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通信(中移动)----微信的强力竞争者来了----阿冬专栏!!!


融合通信(中移动)----微信的强力竞争者来了

----兴趣了解内容

       面对微信的垄断地位,三家运营商对于微信等OTT服务的态度有着明显的区别。中国联通是主动合作,2013年8月,中国联通广东公司与微信合作推出“微信沃”定制 SIM 电话卡,用户将享有多项独家的微信特权。中国电信则是联合网易共同作战,中国电信宣布合资成立浙江翼信科技有限公司,并发布新一代移动即时通讯社交产品“易信”。而规模最大的中国移动选择了另辟蹊径地融合通信。个人认为,不同的态度与策略并没有高下之分,这与三家运营商各自所处的发展阶段及竞争地位是息息相关的。

     运营商们面对互联网公司OTT业务的凶猛攻击,终于要反击了。中国移动将从运营商的层面直接整合手机终端的通信能力和移动互联网的体验,直接支持类似微信的OTT业务,进行自我革命。当然,自我革命的目的是要革微信的命。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所有的科技产品都一样,火爆的周期一般不会超过三年,随着新技术新创新的出现,都会被替代,而且,移动互联网用户的见异思迁超过以往任何时候,所有客户都是留不住的。迭代是互联网业务的特长,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也不一定好使,企业需要的是彻底变革。我们终于看到了运营商的自我革命,不管行动会面临多大阻力,至少是已经有战略意识。

  两年来,微信如日中天,看似势不可挡,在各个产业上四面出击,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应该不带任何成见的说,所有需要让移动终端用户安装到一个平台上,并需要二次打开才能使用的APP都不具备必须品的特性,也很难长期生存,不管你有多少粉丝。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只要运营商掌握着这张皮,就随时可以将毛拔出来。之所以看着毛疯涨而不管或不敢管,那是因为他的新毛还没储备好。一旦到了换毛的季节,他会毫不犹豫的拔毛换毛。如果没有智能手机操作系统,运营商的控制力100%,现在移动互联网业务的流行也得意于操作系统站在运营商之上提供了舞台,运营商一时不知所措,只能等到技术变革和新技术的成熟。

  微信建立起的强大的圈子,也四处扩张其使用价值,增强用户粘性,但始终没有任何办法解决底层的问题,在运营商的网上运行,在谷歌的操作系统上安装,无论如何是寄生虫,对于用户是麻烦的,对于使用是弹性的。

  4G来了,运营商终于有了新的武器,以前那些语音业务都可以通过VOLTE来统一实现,用户不需要单独安装其他任何应用,就可以直接像whatsApp、iMessage、微信等一样发送文字、图片、位置等等富通信功能,这就是融合通信

  所谓“融合通信”,就是把手机中原有的“通话”、“消息”、“联系人”这三个主要入口从运营商的层面直接与手机整合,变为新通话、新消息、新联系。具体来说,“新通话”将基于未来VoLTE的优势,为用户提供更新更好的通话体验。比如有高清音视频通话,还可以在通话过程中进行文字图片等其他内容的分享,以及一键发起多方通话等。“新消息”,则是在手机中直接提供融合的消息界面,在手机原有的消息界面中,就能支持多种媒体格式的消息交互和群组通信,同时还能兼容传统短彩信功能。满足用户不同的使用情况。“新联系”,则是运营商直接为用户提供更便捷的联系人管理,包括群组、个人名片、网络地址本等功能。

  有人认为,微信的功能强大,那么多能力不是运营商的这个融合通信就能做到,这是微信不可能被击败的原因。但是,别忘记了,微信活着的基础不是朋友圈,不是移动支付,不是公众号,而是消息传递、信息沟通。

  大家往往把微信归为社交应用,但实际上微信们在本质上都是通信应用,最多只能算建立在通信基础上的社交功能,否则也不会对运营商的语音业务构成毁灭性冲击。微信的火,实际上是正好填补了运营商由语音业务向流量业务彻底转型的空白期。微信的根是通信,甚至是语音通信,如果根基应用不再被用户需要了,那些丰富多彩的枝桠还能活跃多久?

  当然,技术的革新是无法阻挡的,业务的生命周期也是宿命,微信要么就自己也进行革命,把自己干掉,做出一个新的建立在VOLTE基础上的新产品,要么就在VOLTE还没致命的时候提前最大限度扩大应用范围提高使用粘性,争取新活法。

   运营商的融合通信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1、多少用户会用?这个对于本运营商的用户不成问题,因为只要运营商有这个技术,一定会让手机具备这个功能,只要你用这个手机,自然而然就用了这个,而且是平滑升级,不存在任何使用转换,电话照打,信息照发,而且,结果和装了微信的效果一样。

  2、运营商们之间是否合作?如果运营商合作起来,大家都这样做,而且标准统一,互联互通,发送无碍,接收无碍,那肯定会打击向微信这样的应用,否则,一旦运营商之间互相拆台,微信会渔翁得利。

  3、产业链的支撑力度有多大?运营商什么时候会大规模在4G上使用VOLTE,而网络的覆盖、速度和终端的支撑是否会有好的客户体验,如果终端稀少、网络覆盖小、客户体验差,会葬送了好局。

  随着4G网络的大规模建设,LTE以其高带宽、低时延等特性为移动通信提供了更好的网络基础,运营商自己也要推动用户有语音短信消费,向流量消费迁移,这是在革自己的命,也是在革竞争者的命。谁能活的更好,就看谁能让用户喜欢了。


日前,中移动在其合作伙伴大会上,发布了以“新通话、新联系、新消息”为特点的融合通信产品以及星星2号等有此功能的手机。此举一出,立即在业内引起了强烈反响,看好者有之,看衰者也大有人在。那么此次中移动推出的融合通信究竟有几分胜算呢?

业内知道,作为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电信运营商,中移动在其发展和转型的过程中曾走过不少弯路,当然也有过不少成功的经验。所谓前车之鉴(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所以此次发力融合通信,我们不妨从过往的经验与教训等来简单对比和分析中移动融合通信要想成功或者说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相对于对手的OTT业务)具备的有利及不利因素。

其实所谓融合通信并非是一个新的概念,早在若干年前就已经出现。例如2012年,欧洲五大电信巨头联合就推出了joyn(即增强版丰富通信套件)业务,提供消息、语音、图文和视频等具备富媒体功能的即时通信。2012年年底,西班牙三家电信运营商面向当地用户推出了joyn,随后三家韩国电信公司迅速跟进。然而,尽管有多家电信运营商、系统设备商和终端厂商加入融合通信的阵营,最终的结果还是雷声大雨点小,主要原因就是没有解决好互通问题。而从中移动此次推出的融合通信至少在未来一段时间仍不会与联通和电信互通看,中移动似乎未能汲取之前其他国外运营商类似业务失败的教训。所以未来中移动的融合通信采取何种市场策略(开放还是封闭)对于其融合通信的成败至关重要。

另外,作为融合通信的主要载体,终端厂商的支持也相当关键。3G时代,中移动TD-SCDMA源于终端合作伙伴,尤其是重量级终端合作伙伴支持的乏力,导致其在与电信和联通的竞争中失利,至少其在2G时代的霸主地位被撼动至今仍被业内作为反面教材,而到了4G时代,得益于终端厂商的大力支持,其在4G初期发展迅猛,在弥补3G时代与对手电信和联通差距的同时,4G更是逐步拉开与对手的距离。这一正一反的事实,都证明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对于电信运营商的业务而言,终端厂商的鼎力支持是何等重要。

具体到移动的融合通信,据称,“三新”手机将于2015年年中正式上市,2015年实现全面商用。除了移动自家的产品外,中兴、三星、HTC、华为、酷派、索尼、联想厂商明年第一季度也会支持相关融合通信功能的手机。其实就在中移动发布融合通信之时,国内主流手机厂商之一的中兴就已率先发布了支持其融合通信功能的手机星星2号。而作为首批支持中国移动融合通信服务的手机,星星2号支持“新通话、新联系、新消息”,包括VoLTE高清语音通话以及富媒体消息等。尤其需要指出,星星2号主打系统级智慧语音,与移动推进的融合通信及语音业务方向一致。两个不同时代,

  • 2
    点赞
  • 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