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cene索引和数据库索引的比较

1、数据库索引(MySQL中)就是B+树了

2、Lucene索引就是倒排索引了

3、现在想确认的一点是,Lucene中对Key的索引结构是不是也用的B+树?

4、找了些资料知道了,Lucene对Key的索引没有用到B+树,而是按字典序进行排列,而有增量进来时,通过mergeSort进行索引的合并,形成新的索引文件,保存在磁盘中

5、对于Lucene的索引文件,有一些压缩策略,一个是Vint方法(可变长度整形),即一个字节的前7位保存数据,后1位标志还有没有后续字节,可以将int中4B的空间只保存有数据的低位部分;另外就是,对正文建索引时,选择正文不store在索引文件中也会减少索引文件的体积,只不过多了一次根据正文的ID找出正文内容的过程

6、B-树的关键字存放在叶子节点或者非叶子节点中;B+树的关键字则全部存放在叶子节点中,同时,叶子节点间有双向指针,叶子节点间形成了双向链表,目的是加快检索多个相邻的叶子节点。

7、B+树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方便扫库,B树必须用中序遍历的方法按序扫库,而B+树直接从叶子结点挨个扫一遍就完了,B+树支持range-query非常方便,而B树不支持。这是数据库选用B+树的最主要原因。比如要查 5-10之间的,B+树一把到5这个标记,再一把到10,然后串起来就行了,B树就非常麻烦。B树的好处,就是成功查询特别有利,因为树的高度总体要比B+树矮。不成功的情况下,B树也比B+树稍稍占一点点便宜。

8、

B树:二叉查找树

每个节点存一个关键字,等于则命中,小于走左节点,大于走右节点

B-树:有序数组+平衡多叉树;

多路搜索树,每个结点存储M/2到M个关键字,非叶子结点存储指向关键字范围的子结点;

所有关键字在整颗树中出现,且只出现一次,非叶子结点可以命中;

B+树:有序数组链表+平衡多叉树;

在B-树基础上,为叶子结点增加链表指针,所有关键字都在叶子结点中出现,非叶子结点作为叶子结点的索引;

B+树总是到叶子结点才命中;

B*树:一棵丰满的B+树;

在B+树基础上,为非叶子结点也增加链表指针,将结点的最低利用率从1/2提高到2/3;

9、顺序索引(和B+树索引这样的相对应)有两类:分别是稠密索引稀疏索引

稠密索引:每一个搜索码都有一个索引记录;

稀疏索引:只为部分搜索码建立了索引项。

稠密索引通常可以比稀疏索引能够更快地定位一个记录的位置;而稀疏索引占用空间较小,插入和删除时维护的开销也小。

数据库查询的开销主要是:把数据块从磁盘上取到主存的时间。一旦将数据块放入主存,扫描整个数据块的时间是可以忽略的。因此可以为每个块建一个索引项的稀疏索引,使用这样的稀疏索引,可以定位包含所要查找记录的块。

10、聚集索引与非聚集索引的区别是:

聚集索引:物理存储按照索引排序

非聚集索引:物理存储不按照索引排序

每个表只能有一个聚簇索引,因为一个表中的记录只能以一种物理顺序存放

聚集索引就是按照每张表的主键构造一颗B+树,并且叶节点中存放着整张表的行记录数据(InnoDB中),因此也让聚集索引的叶节点成为数据页。聚集索引的这个特性决定了索引组织表中的数据也是索引一部分。同时B+树数据结构一样,每个数据页都通过一个双向链表来进行链接

每张表只能拥有一个聚集索引。聚集索引能够让我们在索引的叶节点直接找到数据。此外,由于定义了数据的逻辑顺序,聚集索引能够针对范围值进行查询。查询优化器能够快速发现某一段范围的数据需要扫描。注意每一个页中的记录也是双向链表维护的。

非聚集索引也称辅助索引页级别不包含行的全部数据(InnoDB中)。页节点除了包含键值以外,每个页级别中的索引中还包含了一个书签,该书签用来告诉InnoDB存储引擎,哪里可以找到与索引相对应的行数据。

11、Lucene索引文件中的数据是按序存储的,所以相比顺序查找而言,使用跳跃表在查找时,可以减少平均比较次数

4. 跳跃表规则(Skip list) 

为了提高查找的性能,Lucene在很多地方采取的跳跃表的数据结构。

跳跃表(Skip List)是如图的一种数据结构,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 元素是按顺序排列的,在Lucene中,或是按字典顺序排列,或是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
  • 跳跃是有间隔的(Interval),也即每次跳跃的元素数,间隔是事先配置好的,如图跳跃表的间隔为3。
  • 跳跃表是由层次的(level),每一层的每隔指定间隔的元素构成上一层,如图跳跃表共有2层。

skiplist

需要注意一点的是,在很多数据结构或算法书中都会有跳跃表的描述,原理都是大致相同的,但是定义稍有差别:

  • 对间隔(Interval)的定义: 如图中,有的认为间隔为2,即两个上层元素之间的元素数,不包括两个上层元素;有的认为是3,即两个上层元素之间的差,包括后面上层元素,不包括前面的上层元素;有的认为是4,即除两个上层元素之间的元素外,既包括前面,也包括后面的上层元素。Lucene是采取的第二种定义。
  • 对层次(Level)的定义:如图中,有的认为应该包括原链表层,并从1开始计数,则总层次为3,为1,2,3层;有的认为应该包括原链表层,并从0计数,为0,1,2层;有的认为不应该包括原链表层,且从1开始计数,则为1,2层;有的认为不应该包括链表层,且从0开始计数,则为0,1层。Lucene采取的是最后一种定义。

跳跃表比顺序查找,大大提高了查找速度,如查找元素72,原来要访问2,3,7,12,23,37,39,44,50,72总共10个元素,应用跳跃表后,只要首先访问第1层的50,发现72大于50,而第1层无下一个节点,然后访问第2层的94,发现94大于72,然后访问原链表的72,找到元素,共需要访问3个元素即可。

====================================================================================================================================

B

       即二叉搜索树:

       1.所有非叶子结点至多拥有两个儿子(LeftRight);

       2.所有结点存储一个关键字;

       3.非叶子结点的左指针指向小于其关键字的子树,右指针指向大于其关键字的子树;

       如:

       

       B树的搜索,从根结点开始,如果查询的关键字与结点的关键字相等,那么就命中;

否则,如果查询关键字比结点关键字小,就进入左儿子;如果比结点关键字大,就进入

右儿子;如果左儿子或右儿子的指针为空,则报告找不到相应的关键字;

       如果B树的所有非叶子结点的左右子树的结点数目均保持差不多(平衡),那么B

的搜索性能逼近二分查找;但它比连续内存空间的二分查找的优点是,改变B树结构

(插入与删除结点)不需要移动大段的内存数据,甚至通常是常数开销;

       如:

      

   但B树在经过多次插入与删除后,有可能导致不同的结构:

   右边也是一个B树,但它的搜索性能已经是线性的了;同样的关键字集合有可能导致不同的

树结构索引;所以,使用B树还要考虑尽可能让B树保持左图的结构,和避免右图的结构,也就

是所谓的“平衡”问题;      

       实际使用的B树都是在原B树的基础上加上平衡算法,即“平衡二叉树”;如何保持B

结点分布均匀的平衡算法是平衡二叉树的关键;平衡算法是一种在B树中插入和删除结点的

策略;

 

 

B-

       是一种多路搜索树(并不是二叉的):

       1.定义任意非叶子结点最多只有M个儿子;且M>2

       2.根结点的儿子数为[2, M]

       3.除根结点以外的非叶子结点的儿子数为[M/2, M]

       4.每个结点存放至少M/2-1(取上整)和至多M-1个关键字;(至少2个关键字)

       5.非叶子结点的关键字个数=指向儿子的指针个数-1

       6.非叶子结点的关键字:K[1], K[2], …, K[M-1];且K[i] < K[i+1]

       7.非叶子结点的指针:P[1], P[2], …, P[M];其中P[1]指向关键字小于K[1]

子树,P[M]指向关键字大于K[M-1]的子树,其它P[i]指向关键字属于(K[i-1], K[i])的子树;

       8.所有叶子结点位于同一层;

       如:(M=3

       B-树的搜索,从根结点开始,对结点内的关键字(有序)序列进行二分查找,如果

命中则结束,否则进入查询关键字所属范围的儿子结点;重复,直到所对应的儿子指针为

空,或已经是叶子结点;

B-树的特性:

       1.关键字集合分布在整颗树中;

       2.任何一个关键字出现且只出现在一个结点中;

       3.搜索有可能在非叶子结点结束;

       4.其搜索性能等价于在关键字全集内做一次二分查找;

       5.自动层次控制;

       由于限制了除根结点以外的非叶子结点,至少含有M/2个儿子,确保了结点的至少

利用率,其最底搜索性能为:

    

       其中,M为设定的非叶子结点最多子树个数,N为关键字总数;

       所以B-树的性能总是等价于二分查找(与M值无关),也就没有B树平衡的问题;

       由于M/2的限制,在插入结点时,如果结点已满,需要将结点分裂为两个各占

M/2的结点;删除结点时,需将两个不足M/2的兄弟结点合并;

 

 

B+

       B+树是B-树的变体,也是一种多路搜索树:

       1.其定义基本与B-树同,除了:

       2.非叶子结点的子树指针与关键字个数相同;

       3.非叶子结点的子树指针P[i],指向关键字值属于[K[i], K[i+1])的子树

B-树是开区间);

       5.为所有叶子结点增加一个链指针;

       6.所有关键字都在叶子结点出现;

       如:(M=3

   B+的搜索与B-树也基本相同,区别是B+树只有达到叶子结点才命中(B-树可以在

非叶子结点命中),其性能也等价于在关键字全集做一次二分查找;

       B+的特性:

       1.所有关键字都出现在叶子结点的链表中(稠密索引),且链表中的关键字恰好

是有序的;

       2.不可能在非叶子结点命中;

       3.非叶子结点相当于是叶子结点的索引(稀疏索引),叶子结点相当于是存储

(关键字)数据的数据层;

       4.更适合文件索引系统;

  

B*

       B+树的变体,在B+树的非根和非叶子结点再增加指向兄弟的指针;

   B*树定义了非叶子结点关键字个数至少为(2/3)*M,即块的最低使用率为2/3

(代替B+树的1/2);

       B+树的分裂:当一个结点满时,分配一个新的结点,并将原结点中1/2的数据

复制到新结点,最后在父结点中增加新结点的指针;B+树的分裂只影响原结点和父

结点,而不会影响兄弟结点,所以它不需要指向兄弟的指针;

       B*树的分裂:当一个结点满时,如果它的下一个兄弟结点未满,那么将一部分

数据移到兄弟结点中,再在原结点插入关键字,最后修改父结点中兄弟结点的关键字

(因为兄弟结点的关键字范围改变了);如果兄弟也满了,则在原结点与兄弟结点之

间增加新结点,并各复制1/3的数据到新结点,最后在父结点增加新结点的指针;

       所以,B*树分配新结点的概率比B+树要低,空间使用率更高;

 

红黑树

     红黑树(Red-Black Tree)是二叉搜索树(Binary Search Tree)的一种改进。我们知道二叉搜索树在最坏的情况下可能会变成一个链表(当所有节点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插入后)。而红黑树在每一次插入或删除节点之后都会花O(log N)的时间来对树的结构作修改,以保持树的平衡。也就是说,红黑树的查找方法与二叉搜索树完全一样;插入和删除节点的的方法前半部分节与二叉搜索树完全一样,而后半部分添加了一些修改树的结构的操作。

     红黑树的每个节点上的属性除了有一个key、3个指针:parent、lchild、rchild以外,还多了一个属性:color。它只能是两种颜色:红或黑。而红黑树除了具有二叉搜索树的所有性质之外,还具有以下4点性质:
1. 根节点是黑色的。
2. 空节点是黑色的(红黑树中,根节点的parent以及所有叶节点lchild、rchild都不指向NULL,而是指向一个定义好的空节点)。
3. 红色节点的父、左子、右子节点都是黑色。
4. 在任何一棵子树中,每一条从根节点向下走到空节点的路径上包含的黑色节点数量都相同。

 

小结

       B树:二叉树,每个结点只存储一个关键字,等于则命中,小于走左结点,大于

走右结点;

       B-树:多路搜索树,每个结点存储M/2M个关键字,非叶子结点存储指向关键

字范围的子结点;

       所有关键字在整颗树中出现,且只出现一次,非叶子结点可以命中;

       B+树:在B-树基础上,为叶子结点增加链表指针,所有关键字都在叶子结点

中出现,非叶子结点作为叶子结点的索引;B+树总是到叶子结点才命中;

       B*树:在B+树基础上,为非叶子结点也增加链表指针,将结点的最低利用率

1/2提高到2/3


  • 1
    点赞
  • 9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