缺点:交换结点需要缓冲存储,因此时延较长,不能满足实时通信,会出现丢弃报文现象

存储-转发交换方式:报文不需要事先建立连接,发送方组转好报文之后即可向相邻的交换结点发出,交换结点收到整个报文并检查无误后,暂时存储报文,然后利用路由选择找出需要转发的下一个结点的地址,再把整个报文转发给下一个结点。

3. 分组交换

分组交换:是目前计算机网络广泛采用的技术,也称为包交换。采用存储=转发交换方式

原理:分组交换需要将传输数据分割成较小的数据块,每个数据块附加上地址、序号等控制信息构成数据分组,每个分组独立传输到目的地,目的地将收到的分组重新组装,还原报文

优点:

  • 交换设备存储容量要求低
  • 交换速度快
  • 可靠传输效率高;更加公平

比较典型的分组交换设备是 路由器和交换机

1.4 计算机网络性能

1. 速率与带宽

速率是计算机网络中最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
速率是指:网络单位时间内传送的数据量,用以描述网络传输数据的快慢,也称为数据传输速率或数据速率
计算机网络传输的数据是以为信息单位的二进制数据。
速率的基本单位是bit/s(位每秒),有时也称速率为比特率
单位间的换算:1Tbit/s=10^3 Gbit/s=10^6 Mbit/s=10^9 kbit/s=10^12 bit/s。

带宽:在通信领域中,指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即信号成分的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之差,单位
为 Hz(赫兹)。在计算机网络中,当描述一条链路或信道的数据传输能力时,经常使用“带宽”
一词表示链路或信道的最高数据速率,单位也是 bit/s。

2. 时延

时延是平均计算机网络性能的另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也称为延迟。
时延是指:数据从网络中的一个结点到达另外一个结点所需要的时间

在计算机网络中,通常将连接两个结点的直接链路称为一个跳步简称跳。
分组的每跳传输过程主要产生4类时间延迟:节点处理时延、排队时延、传输时延、传播时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结点处理时延:分组到达结点时,交换设备需要对分组进行相关的处理,比如检查分组是否出错等,花费的这部分时间称为结点处理时延,记为 Dc
  • 排队时延:从分组被存储开始,到轮到该分组被传输为止,这段时间称为排队时延,记为 Dq
    排队时延的大小取决于网络的拥塞程度,网络拥塞越严重,平均排队时延就越长,反之越短。
  • 传输时延:当轮到分组被传输到下一个结点时,从传输该分组第一位开始,到传输完该分组最后一位为止,这段传输数据所花费的时间称为传输时延,记为 Dt
    。「假设分组长度为Lbit, 链路带宽(即速率)为 Rbit/s, 则Dt = L / R;
  • 传播时延:若两结点之间的物理链路长度为D(m) 信号传播速度为V(m/s),传播时延 「Dp = D / V」
    综上,一个分组经过一跳,所需时间为 Dh = Dc + Dq + Dt + Dp

3. 时延带宽积

时延带宽积:一条物理链路的传播时延与链路的带宽的乘积 G = Dp * R

例题 :主机A向主机B发送一长度为800bit的数据分组,若连接主机A与主机B的传输链路长度1000km,传输速率为1000bit/s,传播速率为500km/s,试求:
主机A传输该分组的传输时延;
主机A传输该分组的传播时延;
该分组从主机A到达主机B的时延;(忽略结点处理时延和排队时延)
该传输链路的时延带宽积。
【解析】在这里先审题,找出关键数值后代入公式计算即可。
由传输时延公式 Dt = L / R 可列,800÷1000=0.8s;
由传播时延公式 Dp = D / V 可列,1000÷500=2s;
时延为传输时延和传播时延的和,即0.8+2=2.8s;
由时延带宽积公式 G = Dp * R 可列,1000×2=2000bit。

4. 丢包率

丢包率:当网络拥塞特别严重时,新到达的分组无法再被交换结点存储,此时交换节点会丢弃分组,造成“丢包”现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 吞吐量

吞吐量:单位时间内源主机通过网络向目的主机实际送达的数据量,单位为bit/s或B/s。吞吐量受网络链路带宽、网络连接复杂性、网络协议、网络拥塞程度等因素影响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5 计算机网络体系机构

1、定义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所划分的层次以及各层协议的集合

2、OSI参考模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物理层

主要功能:在传输介质上实现无结构比特流传输
该层协议规定了4个特性:机械、电气、功能、规程

2. 数据链路层

主要功能:实现在相邻结点之间数据可靠而有效的传输
采用以为单位的数据块传输方式

3. 网络层

网络层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将分组通过交换网络传送至目的主机
主要功能:数据的转发路由

4. 传输层

主要功能:包括复用/分解(区分发送和接受主机上的进程)、端到端的可靠数据传输、连接控制、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机制等。

5. 会话层

会话层:是指用户与用户的连接,通过在两台计算机间建立、管理和终止通信来完成对话
主要功能:在建立会话时核实双方身份是否有权参加会话;确定双方支付通信费用;双方在各种选择功能方面取得一致;在会话建立以后,需要对进程间的对话进行管理与控制

6. 表示层

表示层:主要用于处理实体间交换数据的语法。其目的是解决个事和数据表示的差别,从而为应用层提供一个一致的数据格式,使字符、格式等有差异的设备之间相互通信。表示层还可以实现文本压缩/解压缩、数据加密/解密、字符编码的转换

6. 应用层

应用层为用户提供了一个使用网络应用的接口

OSI参考模型的7层中,1 ~ 3层主要是完成数据交换和数据传输,称之为网络低层;5 ~ 7 层主要是完成信息处理服务的功能,称之为网络高层;低层与高层之间由第四层(传输层)衔接

3.OSI参考模型有关术语

1、数据单元:在层的实体之间传送的比特组
2、OSI参考模型的原语

  • 请求:用户实体请求服务做某种工作
  • 指示:用户实体被告知某件事发生
  • 响应:用户实体表示对某事件的响应
  • 证实 :用户实体收到关于它的请求的答复
    3、面向连接的服务和无连接的服务
  • 面向连接的服务以电话系统最为典型,要进行建立连接、传送数据、拆除链路三步
  • 无连接的服务没有建立和拆除链路的过程,又称为数据报服务

4. TCP/IP参考模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应用层

TCP/IP参考模型将0Sl参考模型中会话层和表示层的功能合并到了应用层来实现。每一个应用层协议一般会使用两个传输层协议之一进行数据传输:面向连接的传输控制协议TCP和无连接的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2. 传输层

主要包括面向连接、提供可靠数据流传输的传输控制协议TCP和无连接不提供可靠数据传输的用户报协议UDP。

3. 网络互联层

网络互联层是整个TCP/IP参考模型的核心,主要解决把数据分组发送目的网络或主机的问题。网络互联层的核心协议是lP。还包括:ICMP、IGMP、BGP、OSPF、RIP等。

4.网络接口层

这一层未被定义,所以其具体的实现方法将随着网络类型的不同而不同。这一层对应0SI中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5. 五层参考模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OSI参考模型TCP/IP参考模型五层参考模型
7.应用层应用层应用层
6.表示层传输层传输层
5.会话层网络互联层网络层
4.传输层网络接口层数据链路层
3.网络层物理层
2.数据链路层
1.物理层
  • 0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