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rk之RDD概念详解

概述

RDD(A Resilient Distributed Dataset):弹性分布式数据集,是Spark中最基本的数据抽象,用来表示分布式集合,支持分布式操作。

特点

  • 不可变
  • 分区的
  • 支持并行计算

诞生背景
没有RDD/Dataset之前做 Wordcount(大数据计算)可以使用:

  1. 原生集合:Java/Scala中的List但是只支持单机版!不支持分布式,如果要做分布式的计算需要做很多额外工作,例如线程/进程通信,容错,自动均衡等,麻烦,所有就诞生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框架。
  2. MapReduce效率低运行效率低开发效率低)–早就淘汰
    所以需要有一个分布式的数据抽象,也就是用该抽象,可以表示分布式的集合,那么基于这个分布式集合进行操作,就可以很方便的完成分布式的Word Count!(该分布式集合底层应该将实现的细节封装好,提供简单易用的API)

五大属性

在RDD对象中,每个RDD都有五个主要的属性:

  • 分区列表: A list of partitions
  • 计算函数: A function for computing each split
  • 依赖关系: A list of dependencies on other RDDs
  • 分区器: Optionally, a Partitioner for key-value RDDs (e.g. to say that the RDD is hash-partitioned)
  • 计算位置:Optionally, a list of preferred locations to compute each split on (e.g. block locations for
    an HDFS file)

WordCount中RDD的五大属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分区列表:每个RDD由一系列分区Partitions组成,一个RDD包含多个分区
  • 计算函数:对RDD中数据处理时,每个分区(分片)数据应用函数进行处理
  • 依赖关系:一个RDD依赖于一些列RDD
  • 分区器:当RDD中数据类型为Key/Value(二元组),可以设置分区器
  • 最佳计算位置:对RDD中每个分区数据进行计算时,找到最佳位置列表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1
    评论
### 回答1: Spark RDD(弹性分布式数据集)是Spark中最基本的数据结构之一,它是一个不可变的分布式对象集合,可以在集群中进行并行处理。RDD可以从Hadoop文件系统中读取数据,也可以从内存中的数据集创建。RDD支持两种类型的操作:转换操作和行动操作。转换操作是指对RDD进行转换,生成一个新的RDD,而行动操作是指对RDD进行计算并返回结果。RDD具有容错性,因为它们可以在节点之间进行复制,以便在节点故障时恢复数据。 Spark RDD的特点包括: 1. 分布式:RDD可以在集群中进行并行处理,可以在多个节点上进行计算。 2. 不可变性:RDD是不可变的,一旦创建就不能修改,只能通过转换操作生成新的RDD。 3. 容错性:RDD具有容错性,因为它们可以在节点之间进行复制,以便在节点故障时恢复数据。 4. 惰性计算:RDD的计算是惰性的,只有在行动操作时才会进行计算。 5. 缓存:RDD可以缓存到内存中,以便在后续操作中快速访问。 Spark RDD的转换操作包括: 1. map:对RDD中的每个元素应用一个函数,生成一个新的RDD。 2. filter:对RDD中的每个元素应用一个函数,返回一个布尔值,将返回值为true的元素生成一个新的RDD。 3. flatMap:对RDD中的每个元素应用一个函数,生成一个新的RDD,该函数返回一个序列,将所有序列中的元素合并成一个新的RDD。 4. groupByKey:将RDD中的元素按照key进行分组,生成一个新的RDD。 5. reduceByKey:将RDD中的元素按照key进行分组,并对每个分组中的元素进行reduce操作,生成一个新的RDDSpark RDD的行动操作包括: 1. count:返回RDD中元素的个数。 2. collect:将RDD中的所有元素收集到一个数组中。 3. reduce:对RDD中的所有元素进行reduce操作,返回一个结果。 4. foreach:对RDD中的每个元素应用一个函数。 5. saveAsTextFile:将RDD中的元素保存到文本文件中。 以上就是Spark RDD的详细介绍。 ### 回答2: Apache Spark是一款基于内存的分布式计算系统,可以处理大规模数据,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Spark中的RDD(Resilient Distributed Datasets,弹性分布式数据集),RDDSpark中的基本数据结构,是一种类似于数组的分布式数据集,可以被分割成多个分区,并在集群中的多个节点间进行并行计算。RDDSpark提高执行效率和数据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在Spark中,RDD具有以下三个特点:弹性、不可变和可分区。弹性指RDD能够自动进行数据分区和容错,即使节点出现故障,也能够自动从故障的节点中复制数据,提高了数据的可靠性和并行计算的效率。不可变指RDD一旦创建就不能够被改变,可以进行转换操作生成新的RDD,也可以被缓存到内存中以供重复使用。可分区则指RDD中可以被分成多个分区,实现并行计算。 SparkRDD的API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方法,常见的操作包括:转换操作和动作操作。转换操作指对RDD进行转换操作,返回一个新的RDD对象,例如map()、filter()等;动作操作指对RDD进行计算并返回结果,例如reduce()、collect()等。 值得注意的是,RDD是一种惰性求值的数据结构,即当对RDD进行转换操作时并不会立即进行计算,而是当需要对RDD进行动作操作时才会进行计算,这种惰性求值的机制可以进一步提高Spark的效率。同时,为了提高计算效率,可以使用RDD的持久化(缓存)功能,将RDD持久化到内存中,以便复用。 总之,RDDSpark中的核心数据结构,其弹性、不可变和可分区的特点以及丰富的API操作方法,为Spark实现高效计算和数据处理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 回答3: Spark RDDSpark的核心抽象,代表分布式的元素集合,支持多种操作和转换。RDD可以看作是一个不可变的分布式内存数据集合,由一些分布式的partition(分区)组成。 1. RDD的特性: - 分布式的数据集,可以跨越多个节点进行计算 - 可以并行处理,充分利用集群计算资源 - 不可变的数据集,任何对数据集的操作都会生成新的数据集 - 支持多种类型的转换操作,如map、filter、reduce、groupByKey等 2. RDD的创建: - 通过外部数据源创建RDD:从HDFS或其他存储系统中读取数据创建 - 通过程序中的数据结构创建RDD:从内存中的数据结构中创建 - 通过其他RDD转换创建RDD:通过对已有的RDD进行转换操作创建 3. RDD的转换: RDD支持多种类型的操作和转换,如map、filter、reduce、groupByKey等。这些转换操作不会立即执行,而是记录下来,等到需要输出结果时才会真正执行。 4. RDD的行动: 行动操作是指对RDD进行计算并返回结果的操作,如count、collect等。行动操作会立即触发RDD的计算过程。 5. RDD的缓存: RDD支持缓存操作,将一个RDD的结果缓存在内存中,提高后续对该RDD的计算效率。缓存可以在计算过程中多次使用,通过unpersist清理缓存。 6. RDD的持久化: 当RDD的计算过程非常复杂时,可以将计算过程中得到的RDD进行持久化以便后续使用。持久化可以选择将RDD保存在磁盘中或者内存中,也可以将RDD复制到多个节点上以保障数据的可靠性。 7. RDD的checkpoint: RDD的checkpoint是指将RDD的计算结果保存在HDFS或其他分布式存储系统中,以便后续查询和还原数据集。在计算复杂的RDD时,使用checkpoint可以避免计算过程中数据丢失的问题。 总的来说,Spark RDDSpark分布式计算的核心特性,其提供对大规模数据集的分布式处理能力,以及丰富的操作和转换方式,使得程序员可以轻松地处理海量数据。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大数据老人家i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